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09:16 | 來源:未知 | 作者:李 婷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永安林業預計2018年凈利潤出現135億元巨額虧損,此事引發了監管層及媒體關注。
永安林業預計2018年凈利潤出現13.5億元巨額虧損,此事引發了監管層及媒體關注。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情況,并對森源家具對賭期后業績變臉,公司商譽減值問題重點關注。而《證券日報》也在2月1日發表分析報道《永安林業2018年凈利潤虧損13.5億元 高溢價重組不良資產惹禍?》。
近日,永安林業對關注函發布了回復公告稱,公司主要虧損項目之一為“家具業務板塊2018年未達到業績預測,擬計提商譽減值約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永安林業在2015年以發行股份及現金方式支付13億元完成收購森源家具100%股權,其中發行股份方式支付12.5億元,于此同時產生了9.9億元的商譽值。
不料,森源家具在三年對賭期之后即刻業績變臉,而永安林業則將一次性計提高達8.5億元的商譽減值。
而對于資本市場上部分公司出現商譽減值問題,會計專家馬靖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譽已經成為套取資金的黑洞,比利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科目套取資金更為瘋狂。
深交所關注重組業績變臉
永安林業2018年的凈利潤預虧最高上限為13.5億元的數額甚至超過了公司2017年營收總額。
1月31日,深交所對永安林業的大幅虧損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業績大幅虧損的情況,并要求公司說明森源家具在業績對賭期滿后第一個會計年度業績下滑原因,以及商譽減值情況等。
對此,永安林業在1月15日回復函中表示,公司主營業務預計虧損約2.46億元,擬計提應收款項壞賬準備及其它資產減值準備約1.1億元;對外投資擬計提減值約1600萬元; 因家具業務板塊2018年未達到業績預測,擬計提商譽減值約8.5億元。此外,與上年同期相比,本期獲得的政府相關補助款減少約7500萬元。
公開數據顯示,重組森源家具三年的業績承諾為2015至2017年的承諾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03億元、1.3515億元和1.6378億元,合計4.0923億元。實際上,森源家具業績承諾期內完成的凈利潤分別為1.10189億元、1.6110億元、1.3742億元。不僅如此,在承諾期第三年,2017年,公司家具裝飾業收入從2016年的11.1億元降至7.49億元,同比下降32.53%,受此影響永安林業業績全面下滑,營業收入下跌20.2%。而據公司回復, 2018年,森源家具凈利潤從預計盈利1.75億元變為虧損2.94億元。
對于森源家具業績如此變臉,永安林業認為,在外因方面受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房地產調控、金融去杠桿等因素影響,加之受貿易爭端、關稅上升等因素影響;內因則是公司原經營班子應對市場能力不足,管理不到位,核心銷售多人離職,公司獲取訂單大幅減少,造成收入和效益大幅下降。
此外,永安林業近兩年能夠實現盈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依靠政府補貼。
公開數據顯示,永安林業2016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173.83%。不過,永安林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虧損145.7萬元,而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6307萬元。2017年,永安林業業績全面下滑,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875.3萬元,同比下降44.06%,而同期,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9277萬元。到了2018年,公司虧損的原因之一則是獲得的政府相關補助款減少約7500萬元。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從公司業績來看,在森源家具業績承諾期內,政府補貼依然是上市公司盈利來源。這說明公司持續多年主業經營承壓,而收購森源家具也并沒有扭轉公司實際經營狀況。
專家:商譽成套取資金“黑洞”
2015年,國資上市公司永安林業以近13億元的高溢價,“蛇吞”民企森源家具,并帶來了三年的業績承諾,而森源家具此后的業績表現并不理想,由此也引發了市場對永安林業盈利能力的擔憂。在重組并表當年,森源家具就未能完成承諾;而在2017年森源家具不僅未能完成業績對賭,營業收入甚至同比下降超32%。在三年承諾期之后,2018年,森源家具經營情況繼續惡化,由此將對上市公司帶來巨額商譽減值并造成巨額虧損。
對此,有報道曾援引專家分析,“重組標的業績忽然出現下滑的現象不正常,會給上市公司帶來負面沖擊,這也說明此前的業績或存在一定‘水分’。”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森源家具業績表現來看,永安林業高價買入的很可能是“有毒資產”。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對于上市公司業績暴雷,兩交易所共發出60多份問詢函(關注函),多家上市公司因商譽減值出現巨虧,而深交所對公司是否利用商譽等相關資產調節利潤進行“業績大洗澡”等情形,以及動則數十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集中計提”商譽減值等問題進行問詢,而對于類似森源家具等“標的業績下滑”也高度關注。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永安林業此番一次性計提8.5億元商譽減值或出于在會計準則變化預期下的窗口期,規避未來商譽會計準則變化應對,如果按照新辦法,收購森源家具所產生的商譽值或將在未來數年內按比例進行攤銷并持續影響公司業績,“長痛不如短痛”,在對森源家具未來盈利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的情況下,不如一次性計提商譽減值減少其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
對此,馬靖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譽實際上是“看好被收購企業未來的成長”產生的溢價部分,而結合最近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譽雷暴事件”來看,這其實就是披著資產外衣的費用。
針對目前商譽暴雷現象,其進一步表示,建議作為商譽的這部分溢價支出就應該是費用,需要直接計入企業當年的利潤表中,這樣,只有那些收購方的利潤強大到足以承受這一塊溢價費用的企業才會去考慮并購,這一方面規范了商譽的會計處理,另一方面也規范了并購行為。
對于上述問題,2月18日,《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上市公司擬進行采訪,并將相關問題發至公司公開郵箱,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暫未獲得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