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2 02:3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月23日,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陽光融和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獲批,成為險企投資成立醫院的首個案例?! ¢L期以來,健康險被視為
6月23日,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陽光融和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獲批,成為險企投資成立醫院的首個案例。
長期以來,健康險被視為是保險機構發展的瓶頸,險企爭相布局醫療產業確有將保險產品和醫療服務形成產業鏈配套的需求,同時,也有對布局養老社區和提升養老服務的期待。
事實上,保險機構涉足醫院、投資醫療產業早有行動,并非陽光保險一家。陽光保險之所以能夠獲批,業內人士認為是抓住了時機,選對了城市,和符合自身發展戰略“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獲批僅僅是開始,業內專家認為,在監管政策尚未出臺、此前也沒有成功商業模式的背景下,投資醫院對險企的業績、償付能力都將是不小的考驗。
籌建醫院占時機優勢
6月23日,中國保監會正式批準陽光人壽投資控股陽光融和醫院,成為險企投資成立醫院的首個案例。
記者從陽光保險了解到,陽光融和醫院位于山東省濰坊市,項目總投入25億元,陽光人壽將持有50%以上的股份,整體規劃占地706畝,包括綜合院區、??茖2≡\治的臨床醫學中心、醫學研究院(研發中心)、醫學學術交流中心(會議中心)、老年護理中心、康復中心等七大功能中心。目前,包含門診、醫技、住院等區域在內的第一期綜合院區已完工,預計2015年開業。
據陽光保險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陽光融和醫院將以三級甲等醫院準入標準為基礎,組建相應的醫護團隊、服務標準和配套設施。全面運行后,預計床位可以達到2000張。
與此前折戟龍崗中醫院的 相比,陽光保險無疑是一位成功者。
2011年,中國平安曾嘗試通過旗下子公司平安信托,與深圳市龍崗區政府共同合作建立龍崗區中醫院項目。當時這被業界看作是自2009年新醫改方案頒布以來,由商業保險機構投資公立醫院的首宗案例。但次年合作以失敗告終,平安最后退出龍崗中醫院項目。
據陽光保險負責人透露,陽光保險從2010年開始著手調研布局醫療產業,至2012年7月,方與濰坊市政府達成《關于市民健康中心市場化運營的合作協議》,共同建設陽光融和醫院。
在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看來,陽光保險投資成立醫院能夠獲批,是時機把握得比較好。
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政策鼓勵包括商業保險機構在內的機構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托管、公辦民營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服務業。同時,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范化的產品和服務。目前,濰坊市是2010年衛生部等五部委確定的16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
“相比3年前,5年前,現在辦醫院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指引方向更加清晰。大家都看出來了,單純依靠公立醫院、國家投入不可能完成醫療體制改革。”朱銘來表示。
謀求健康險“良性循環”
商業保險與醫療的融合一直是保險行業關注的焦點。為了能夠和醫療服務掛鉤,各大保險公司紛紛與公立醫院開展了定點合作,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長期的賠付率偏高,承保始終處于虧損狀態。不論是對壽險公司還是專業健康險公司,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商業健康險都成為發展的一個制約點和瓶頸。
國內三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昆侖健康、和諧健康、人保健康的年報顯示,2013年,除和諧健康實現盈利之外,昆侖健康、人保健康均遭到數億元的虧損。
一位險企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保險公司與醫院的定點合作實際上是停留在一種比較松散的狀況。險企對醫院診療流程,醫療費用的合規性都缺乏一定的控制力。而且越是大的醫院對于商業保險公司的監督作用越淡漠。這種情況下,商業保險缺乏對醫療機構費用的管理和監督,加上道德風險難以控制,導致健康險基本上處在一種虧損的狀況。
不過,正因為此,健康險也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業務。瑞士再保險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和通脹等影響,中國的醫療保障缺口到2014年底將達到122億美元,而到2020年,該缺口將達到730億美元。
分析人士認為,險企熱衷投資醫療服務業除了有資本優勢外,最關鍵是可以吸引客戶,推廣相應的配套保險產品。對于患者來說,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作為補充性保障,可以享受高端服務,減少醫療費用開支壓力。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認為,從管理健康險業務的角度來講,籌建醫院在醫療費用成本控制,防止過度醫療等方面對保險公司有積極意義。此外,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醫院這個平臺,積累足夠的醫療數據,改善公司的保險精算。
對于陽光融和醫院將采取怎樣的合作模式,利潤如何分配,產品與業務怎么掛鉤等問題,陽光保險方面表示,目前醫院正在籌建中,沒有更多的細節可以透露。
朱銘來認為,陽光保險籌建醫院,核心的目的在于將保險產品和醫療服務兩者銜接起來。如果這兩者能形成一個產業鏈的配合,就能讓保險公司的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的狀態。
鋪路養老社區
除了改善健康險業務外,熱衷投資醫院,進軍醫療產業與養老社區也有不小的關系。
近年來,保險機構對養老社區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國內首個養老社區由合眾人壽于2013年10月在武漢建成并開業運營后,泰康、新華、平安等保險公司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競購地塊,尋求投資養老地產的機會。
對于養老社區來說,對社區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功能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配套功能,擁有一家醫院,幾乎是開設養老社區的必備條件。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透露,泰康正在申請二級醫院牌照,在養老社區配置一家具備二級甲等資質的康復醫院,為老人提供慢性病治療、術后康復等服務。
根據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資金不得用于設立保險業務以外的機構。這意味著大多數保險公司暫時還無法做到自建醫療機構為養老社區“造血”,只能通過參股或與醫療機構合作的方式來滿足投保人的醫療需求。
據悉,陽光保險將以陽光融和醫院為核心,在當地建成集醫療、康復、養老、養生、健康管理為一體的市民健康中心,以此帶動當地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而在籌建醫院獲批之前,陽光人壽已分別出資5.5億元,在海南、重慶成立了兩家地產公司。
“作為養老產業的延伸,養老社區需要一些醫療服務,自己有醫院,就能把這個產業連接起來,實現一體化管理。”庹國柱表示。
盈利或需十年
對于總資產已經超過1000億元的陽光保險集團來說,25億元的投資并不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但要想取得回報,可能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根據業內觀點,險企投資醫院需要在前期進行大規模投入,而且盈利周期比較緩慢,一般需要七八年時間。此外,作為一個前無古人的先例,陽光保險投資醫院的風險有多大,對償付能力的影響有多大,目前還都是未知數。
“這也是為什么長期以來,保險公司在這方面的想法很多,但真正落實去做投資的并不是很多。”朱銘來表示,保險公司想要在投資醫院的過程中盈利,就需要發揮醫療服務跟保險產品形成產業鏈的協同效應。而這個協同效應可能需要5-10年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對于保險公司來說,盡管擁有醫院,可以讓一些公司客戶享受到更便捷、更專業、更高端的醫療服務,但險企籌建的醫院一樣要面向公眾開放,使用社保到公立醫院看病的人還是在多數。
庹國柱表示,要想完全改變保險公司經營健康險狀況,單靠保險公司籌建的醫院可能力量有限。“醫療保險面臨的根本問題,不是一兩家保險公司成立幾家醫院就可以解決的。”
陽光保險集團董事長張維功表示,“融和醫院是陽光保險布局醫療產業的第一步,要以陽光高起點組建、遠戰略發展的企業文化指導醫院的籌建和運營。”
朱銘來建議,不管陽光是否參與醫院的具體運營,保險企業都要強化對醫院的風險管理。要對每一個病種做到精細化管理,每個病種大概需要的醫療費用、醫療價格、賠付率有多少進行評估,這樣才能達到科學運營,健康發展。
監管細則亟待出臺
對于保險業來說,投資醫院不僅是保險公司一個新的嘗試,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一全新領域將更加考驗保險監管部門的監管水平。
2006年,保監會公布并實施了《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據了解,在時隔8年之后,保監會打算根據目前新的形勢,對這一管理辦法進行修訂。
朱銘來認為,從保險監管的角度來說,對于保險公司的要求還是強調“專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一家保險公司想涉足醫療領域,一定是把健康保險作為一個核心業務。另外,朱銘來建議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投資醫院公布一項具體的指導細則,保障保險公司的正常運行,也為日后更多險企參與投資醫院提供指導意見。
■ 相關新聞
北京嘗試險資收購醫院
除了陽光保險與當地政府籌建參股醫院的合作方式外,目前險企還可通過與大型醫療機構合作或是設立醫療子公司介入醫療產業。近期,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醞釀搭建的投融資平臺方案為保險公司進入醫療產業提供了另一種新的途徑,即險企可收購醫院。
有媒體近日報道稱,為了解決公立醫院融資難題,推動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合作,北京市醫管局正在醞釀搭建公立醫院投融資平臺,目前已有成形方案。
按照北京市醫管局搭建投融資平臺的方案建議,北京市醫管局委托國資委新設立的法人企業或者委托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基金管理公司作為醫療產業基金管理方,同時北京市財政局以貨幣出資,設立政府醫療服務產業引導基金作為醫療產業基金的參股方,成立規模為100億元左右的醫療服務產業發展基金,負責按照北京市區域醫療規劃和產業發展要求,投資新建或收購醫院。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法人企業均有機會參與其中。
權威數據顯示,北京市屬公立醫院立項項目資金需求高達230億元,而北京市財政投入每年只有10億元。北京市醫管局主要負責北京市屬21家公立醫院的人、事和資產管理,履行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職能,醫管局有責任為北京市公立醫院的發展籌資,但作為政府部門它又無法直接融資。
(來源:新京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