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8:3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萬鈞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奧特維的主要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晶體硅光伏行業和鋰動力電池行業。
????????《電鰻快報》文/李萬鈞
????????奧特維科創板上市呼之欲出,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不怕業績不給力,就怕經營和業績偽裝。《電鰻快報》匯總公開披露的信息發現,一方面,奧特維在傳統產品保持一定市場優勢,不過整體經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亞健康”狀態:政策風險難以規避,下游市場衰退,海外銷售占比持續下滑。另一方面,該公司的財務數據頗顯怪異:從巨虧到盈利的同時,經營現金流卻從充裕到匱乏;近兩個會計年度,利潤總額中68.64%來自稅收優惠;利潤規模、現金流、應收賬款、存貨等財務指標不協調;未彌補虧損如“堰塞湖”高懸,未來股東分紅預期不樂觀。尋著公司成立以來的資本套路,不好估計該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風險發生會是什么情形。
????????IPO上市是否為主營業務解憂而來?
????????一是奧特維緊靠“高端裝備”概念,但核心主營業務難言高端。
????????奧特維的主要從事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晶體硅光伏行業和鋰動力電池行業。其中,光伏設備主要包括常規串焊機、多主柵串焊機、硅片分選機、貼膜機、激光劃片機等,鋰電設備主要是模組生產線、PACK生產線、模組PACK生產線。
????????從實際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來看,奧特維的“高端裝備”概念恐怕要打個折扣。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于光伏產品,其中大約有一半來源于較為傳統的產品,主要是串焊機產品。如2018年,奧特維光伏產品的收入占比約88%,其中常規串焊機占總收入比例40.53%;作為該公司第二大主營業務的鋰電設備產品,其收入僅占總收入的5.38%。其他主營業務收入則為6.68%,甚至高于鋰電設備收入。
????????二是下游市場衰退期,行業技術路徑風險和政策風險高懸。
????????從技術路徑上看,目前光伏行業中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占主導,這支撐了奧特維“光伏設備”的銷路。但光伏行業還同時存在著鈣鈦礦電池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等技術路徑和商業應用,隨著科技進步,均有可能侵蝕或取代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和行業主導地位。
????????政策風險已經發生,對光伏和新能源汽車均形成不利,尤其光伏產業逐步進入衰退期。
????????受“531新政”不利影響,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持續下滑。我國對光伏行業的產業政策進行多次調整,其中《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531新政”)通過限規模、降補貼等措施,大幅降低了政策扶持力度。權威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度新增光伏裝機量同比減少16.58%。2020年2月份,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30.1GW,同比下降32.0%。
????????光伏行業的政策影響將是持續的,奧特維的主營業務中90%左右來自于光伏設備產品,這不得不讓投資者為該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捏一把汗。
????????鋰電設備是奧特維計劃重點發展的業務,但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已經滅掉了行業的“虛火”,產業鏈上一哄而上的項目和企業,受到直接不利影響,奧特維也不例外。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9)138號),大幅度下調新能源汽車補貼。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擠壓了行業銷售規模、盈利水平,奧特維接下來鋰電設備的銷售規模、經營業績將受到沖擊。
????????三是奧特維海外市場銷售占比逐年下滑,主營業務新的增長空間難尋。
????????總體看,奧特維的營業收入逐年增加,較為穩定,但在國內市場日趨飽和的行業大趨勢下,該公司海外業務占比卻持續下滑。是海外市場“蛋糕”小,還是海外展業能力差?如何解局?
????????盈利能力堪憂 近七成利潤來自稅收優惠
????????奧特維核心盈利指標“坐滑滑梯”,稅收優惠額占利潤總額近七成,上市后有“變臉”風險。
????????凈資產收益率大幅下滑,這是體現奧特維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報告期內,奧特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資產收益率出現下降,分別為531.48%、21.14%和13.73%。
????????奧特維的主營業務收入逐年增長,但增長幅度卻在縮小,利潤由虧損轉為盈利,但經營業績下滑風險仍然存在。
????????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報告期內,奧特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976.99萬元、56602.60萬元和58600.27萬元,凈利潤分別-10516.74萬元、2662.98萬元和5027.06萬元。
????????利潤的含金量“成色”不足,奧特維最近兩個財年的稅收優惠額占利潤總額的68.64%,接近七成。
????????2015年奧特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11月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復審,因此該公司相應期間內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這在IPO上市企業中比較普遍,但奧特維稅收優惠的利潤占比過高。
????????該公司招股書披露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報告期內,奧特維享受的稅收優惠分別為2968.47萬元、3325.8萬元和3210.04萬元。盡管如此,2016年奧特維利潤總額仍然虧損,虧損額高達9089萬元。2017年、2018年,奧特維享受的稅收優惠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高達86.94%和56.35%,兩年稅收優惠總額合計占利潤總額的68.64%。
????????賬面盈利“兜里”沒錢 未彌補虧損8661萬元難言分紅
????????從巨虧走向盈利,且盈利規模在擴大,盡管這其中的“主力軍”是靠的稅收優惠,但對股東和投資者而言是大好事。但仔細分析奧特維的主要財務指標,頗顯怪異。自家買賣做大了、規模做上去了,面對財務風險又要由誰來買單呢?
????????其一,財務風險先看現金流。奧特維經營性現金流越來越緊巴。受應收賬款、存貨影響,奧特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與凈利潤走向“兩極化”。2016年至2018年三年的報告期內,奧特維從虧損轉向盈利,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則由正轉負,分別為3875.53萬元、-10874.42萬元和-5315.86萬元。
????????現金流暴露出奧特維實際的經營效果并不不理想,一邊是漂亮的盈利數據,一邊是空空如也的腰包。
????????其二,應收賬款規模和比例逐年增高,做大了買賣收不回錢的局面甚是不妙。
????????招股書披露數據顯示,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奧特維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9492.54萬元、21699.32萬元和30049.00萬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2.71%、28.87%和35.99%。
????????其三,存貨占比高居不下,基本維持在50%以上,存貨跌價風險巨大。
????????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奧特維的存貨的賬面余額分別為20103.40萬元、29365.97萬元和39679.33萬元。其中,發出商品占比較高,占報告期各期末存貨比例分別為54.90%、49.92%和52.33%。
????????其四,資產減值“步步高升”,對利潤的侵蝕觸目驚心。三年報告期內,奧特維資產減值損失如下:
????????其五,高額累計未彌補虧損,IPO上市后股東分紅是否將成為“鏡花水月”?
????????截至2018年年末,奧特維合并報表的未彌補虧損8661.97萬元,這一“掛賬”的虧損規模,接近該公司2017年、2018年利潤總額之和,超過了該公司2017年、2018年的凈利潤之和。
????????試想,奧特維上市后,如此大規模的未彌補虧損仍然存在,該公司如何進行利潤分配,二級市場投資者會有分紅嗎?
????????玩轉資本套路內部人賺得盤滿缽滿,是設計還是巧合?
????????回顧奧特維的歷史,該公司融資和迅速擴大資產及估值采用了嫻熟的資本運作。
????????這是一個有深有淺、露骨而直接的資本套路:奧特維實際控制人和原始股東共7人低價參與增發,隨后2個月時間進行內部轉讓,向員工持股平臺的轉讓價格實現翻倍;同時,鎖定高價向外部5家機構股東增發,該增發價是7股東增發價的13.5倍,是員工持股平臺受讓價格的6.53倍;并與外部股東對賭5年IPO上市。
????????葛志勇和李文是奧特維共同的實際控制人,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表決權股份63.20%。其中,2人分別直接持有奧特維2110.245萬股和1894.8801萬股股份,合計持有公司4005.1251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4.12%。同時,葛志勇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無錫奧創持有公司45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的6.08%;葛志勇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無錫奧利持有公司222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3%。
????????2016年3月10日,奧特維在新三板掛牌并公開轉讓,這為實控人“唱戲”搭好了臺子。
????????套路第一波:2017年1月的增資至為重要,增發價1.5元/股,實控人利益最大化。
????????2017年1月19日,奧特維完成了增資的工商登記,向葛志勇、李文、無錫華信、潘敘、林健、張志強及朱雄輝等7名原股東發行2164.3731萬股新股,發行價格為1.50元/股。而該次增資的議案是在該公司2016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的,會議召開時間是2016年10月16日。可以說,本次增資擴大實控人控制權的完成時間,與對外部的融資基本保持了同步。
????????根據披露,本次增資實控人葛志勇和李文分別認購1112.895萬股和931.7301萬股,合計出資約3067萬元。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認購前兩人合計持股占公司總股份的48.5%,增資完成后持股比上升至63.43%。
????????套路第二波:2017年3月股權由實控人向員工持股平臺內部轉讓,價格翻番(3.07元)。
????????2017年3月20日,葛志勇通過新三板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162.3萬股股票,轉讓給無錫奧利,轉讓價格為3.07元/股;
????????2017年3月31日,葛志勇通過新三板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29.7萬股股票,轉讓給無錫奧利,轉讓價格為3.07元/股;
????????2017年3月31日,李文通過新三板以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公司30萬股股票,轉讓給無錫奧利,轉讓價格為3.07元/股。
????????據此計算,上述股權轉讓2名實控人合計轉出222萬股,合計套現681.54萬元。
????????如上所述,無錫奧利以及無錫奧創均是該公司成立的員工持股平臺,普通合伙人、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葛志勇。
????????實控人這“羊毛”薅的有些酸酸的。如此短時間內,為什么不是直接向員工持股平臺增發呢?為什么要經過實控人倒一遍手、價格翻倍轉讓?
????????套路第三波:2017年3月增資,外部股東助攻,增發價20.25元/股,募資1.5億元。
????????2017年1月22日,奧特維召開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無錫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發行方案>的議案》等相關議案,決定以20.25元/股價格,向東證奧融等5名投資者發行735.6269萬股股票,募集資?14896.44萬元。
????????這次增資,可謂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奧特維公司本身獲得融資近1.5億元,原始股東和員工持股平臺所持股份大幅升值,基本是同時間入股、但持股估值增加了13.5倍(20.25/1.5)和6.53倍(20.25/3.07)。
????????外部股東則成功投資了一家上市預期強烈的企業,對賭5年 IPO上市,否則也能退股,并能夠獲取每年7%的收益。
????????本次增資中,奧特維實際控制人葛志勇、李文與東證奧融等5名機構投資者簽訂了《無錫奧特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東協議》,其主要條款包括上市對賭。
?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