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 20:4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電鰻號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是一次重新審視投資組合、審慎決策的機會;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則是對其經營能力和市場適應性的一次考驗...
《電鰻財經》電鰻號/文
截圖源自證監會官方微信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與規范,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健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證監會發布《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就分紅和退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證監會表示,根據測算,滬深兩市明年適用組合財務指標觸及退市的公司家數預計在30家左右;明年可能觸及該指標并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約100家,這些公司還有超過一年半時間來改善經營、提高質量,2025年底仍然未達標準,才會退市。市值指標方面,滬深兩市當前僅4家主板公司市值低于5億元,科創板、創業板暫無公司接近3億元市值退市指標。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是一次重新審視投資組合、審慎決策的機會;對于企業管理層來說,則是對其經營能力和市場適應性的一次考驗。
據悉,此次退市指標調整旨在加大力度出清“僵尸空殼”、“害群之馬”,并非針對“小盤股”。在標準設置、過渡期安排等方面均做了穩妥安排,短期內不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市場有觀點認為“本次退市規則修改主要針對小盤股”,這純屬誤讀。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面對新的監管要求,應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透明度,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對于投資者來說,則要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所投資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場動態,避免因公司退市而造成損失。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短期內會有一批公司因不達標而被ST,但長遠來看,這有助于凈化市場環境,建立起更加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隨著退市制度的完善和執行力度的加強,預計未來市場的資源配置將更加高效,優質企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而那些依靠財務操作維持上市的公司將逐漸被淘汰。這將推動中國股市向成熟、理性和健康發展的方向邁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