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08:2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注意到,杭可科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
????????《電鰻快報》文/高偉
????????6月13日,科創板終于在一片歡呼聲中開板了!當日晚間,上交所披露,科創板上市委2019年第3次審議會議結果出爐,第三批上會企業杭可科技等三家企業發行上市(首發)申請均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同意。
????????在人們還在慶祝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時,杭可科技“悄悄”過會了,與前兩批6家企業過會相比,杭可科技的過會顯得安靜了許多。但實際上,杭可科技卻有巨大的隱憂存在,只是人們沒有精力去對比。
驚!迅雷不及掩耳“改道”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注意到,杭可科技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此前,該公司一直在謀求A股主板上市,2016年底在浙江證監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2018年8月首次預披露,今年3月中旬還在證監會官網進行了預披更新,但4月9日,其IPO審核進度突然變更為“終止審查”,隨后,該公司轉道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隨后,公司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在4月15日申請被受理。從終止主板IPO,到科創板申請受理,僅僅隔了5天??芍^是迅雷不及掩耳式的“改道”,也算是“移情別戀”最快的公司了。對于從主板轉到科創板的原因,有媒體曾致電杭可科技詢問,但其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不太清楚、不知情。
????????這5天到底發生了什么?
????????《電鰻快報》對比了杭可科技沖擊主板的招股說明書和科創板的申報稿,發現沒有太多改動,不管是保薦機構、募資額,還是募資投向均沒有變動,唯有變動的是將2018年上半年的業績數據更新成2018年全年的數據,且刪掉了2015年的財務數據。
????????然而,玄機就是在這兩個年度的數據上。該公司雖然近年來業績保持穩健增長,但并非沒有隱憂。而沖擊科創板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1.2條“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實際上避開了“科技”研發條件。
????????“可以這樣理解,杭可科技選擇科創板,實際上是蹭熱點,蹭機遇,但是不是真正的科創板,還得不斷觀察研究。”業內人士稱。
慘!負債額年均增95.21%
????????你沒有看錯,負債額年均增95.21%,這就是根據杭可科技披露的合并資產負債表計算出來的數據。
????????《電鰻快報》截取了杭可科技沖擊主板的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2015年數據,及科創板申報稿所披露的2018年數據,該公司負債總額是這樣的:
????????杭可科技2015年負債總額為3.62億元,2016年負債總額增加至7.67億元,年增幅111.88%;2017年負債總額繼續增加至11.76億元,年增幅為53.32%;2018年負債總額為13.96億元,同步再度增加18.71%。也就是說,該公司負債總額持續大幅增長,僅僅三年時間,負債總額由2015年3.62億元增至2018年的13.96億元,增加了285.64%,平均年增至長率高達95.21%。
????????申報稿顯示,2016年-2018年杭可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單體報表口徑,不含子公司)分別為61.19%、64.04%、60.52%,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61.64%、42.04%、37.15%。換言之,近三年杭可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均超過了60%,且2018年的資產負債率比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高23.37個百分點。
????????另外,杭可科技存貨加大成本控制壓力。2016 年-2018年,其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65億元、6.05億元和7.81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2.44%、40.42%和41.13%,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9.14%、32.95%和33.84%,占比較高。究其原因,與杭可科技的業務模式不無關系。該公司的存貨主要為發出商品,而發出商品的金額較大,與客戶產品驗收時間長有關,從公司發貨至客戶驗收的時間間隔普遍在一年左右。存貨金額較大占用了公司大量資金,在降低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壓力,可能對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必然!優勝劣汰
????????“科創板的推出,將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改革的進程,倒逼低質量上市公司、垃圾股票退出市場,從而對魚龍混雜的資本市場起到凈化作用?!睒I內人士稱。
????????實際上,杭可科技的故事很中聽:業績牛,2016年至2018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0億元、7.71億元、11.09億元,凈利潤為9192.01萬元、1.81億元、2.86億元,增勢強勁;較高的毛利率,2016年至2018年,公司綜合主營業務毛利率達到 45.11%、49.82%和 46.53%,其中,重要產品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設備的毛利率為45.03%、51.71%、53.66%,還在持續上升態勢;客戶“綁定”了三星、LG、寧德新能源、比亞迪等知名電池廠商,不牛都不行。
????????實際上,杭可科技的負債苦衷,只有公司自己清楚。
????????“從退市標準來看,科創板新推出的終止上市標準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其中包括科創公司構成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科創公司喪失持續經營能力,財務指標觸及終止上市標準的等?!睒I內人士稱,科創板制度設計呈現出“重融資、輕回報”的特征,但杭可科技似乎在沖擊主板、科創板方面,看中是唯有融資。
????????《電鰻快報》還發現,近三年國內掀起了大規模的動力電池產能擴充浪潮,動力電池的投資已顯現產能過剩苗頭;鋰離子電池行業出現了企業數量過多、產能分散、低端產能快速擴張、核心技術缺乏等現象。在此背景下,杭可科技募資超過5億元,用于投資鋰離子電池智能生產線制造擴建和研發中心建設,是否明智?會否迎來市場的“用腳投票”?我們不得而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