2019-01-17 09:35 | 來源:未知 | 作者:楊力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智慧能源在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該公司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并沒有同時實現增長。
《號外財經》文 / 楊力
1月16日,智慧能源發布公告,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在25000萬元到34000萬元之間,同比增長約389%到56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在19000萬元到27000萬元之間,同比增長約768%到1134%。
對于凈利潤增長的原因,智慧能源在公告中解釋稱,首先,公司進一步加強成本管控,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壓降公司經營費用,增加開口合同比例避免了價格波動影響企業利潤;其次,公司整合供應鏈管理,搭建集中采購平臺,降低采購成本,進一步完善生產工藝,降低原輔材料消耗,提高優品率,公司盈利能力不斷提高;另外,公司子公司北京京航安機場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業績承諾1.43億元,業績承諾預計可以完成;同時,2018年公司收購了其剩余49%股權,并自2018年8月開始將其剩余49%股權對應的凈利潤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因此自2018年8月到2018年12月期間,公司獲得了新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000萬元。
凈利潤增長幅度大營收現金流堪憂
然而,《號外財經》發現,智慧能源在凈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該公司營業收入和現金流并沒有同時實現增長。
2018年前三季度,智慧能源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扣非前和扣非后的凈利潤為2.98億元和2.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03.99%和120.37%。然而,同期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6.5億元,同比僅增長了0.54%。更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26億元,而且2017年同期這一數字也是負數。
在資產方面,截至2018年9月30日,智慧能源的總資產為190億元,同比增加了0.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49.8億元,同比減少了10.94%。
龐大營業成本拉低凈利率
據該公司2018年中報披露,智慧能源創辦于1985年,目前已發展成為以線纜及電力產品智能制造、三元鋰電池智能制造為核心,以行業解決方案為導向的電力行業智能制造龍頭,業務涉及能源項目規劃設計、智能制造、工程實施、運維監測、能效管理、行業電力總包服務等領域,公司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服務商”。目前公司形成了線纜及電力產品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車動力系統及儲能設備智能制造、清潔/新能源智能系統、互聯網電工電氣平臺四大業務板塊,積極布局以“能源互聯網龍頭”為中心的智慧能源系統及生態服務體系。
盡管2018年前三季度,智慧能源的凈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但《號外財經》發現,與該公司龐大的營業收入相比,該公司的凈利潤有點兒少的可憐。2018年1-9月份,智慧能源的營業收入為126.5億元,而該公司扣非前和扣非后的凈利潤僅分別為2.98億元和2.54億元,凈利率僅為2.36%。
凈利率如此之低有點兒罕見,事實上與該公司龐大的營業收入相比,該公司的營業成本也非常龐大。2018年1-9月份,該公司的營業總成本高達123.3億元,營業成本高達107.6億元,其中,銷售費用為7.53億元,管理費用為2.94億元,財務費用為2.35億元,研發費用為1.58億元,“三費”在營業成本中的占比為11.9%。
總得來說,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成本“吃掉”了智慧能源90%多的收入,最后導致超百億元的營業收入只留下個位數的凈利潤。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