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6 08:2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炳瑤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賽分科技計劃募集資金8億元,其中3.3億元用于20萬升/年生物醫藥分離純化用輔料,1.9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7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文 / 李炳瑤
9月28日,蘇州賽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分科技)上交所科創板更新了財務數據。招股書顯示,賽分科技致力于研發和生產用于藥物分析檢測和分離純化的液相色譜材料,是集研發、生產與全球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在閱讀該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賽分科技的募集資金中有近四成用于研發投入項目建設,其研發投入占比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發明專利數量在同行公司中幾乎墊底,科創屬性遭到質疑。賽分科技的實控人持股已低于3成,股權分散是否影響未來經營?該公司為何在產能利用率下降同時還要巨額募資擴產。
發明專利落后同行 科創屬性遭質疑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賽分科技計劃募集資金8億元,其中3.3億元用于20萬升/年生物醫藥分離純化用輔料,1.9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7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賽分科技計劃用1.95億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幾乎占到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的1/4。從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該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133.01萬元、2351.65萬元、4067.65萬元和2305.6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84%、15.18%、19.12%和17.17%。
由此可見,報告期內,賽分科技的研發投入占比在下降,但高于行業均值。報告期內,可比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均值分別為10.69%、11.44%、14.41%和16.3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發投入占比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的情況下,賽分科技的專利數量卻并不占優。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獲得授權國內發明專利21項以及海外發明專利4項。而同行可比公司中,鍵凱科技的發明專利數量高達102項,賽分科技的發明專利數據幾乎墊底。
賽分科技表示,與其同處國內醫藥分離純化領域、以液相色譜材料為主營產品的上市公司僅納微科技一家,而納微科技專利中還有光電、儀器設備等相關的專利,經過咨詢業內專業人士篩選后,其色譜材料相關的專利為28項。賽分科技自身色譜材料相關專利為18項。
實控人持股已低于3成 股權分散是否影響未來經營?
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09年,賽分科技的實際控制人黃學英在和沈建林、潘鼎在蘇州創立蘇州賽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分有限),即賽分科技的前身,注冊資本1,000萬元,黃學英出資比例90%。2012年4月,賽分有限注冊資本增至2,000萬元,由三位老股東按原始出資比例認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9月賽分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前,黃學英一直在轉讓自己的出資額,受讓方有個人投資者、員工持股平臺、有黃學英的好友組建的投資平臺,也有外部投資機構。
從2012年8月至2021年4月,黃學英的6次轉讓大約套現4,400萬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外部投資機構高新同華、華泰大健康一號和二號、道興投資、復星惟盈在受讓黃學英出資額后就對賽分有限進行了增資。
此外,這些投資機構的增資價格均高于受讓黃學英出資額的價格,對復星惟盈來說,差不多同時簽署的兩份合同,整體估值卻差了6,000萬元。
招股書顯示,到了2019年年初的時候,黃學英直接持有賽分有限的出資比例已由設立時的90%大幅降至36.69%。報告期內,前兩年賽分有限未發生股權變動,近半年賽分科技未發生股份變動。此后2021年,股改前賽分有限有2次股權轉讓、1次增資,股改后賽分科技有2次外部機構增資、1次資本公積轉增資本。
因此到了報告期末,賽分科技股東共計32名,黃學英直接持股比例已下降至25.20%。若此次IPO成功,黃學英直接持股比例會進一步被稀釋至22.68%,就算加上通過員工持股平臺而間接持股的5.75%,合計比例也才28.43%。
90%的控制權到低于30%的控制權,黃學英套現4,400萬元。然而,股權的分散對賽分科技的未來帶來什么影響?對此,科創板上市審核問答第5問關于實控人認定有要求:發行人股權較為分散但存在單一股東控制比例達到30%的情形的,若無相反的證據,原則上應將該股東認定為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由此可知30%是一般而言認為控制權較為穩定的最低比例,如果低于這個比例,可能會存在其他股東通過收購公司股權或其他途徑導致現有實控人的控制地位不穩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方針存在不利影響,甚至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外部投資機構華泰大健康一號、高新同華、國壽疌泉和復星惟盈,入股賽分科技后均委派了董事,除復星惟盈外其他投資機構持股比例都在5%以上。因此賽分科技目前董事會的9名董事中,3名獨立董事全部系由黃學英提名,6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上述投資機構占據了4席,其余為董事長黃學英和員工持股平臺委派的董事。
上交所2023年8月4日發布的《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中明確“要求獨立董事履職不受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單位或者個人的影響”。賽分科技的股權分散對其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么?
產能利用率低還募資擴產 遭交易所問詢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3.3億元用于20萬升/年生物醫藥分離純化用輔料,占總募集資金的41.25%。在上述募資項目的二期建成后,賽分科技的生物大分子層析介質產能較大幅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
招股書顯示,從2021年至2022年,賽分科技的生物大分子層析介質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9.83%、25.43%和35%,波動幅度較大。硅膠基質填料的產能利用率也并不穩定,分別為71.96%、99.25%和63.66%。相比之下,分析色譜柱產能利用率雖未飽和,但相對穩定,報告期內分別為95.63%、89.66%、80.24%、79.14%,基本在80%以上。
賽分科技的生物大分子層析介質的產銷率在報告期內同樣出現大幅波動。2019年為45.17%,2020年猛增至85.89%,但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又接連降至57.38%、14.65%。
對于上述情況,發審委要求賽分科技說明:(1)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呈下降趨勢的原因,2021 年、2022年生物大分子層析介質產能利用率不足40%,2022年硅膠基質填料產能利用率不足70%的合理性,報告期發行人產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相關資產是否存在減值風險;(2)募投項目是否存在產能消化風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