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6 08:5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紅塔證券能一直保持超高的傭金率,并且無視業績接連下滑接連分紅。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 米萊/文
IPO陪跑10年,上市計劃屢遭擱淺,期間還被大股東拋棄的紅塔證券終于在近日拿到了入場券,即將成為第36家A股上市券商。然而被主營業績縮水八成、超高傭金率是否可持續等諸多問題困擾的紅塔證券,真的可以高枕無憂嗎?
超高傭金率仍難掩業績大幅下滑
和大多數券商一樣,紅塔證券的業績并沒有躲過中國資本市場的寒冬。《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發現翻閱公司招股書發現紅塔證券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證券經紀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和信用交易業務,2015-2017年三項業務收入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49%、61.82%和48.06%。受困于A股市場的慘淡行情,紅塔證券在經紀類業務的收入出現了斷崖式的跳水:2015年—2017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為8.98億元、2.65億元和1.78億元。對此紅塔證券在招股書中解釋為證券經紀業務和證券市場景氣程度相關性較高,在2015年至2017年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牛熊市交替的行情,上證綜指走勢峰谷相繼,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我們發現,紅塔證券的主營業務地區主要在集中在云南地區,但其收取的傭金率卻遠高于同行。其中公司股票基金平均傭金率在2017年為0.73‰,云南省內網點的股票基金傭金率更是高達0.91‰,和市場上股票基金平均傭金率0.33‰相比,估計是要羨煞旁人。然而證券市場的經紀業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紅塔證券這樣這樣高的傭金率是否可持續?《電鰻快報》就此問題向紅塔證券求證時,截止發稿仍未得到公司回復。
(截圖來自公司招股書)
報告期內業績過山車仍派現近15億
深耕云南區域的紅塔證券和其中小型券商的定位不同的是其背后股東都是大名鼎鼎的國字號。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在2001年設立時的發起人有紅塔集團、國開投、云南省國投、昆明國投等13家發起人共同發起,經過一番眼花繚亂的股權變更操作后,目前公司的控股股東為合和集團,持有公司33.48%的股份,對合和集團進行股權穿透后其實際控制人為中煙總公司。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紅塔證券能一直保持超高的傭金率,并且無視業績接連下滑接連分紅。
2015年和2017年,紅塔證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出現負數分別為-14.89億元和-14.85億元。主要原因之一為公司大力開展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資金支出大幅增加。此外2017年由于股票質押式回購余額較2016年末大幅增加25.88億元,相應計提的減值準備增加、當期對裕源大通股權投資計提了944.75萬元的減值準備及當期應收款項計提的壞賬準備增加,當年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較2016年增加了3220.75萬元。
與此同時紅塔證券的總資產也出現了下滑,報告期內總資產分別為181.23億元、154.09億元、143.27億元。業績更是出現了過山車行情。根據招股書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9.75億元、9.75億元、11.13億元,凈利潤為10.43億元、3.39億元及3.68億元。
令人不解的是,紅塔證券并沒有受到市場寒冬的影響而緊縮銀根,反倒是年年都在大手筆分紅。從2015年開始,公司累計分紅14.98億元。其中2015年分紅金額3.09億元、2016年分紅6.01億元、2017年分紅5.88億元。相比同期公司錄得的凈利潤10.43億元、3.39億元和3.68億元,三年分掉了凈利潤的85.6%。
一邊忙分紅一邊頻踩雷
雖然資本市場出現了寒冬,但從紅塔證券的大手筆分紅來看公司的股東的日子還是很好過的。《電鰻快報》發現不僅公司的股東日子好過,紅塔證券的高管們薪酬在同行中也處于高位。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高管的平均薪酬在報告期內逐年增加,2015年—2017年分別為186.42萬元、216.06萬元、207.71萬元,尤其在2016年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仍上漲了近30萬元。
也許紅塔證券的高管們業務能力很強,配得上這樣的薪資。但仍讓我們不解的是,其資管業務頻頻踩雷。其中,控股子公司紅塔資管踩雷中安消。涉及本金7.9億元,合同中約定中安消股票價格下跌至平倉線時相關人士具有相應的追加保證金或質押股票的義務。但2017年股權質押方并未按合同約定在觸及平倉線時追加保證金或追加質押股票,后又未按約定支付當期股票收益;又紅塔紅土基金參與美盈森的定增,在美盈森的營收和利潤已經明顯下滑,多項財務指標已出現不良趨勢的情況下執意斥資9.75億,以12.58元/股的價格入股,后一直未減持,該項投資浮虧超5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