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2 09:2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尹秋彤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認為,交銀施羅德基金如此分析,顯然是將過失全部歸罪于市場。更為明顯的是,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規模近兩年持續巨幅下滑,但該公司更多做的是發行...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1月20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基金披露了2023年第4季度報告。
“由于部分個股經營業績季度下修,造成了凈值回撤。”旗下某混合型基金在季報中表示,“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猶感投資如在‘冰面駕車’,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明顯波動。”
《電鰻財經》認為,交銀施羅德基金如此分析,顯然是將過失全部歸罪于市場。更為明顯的是,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規模近兩年持續巨幅下滑,但該公司更多做的是發行新基金來填充規模。
“混基”規模兩年巨降1061億元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為4871.84億元,與2022年末的5274.94億元相比,縮減了403.1億元;與2021年末的5475.93億元相比更是下降604.09億元。
《電鰻財經》進一步觀察發現,交銀施羅德基金規模下降的重災區在混合型基金,近兩年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由2021年末的2416.50億元下降至1354.81億元,短短兩年下降了1061.69億元,降幅達到43.94%。
據《電鰻財經》分析,混合型基金規模占交銀施羅德基金總規模比例較大,混合型基金規模的快速下滑背后是其業績的管理不佳。
同花順數據顯示,交銀施羅德基金旗下的偏股基金2023年平均回報率為-16.12%,遠遠跑輸同類基金-12.46%的平均業績水平。其中,交銀瑞和三年持有期混合(013269) 近1年凈值回報率為-39.84%,是旗下表現最差的基金,在同類3552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3418名。
而文首的某及四季報關于歸罪于市場的表述,也恰恰出自該基金基金經理何帥之口。
突擊“發新”或是掩耳盜鈴
一邊是規模的銳減,一邊是不斷的發行新基金。這就是交銀施羅德基金沖規模的慣用手法。
據《電鰻財經》了解,FOF-均衡混合型基金交銀安悅平衡養老三年持有期混合發起(FOF) 正在募集,發行認購期為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31日,擬任基金經理為劉兵。 值得注意的是,劉兵現任基金無一盈利!
劉兵累計任職基金經理的時間為2年又149天,可謂是新手一枚,其現任基金資產規模153.44億(17只基金)。其簡歷顯示,劉兵于2016年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曾任量化投資部研究員、多元資產管理部研究員、投資經理,現任多元資產管理部基金經理以及基金投顧業務投資經理。
拋開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不說,單就基金公司此時發行新基金就值得質疑。
據同花順數據,2020年、2021年、2022年,交銀施羅德基金分別發行新基金15只、15只、8只,發行規模分別為578.56億元、532.24億元、235.44億元;在2023年,交銀施羅德基金更是沒有停息,全面依舊發行了12只基金,比2022年還多,但其發行規模僅85.52億元,僅為2022年的36.32%。
《電鰻財經》認為,在當前弱勢市場下,基金公司突擊發行基金可能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一是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突擊發行基金可能會增加市場的供應壓力,進一步打壓市場走勢,且新基金的認購和銷售可能面臨一定的困難;二是在弱勢市場下,許多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可能已經處于相對低位,此時突擊發行基金可能會面臨建倉成本較高的風險;三是在市場不穩定時,突擊發行基金可能會被視為基金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這可能會損害公司的聲譽和形象;四是在弱勢市場下,基金公司可能需要采取更多的營銷和推廣措施來吸引投資者,這可能會增加其運營成本,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也可能受到影響,從而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一定的壓力。
《電鰻財經》將持續關注交銀施羅德基金新發基金的進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