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5/1015/20151015095746231.jpg)
CFP、南都制圖:何欣
上海泛鑫保險代理公司美女高管陳怡攜款外逃再迎來新進展。近日有消息稱,除了陳怡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外,上海泛鑫亦將被調查“經濟犯罪”。
泛鑫昨日亦召開員工大會要求“穩住投資人的情緒”,而部分保險代理人亦被投資人要求簽下欠款“白條”。
在亂局之中,300多位代理人和3000多名投資人正等待最后的結果。“若陳怡不走,把6、7和8月三個月的新單繳納上去,公司應該會依然運行如初。”泛鑫代理人張峰(化名)對南都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他們要不斷地開發新單。“2011年做到1.5億元,2012年新單做到4 .8億元,而2013年至少要做到10億元,才能把這個游戲玩下去。”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黨志舟看到了這個游戲破滅的可能性,“終有一天,高額的傭金無法覆蓋掉更多的本金和利息,這個游戲必然會破滅。”而泛鑫亦有可能面臨另一種結局。昨日南都記者在泛鑫遇到音創資本的首席合伙人、董事長盛倫顏,其正在尋求跟泛鑫現任法定代表人蘇雪萍的見面,聲稱若資產情況合適,或收購泛鑫。
投資人追討資金
牽涉到保險公司、保險代理公司以及3000多位投保人的上海泛鑫保險代理公司美女高管陳怡攜款外逃事件,在昨日各方都有了新的進展。
多家保險公司從昨日開始已更改了保險合同的記錄方式。南都記者昨日在昆侖健康保險公司發現一則落款“8月26日”的告示,“由于上海泛鑫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擅自銷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財協議,上海市公關機關已對其立案偵查。應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要求并經其授權,我公司需了解您通過泛鑫公司在我公司投保的相關情況。”據該則啟示顯示,投資人需提供理財協議原件(如有),付款銀行憑證、刷銀行卡購簽單,自購買泛鑫推銷的產品之日起至今的付款及收款銀行交易明細等相關資料。
昆侖健康的胡姓接待人員表示,若有關系到購買舊保單等的復雜問題,最好向上海公安局報告;胡先生還表示,其他幾家保險公司亦是如此操作。而據泛鑫保代的多位人士透露,上周五有投資人前往昆侖保險“要求全額退保”。
而另一邊廂,陳怡攜款外逃事發后,泛鑫保代昨日亦首次召開員工大會。據參會人士透露,內容是穩住投資人的情緒。事實上,投資人的緊張情緒在逐漸高漲。上周五和周六,均陸續有投資人前往泛鑫談投資問題。一位女士在上周六前往泛鑫找代理人商談時,僅提出一個關鍵要求“證明我的錢還在保險公司”。南都記者當場目睹其致電昆侖健康,但昆侖健康的工作人員回復稱“系統在升級中,無法查到保單號”。
而更多的投資人顯然在希望拿回資金。“投資人近期非常緊張,甚至要求保險代理人簽署‘欠款白條’,我身邊已有同事被迫簽字。”泛鑫代理人張峰(化名)如此表示。
更為謹慎的投資人則尋求法律的幫助。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黨江舟對南都記者表示,截至上周末,已有六七十名投保人成為他的客戶,涉及資金達到8000萬元左右。“近期還收到徐州和杭州等地的投資人咨詢電話,他們也購買了同類理財協議。”
理財協議游戲
“其實泛鑫的游戲并不復雜。”黨江舟介紹稱,從他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多數投資人均通過銀行渠道購買了泛鑫的理財協議。泛鑫保代獲得這些投資人的銀行賬戶和個人信息后,轉而代替這些投資人購買各保險公司保單,而保險公司則從銀行直接扣除保費,將保單的收據交給泛鑫保代,泛鑫從保險公司獲得高額的保單傭金,從而再購買保險保單,再獲取高傭金。黨江舟表示,他的代理人中大部分是在泛鑫模式被曝光后才拿到保單,其他少數人還沒見到保單。
而除了上述的銀保渠道模式外,泛鑫部分代理人還通過身邊的關系成功兜售了理財協議。有代理人小馮表示,某段時間銀行渠道推銷泛鑫理財協議,他個人亦在積極推銷,最終有一單超百萬的生意主動找上了他。“投資人覺得銀行都在推,必然是真的。而我朋友購買保單,是為了幫助我。”而與小馮類似的是,張峰手頭的200多萬保單亦是親戚朋友湊錢購買的。
據泛鑫多位代理人對南都記者的表述,目前理財協議分兩類,一類是銀行客戶經理版本的理財協議,“部分理財協議上有某些銀行的抬頭,不確定是否個人行為”;而另一類則是泛鑫版本的理財協議。在泛鑫版本的理財協議中,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對個人的,是代理人和客戶簽訂的,代理人署名,有時蓋上泛鑫公章;而另一類則是公司和個人簽訂,合同主體是泛鑫保代。”
南都記者拿到一份協議上寫著產品為“穩得利”,收益率為8%。泛鑫內部人士對南都記者解釋為,這是昆侖健康的專屬產品,然而目前這種說法未能得到保險公司的回復。此外,在這個簡單的“理財協議變身保單”的模式中,泛鑫私下替客戶購買保單,客戶住址、電話等信息都屬于捏造,而客戶簽名亦多由保險代理人代簽。在多位泛鑫保險代理人的證實下,保險公司電話回訪環節亦由泛鑫代理人“代接”。據張峰介紹,他手頭便持有10張電話卡,應付各家公司的電話回訪。“大家都是怎么操作的”。
一位資深保險代理人蘇華(化名)告訴南都記者,從上層傳達下來一個修改保單的精妙操作,也就是說,若保單的信息填寫出錯了,會用一張硫酸紙緊貼住客戶自簽的名字,然后換到新的保險合同中,“用鉛筆涂畫,然后再謄寫”。“若有寫錯,大部分保單都是這樣修改的。保單應該無效?”另外兩位代理人亦承認這種違規操作,但希望這類“小閃失”可幫助客戶成功全額退保。
據南都記者獲悉,目前保單情況類別不同,可能面對的退保情況亦相差極大。據張峰介紹,有部分保單是親簽(簽名)親接(接回訪),部分是親簽非親接,同時大部分則有非親簽非親接。“保險公司能否退保要視乎情況而定。非親接親簽的為無效保單。而親接親簽的則較難處理。”黨江舟介紹稱。
代理人的困境
事實上,在所有的保單中,親簽親接的是泛鑫代理人持有的保單。300多位泛鑫代理人以及為數眾多的兼職人員,正面臨著陳怡出事后的亂局。
泛鑫的代理人層次分明。據張峰、蘇華介紹,在代理人的金字塔頂部是為數不多的13位體系長官(A P),下邊有多位高級區域經理(SM P),而最下邊則為區域經理(MP)和未能成為M P的代理人。事實上,SM P下邊有4個M P,需要指導M P團隊完成每季度200萬元的保單任務,而M P則需要完成50萬保單的任務量。據介紹,這些普通的M P月薪為7000元。
而給予客戶的理財利息收入正是從保險代理人的傭金中分割出來的。據介紹,按照不同的理財協議而言,若投資額度49萬元以下的,第一年至第三年返還給客戶的為8%、9%和10%;若金額為50萬至99萬元,頭三年分別返還9%、10%和11%;100萬元以上,頭三年分別返還10%、11%和12%。在整體投資返還20%的基礎上,除掉客戶返還的部分,剩下的是保險代理人的傭金收入。“以50萬元為例,一年年末能返還20%,其中10%給客戶,10%代理人自己入袋。”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代理人透露,其在2010年8月知道有泛鑫保險代理公司的存在,2011年3月進一步了解到理財協議,當時的代理人(現在的高級區域經理,SMP)是產品的主要介紹人,2012年3月正式入職泛鑫保險代理。多位保險代理人正是在SM P的介紹下闖入泛鑫的職場,成為SM P的下屬M P。
而這些普通的MP,通過親屬人脈關系以及朋友的圈子,銷售數額較大的理財協議。有4位代理人表示,他們每人目前的保單都在250萬元至320萬元之間。“有代理人的保單做到了上億元,且有一張最大的保單是3000萬元的。他們該怎么辦呢?”據某位代理人介紹,其買了3份總額在150萬的理財協議。2012年3月買了50萬理財協議,2012年11月再買50份,2013年3月繼續買了50萬元。而真正在他名下的僅為3萬元的保單,其他均是多個朋友湊在一起購買的。“有個白發蒼蒼的阿姨還買了理財協議。”
事實上,若不是陳怡事件,泛鑫團隊之間幾乎不往來。“公司內部很少串團隊。在泛鑫問題出現后,我們才逐漸聯合在一起。”張峰表示。事實上,連發放工資都是由上頭以私人方式轉賬至代理人的。“SM P拿到小組的月薪,然后從銀行打賬給M P。”多位代理人表示,他們手頭上有兩張銀行卡,一張上交給公司,而另外一張則自己持有。“若要辦理信用卡,則要從公司借出銀行卡才能辦理。”有代理人對南都記者表示。
而目前,代理人的困境在于,他們也買了理財產品,而他們的客戶正在找他們要說法。“若陳怡不走,把6、7和8月三個月的新單繳納上去,公司應該會依然運行如初。”張峰對南都記者表示,即這意味著他們要不斷地開發新單。“2011年做到1 .5億元,2012年新單做到4 .8億元,而2013年至少要做到1 0億元,才能把這個游戲玩下。”黨志舟看到了這個游戲破滅的可能性,“終有一天,高額的傭金無法覆蓋掉更多的本金和利息,這個游戲必然會破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