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12:1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該公司對募資用途也做出調整。調整前,天智航擬募資9.64億元,擬投入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電鰻快報》文 / 楊力
天智航(688277.SH)“定增”一再縮水,這與該公司業績持續低迷有關。不過,面對國產醫療機器人行業未來的增長前景,業內分析人士還是比較看好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
定增一再“縮水”
12月23日晚間,天智航發布公告,該公司董事會及監事會于2021年12月22日審議通過《關于調整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議案》《關于<公司2021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的議案》等相關議案,該公司董事會對此次發行方案中的募集資金規模及用途等進行調整。
修訂前: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9.6385億元(含),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用于以下項目:4.3605億元用于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3.128億元用于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2.15億元用于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修訂后: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702億元(含),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用于以下項目:1.952億元用于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1.75億元用于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另外,該公司對募資用途也做出調整。調整前,天智航擬募資9.64億元,擬投入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示范項目、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調整后,人民幣3.702億元擬投入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電鰻快報》注意到,天智航的定增金額是一降再降,從近年來6月份的13.4億元一直降到了現在3.7億元,幾乎是當初的“零頭”。這也反應了投資者對該公司近年來經營業績的認可程度。
今年6月份,天智航發布公告,該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6297.7萬股,募集不超過13.4億元。其中,該公司擬向新一代骨科手術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資6.62億元,向營銷體系升級項目投資3.13億元,向智慧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投資2.15億元,向科技儲備資金投資1.5億元。
對于此次定增,一些股東早就提出了質疑,天智航擬定增募資的13億比其科創板首次融資4億多了4倍,首次發行價為12.8元/股,但這次定增價大致21元/股以上,對于這個價格是否有人愿意參與還不好說。
業績持續低迷
去年7月份登陸A股市場的天智航在上市后依然處于虧損狀態。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了37.09%;同期該公司的扣非前和扣非后的凈利潤分別為-6376萬元和-7983萬元。
2020年,天智航實現營業收入1.36元,同比下降40.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447.09萬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虧損7727.26萬元,同期經營性現金流為-5757.82萬元,同比下降380.43%。
天智航表示,2020年,國內醫院運行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醫療機構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的收治及防疫工作,骨科手術量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骨科手術機器人的采購招標、裝機和使用都受到影響,該公司市場推廣活動也受到一定限制。
業績低迷,天智航的股價在今年跌跌不休。從今年年初至12月23日收盤,該公司的股價下跌了43.43%,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4.25%。尤其進入下半年后,該公司的股價跌幅更大。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天智航的股價大跌主要是因為該公司上市一年后有2.6億股限售股解禁上市,占該公司總股本的61.99%。此次解禁共涉及130位股東,且大多為自然人與投資公司。這些股東的“離場”是該公司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
行業發展被看好
天智航在其半年報中披露,該公司是中國骨科手術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是中國機器人TOP10成員企業、醫療機器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單位。2020年7月7日,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我國首家上市的醫療機器人企業。
據11月4日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1報告》統計顯示,2020年專業服務機器人營業額增長了12%,達到67億美元。其中,醫療機器人銷售占專業服務機器人總營業額的55%,達到了36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20年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54.43億元,同比增長35.2%;預計2021年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2.2億元,同比增長32.65%;預計2025年中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達到250億元。
然而,面對如此巨大且快速增長的全球及國內市場,中國供應商在醫療機器人領域卻不占優勢。據該報告統計,2021年75%的醫療機器人市場蛋糕被來自北美和歐洲的供應商瓜分了。
不過,業內分析人士對我國在醫療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能力以及發展前景很有信心。他們認為,目前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在一樣的水平線上,很多國外的先進研究,國內也能做,很多國外的團隊里也有中國人,而且現在也有很多海外回流人才投入到了我國的醫療機器人研發事業中。
今年前三季度,天智航的研發費用為6988萬元,同比增長了63.9%。2019年和2020年,該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7411萬元和7701萬元,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3.55%和54.53%。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