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09:00 | 來源:未知 | 作者:高偉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去年12月,同仁堂蜂業瓶裝蜂蜜的受托加工方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金蜂),被媒體曝光存在“回收過期蜂蜜、涉嫌更改生產日期”問題。
《號外財經》文/高偉
《號外財經》注意到,陷入“過期蜂蜜”風波近兩個月后,2月12日,同仁堂(600085)發布多則公告,披露相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蜂蜜事件”的處罰結果,對北京同仁堂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梅群等3名企業領導干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要求北京同仁堂集團紀委對相關11名企業干部給予相應黨紀政務處分,按照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職務調整、解除合同及經濟處罰;并責成所屬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下稱同仁堂蜂業)立即對涉事產品依法召回,對相關經銷商按照合同承擔責任,并對事件相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去年12月,同仁堂蜂業瓶裝蜂蜜的受托加工方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金蜂),被媒體曝光存在“回收過期蜂蜜、涉嫌更改生產日期”問題。經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市場監管局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部分經營管理人員在鹽城金蜂進行生產時,存在用回收蜂蜜作為原料生產蜂蜜、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對此處以罰款人民幣14088266.1元。
經北京市大興區食藥局調查認定,同仁堂蜂業2018年10月起生產的涉事蜂蜜中,有2284瓶流入市場,按照《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11740.88元,沒收蜂蜜3300瓶。同時吊銷同仁堂蜂業食品經營許可證,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有關涉事人員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申請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或者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擔任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
2月11日晚,同仁堂蜂業聲明稱,即日起對標注虛假生產日期的41批次2284瓶蜂蜜產品實施三級召回,并公布了召回產品的具體信息、對消費者的退貨和賠償內容。公開資料顯示,同仁堂蜂業是同仁堂持股51.29%,而同仁堂作為300多年的老字號。因為此次過期蜂蜜事件,百年老店的信譽多少將受到影響。
同仁堂2月11日晚間還公告稱,鑒于同仁堂“蜂蜜事件”給公司造成的損害,總經理劉向光、副總經理張建勛、副總經理宋衛清嚴重失職,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違背了高級管理人員對上市公司勤勉盡責的義務。經控股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出,本公司董事會審議,認為上述人員不再適合擔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職務,同意對劉向光、張建勛予以免職;免去宋衛清副總經理職務,工作另行安排。另外,北京同仁堂官方網站消息,經上級研究決定,責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梅群向市委作出深刻書面檢查;給予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振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公司總工程師田瑞華記大過處分。
同仁堂集團表示,“蜂蜜事件”暴露出對合作企業及委托加工業務存在監管不到位的問題,一定深刻汲取教訓,對全系統所有企業的委托加工業務進行停產整頓,并通過公開招標,選聘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對同仁堂集團的企業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企業內控體系、企業質量管理和創新體系、企業資源配置及企業品牌戰略和企業發展戰略進行全方位梳理和研究,診斷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優化方案,強化集團管控,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重塑誠信,堅決維護好同仁堂品牌。
《號外財經》注意到,同仁堂有古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對于此次“蜂蜜事件”,同仁堂的處理自然很堅決。不過,此次處理,減少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5778.65萬元。
同仁堂公告稱,截止2018年三季度,同仁堂蜂業營業收入為1.97億元,凈利潤為-87.3萬元,其營業收入占本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未經審計)104.77億元的1.88%,本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潤(未經審計)為14.49億元。根據上述處理,并充分考慮未來業務調整及相關資產處置:預計將減少同仁堂蜂業2018年度營業收入約1456.29萬元,減少利潤總額約11266.61萬元;預計將減少本公司2018年度營業收入約1456.29萬元,減少利潤總額約11266.61萬元,減少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5778.65萬元。
不過,同仁堂被子公司“坑爹”,市場似乎原諒了“過期蜂蜜”。
《號外財經》注意到,2月13日,同仁堂依然“紅旗飄飄”,股價最高28.98元,報收28.6元,上漲1.60%,該股已經連續上漲4個交易日。同花順數據顯示,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入3008.4萬元,其中特大單凈流入2206萬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