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9 01:41 | 來源:未知 | 作者: 桑柳玉 梁凱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底前恢復28家企業IPO,募集資金百億左右,凍結資金累計共38萬億,短期對市場有沖擊,但影響有限。中長期來看,相對于債券市場較低的收益率,IPO打新收益率仍具有吸引力對市場構成利好
IPO重啟沖擊有限,不改市場向上趨勢
11月6日,證監會發言人宣布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后,將重啟IPO。此次新股發行改革,取消新股預繳款制度,將減少打新資金凍結對市場的沖擊;IPO重啟后將堅持網上市值申購,這意味著中簽率可能大幅降低,但證監會仍可能限定發行市盈率,那么新股上市至開板的收益仍將可觀,雖然中簽率降低,但打新收益率仍有吸引力,打新資金進場為降低持倉風險,青睞低估值藍籌股;年底前恢復28家企業IPO,募集資金百億左右,凍結資金累計共3.8萬億,短期對市場有沖擊,但影響有限。改變監管方式,注重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向注冊制邁進。
經濟基本面:經濟弱企穩,保增長壓力不減
11月1日和11月2日,中采PMI和財新PMI相繼發布,中采PMI錄得49.8,持平于上月,財新PMI錄得48.3,環比上月上升1.1點,但二者均處于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短期企穩,但仍然較為疲弱。
資金面:央行維穩資金面,貨幣保持寬松
大資金面上,資金面保持穩定,利率穩中有降。從量上看,央行保持貨幣流動性穩定,凈投放0億。同時,在其他貨幣工具上,央行均無操作,貨幣市場整體寬松,央行維穩意圖明顯。從貨幣市場利率上看,利率整體穩中微降; 股市資金面上,隨著市場企穩好轉,投資者參與股市的積極性逐漸增加。
政策面:貨幣政策面臨多目標約束,財政政策發力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貨幣政策保持定力,靈活操作。央行目前面臨多目標約束,貨幣政策需要靈活操作以滿足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快速下滑的風險以及維持匯率穩定三個目標。財政政策方面,貨幣政策面臨多目標約束下,財政政策需要積極發力,財政政策需要開辟新的方式。十三五規劃建議稿出臺,創新將引領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
國際面:非農數據亮眼,美國12月加息預期濃厚
周五發布的10月美國非農報告遠超預期,受此影響,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大漲,美元指數大漲1.21%,至99.17,為7個月來的新高;美債收益率大漲。雖然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一直較強,美國加息實際影響可能并不大,但仍需關注聯儲加息帶來的沖擊效應。
匯率:人民幣納入SDR日期臨近,人民幣匯率持穩
10月份以來,在央行穩定市場操作一系列的措施下,在岸即期匯率逐漸趨于穩定。在11月IMF決定人民幣是否納入SDR之前,央行將努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6日,奧巴馬政府對中國政府表示,美國有條件支持中國加入SDR,此前,英、法、德等國已明確表態支持人民幣納入SDR,市場預期人民幣納入SDR是大概率事件。
市場面:市場放量大漲,行情有望延續
整體上看,上周市場呈現普漲格局,市場情緒回暖,成交量放大,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券商引領市場上漲,行業板塊上,所有版塊均取得上漲,非銀金融、餐飲旅游、建筑板塊漲幅居前三,;概念板塊上,福建自貿區、芯片國產化、去IOE等漲幅靠前。
A股短期展望:
綜合影響A股的6大因素,經濟短期趨穩,政策上托底意圖明顯,經濟只要不出現斷崖式下滑,對市場不構成重大影響;資金面仍然保持寬松,貨幣政策持穩,對市場偏中性;財政政策仍將積極,托底經濟,對市場利好;美國非農數據亮眼,美國12月加息預期濃厚,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需要關注;匯率目前持穩,在人民幣納入SDR之前估計不會對市場構成影響;A股市場上周普漲,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回升;另外,本次最大的一個變化是,IPO即將重啟,年底前恢復28家,短期可能對市場構成沖擊,但中長期來看,相對于債券市場較低的收益率,IPO打新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資金從債市轉向股市將帶來新的增量資金,對市場構成利好,但考慮到持倉風險,新增資金會更青睞低估值藍籌股。
投資環境展望:“非常6+1”
凱石金融產品研究中心在對資本市場分析中遵循“非常6+1”的分析框架,其中經濟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國際面、匯率、市場面是常規分析的6個對市場影響較大的因素,而國際政治等其他因素也會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我們將不定期進行分析。11月6日,證監會宣布將重啟IPO,我們對此進行專門點評,在此之后分析“非常6+1”各個因素的影響情況。
點評:IPO重啟沖擊有限,不改市場向上趨勢
11月6日,證監會發言人宣布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后,將重啟IPO,對此,市場可能會短期受到沖擊,但不改變中期向上趨勢,未來市場有望不如慢牛格局。我們點評如下:
1、取消新股預繳款制度,減少打新資金凍結對市場的沖擊。自2014年6月IPO開啟以來,IPO新股凍結資金量逐步上升,從最初的不足萬億,到2015年6月份最后一輪,達到6萬億左右,每一次的IPO都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此次,取消新股預繳款制度,將減少IPO對市場的沖擊。
2、網上市值申購,中簽率可能大幅降低,打新收益率仍有吸引力,利好低估值藍籌股。新一輪IPO將采用按市值配售的原則,這意味著只要投資者手中持有倉位,即有資格參與新股申購,這將大幅降低中簽率。此次發行改革,規定發行量小于2000萬的小股票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這將提高小股票的發行效率,減少小企業發行成本,證監會可能會繼續限定發行市盈率上限,,那么新股上市后的收益率(上市后開板價相對發行價收益率)仍然可觀,雖然新股中簽率下降,打新收益率相對債券可能仍具有吸引力。考慮到持倉風險,場外資金入場參與打新應該會買入穩健的低估值藍籌股。
3、年底前恢復28家企業IPO,募集資金百億左右,短期對市場有沖擊。在完善新股發行制度之前,證監會將在年底前按照現行規則發行28家公司IPO,其中2周之后啟動先期履行繳款程序的10家企業,后續18家在年內完成,根據測算,這28家總計募資約118億,按照此前最后一次IPO中簽率測算,凍結資金總計約3.8萬億,先期10家募資約41億,凍結資金約1.33萬億,對市場短期會造成一定沖擊,但影響有限。
4、改變監管方式,進一步向注冊制邁進。本次發行改革調整發行監管方式,不再將獨立性要求、募集資金使用等原有的審慎性要求作為發行上市的門檻,而是相應調整對有關信息的披露要求,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行方式向注冊制邁進。
經濟基本面:經濟弱企穩,保增長壓力不減
11月1日和11月2日,中采PMI和財新PMI相繼發布,中采PMI錄得49.8,持平于上月,財新PMI錄得48.3,環比上月上升1.1點,但二者均處于榮枯線以下,表明經濟短期企穩,但仍然較為疲弱。從需求端看,外需較弱,內需略有增加,可能是政策刺激效果顯現,不過財新PMI和中采PMI新出口訂單方面差異較大,可能是受統計口徑的影響。從生產端看,生產仍然較為疲弱,企業生產意愿不強,對經濟預期仍然較為悲觀,原材料補庫存動力不強。此外,從業人員指數繼續5月份以來的小幅下滑,經濟疲弱對就業的傳導壓力可能增強,這一點值得關注。
外需疲弱,進口不振,進出口均不及預期。11月8日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10月當月進口按美元計同比下降18.8%,降幅相比上月有所收窄,預期值-15.6%,出口同比下降6.9%,相比上月大幅下降,預期值3.8%,貿易順差616.4億美元,預期638.3億美元。
資金面:央行維穩資金面,貨幣保持寬松
大資金面上,資金面保持穩定,利率穩中有降。從量上看,央行保持貨幣流動性穩定,當周逆回購到期200億,央行逆回購操作200億,凈投放0億,逆回購利率2.25%,持平于上期值。同時,在其他貨幣工具上,央行均無操作,貨幣市場整體寬松,央行維穩意圖明顯。從貨幣市場利率上看,利率整體穩中微降;自2015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降準以來,票據直貼利率下降30BP,效果顯著;1年期銀行理財收益率平均下跌16BP。
股市資金面上,隨著市場企穩好轉,投資者參與股市的積極性逐漸增加。從杠桿資金看,截止11月5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增加至10674.87億,為8月31日以來最高值,相比上周增加373億;融資買入額方面,11月5日當日達到1911.52億,達到2015年6月16日以來的最高值,杠桿資金卷土重來。從交易結算資金來看,截至10月30日,證券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2.12萬億元,較上期減少436億元,銀證轉賬顯示凈轉出546億元,但目前交易結算金額整體保持穩定。從投資者賬戶來看,截至10月30日,新增投資者數量為33.74萬戶,相比上周增加7000戶,新增投資者數量自10月9日以來連續3周增加。
政策面:貨幣政策面臨多目標約束,財政政策發力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貨幣政策保持定力,靈活操作。央行目前面臨多目標約束,貨幣政策需要靈活操作以滿足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快速下滑的風險以及維持匯率穩定三個目標。央行在6日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目標時,指出:“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同時又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在回應市場上關注的中國經濟將“債務-通縮”循環時,指出當前經濟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和結構性矛盾,在未進行有效的結構調整和市場調節情況下簡單推行大規模刺激政策,短期對于經濟企穩有幫助,但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產能過剩和債務累積,因此,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宏觀政策既要密切關注形勢發展變化,加強預調微調,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過快下滑,又要注意保持定力,避免過度放水,固化甚至加劇結構性矛盾。另外,央行也提到,經過前期對外匯市場采取的一系列短期措施,目前外匯供求平衡,匯率預期趨穩,市場穩定。
財政政策方面,貨幣政策面臨多目標約束下,財政政策需要積極發力。上周財政部副部長提出應當重新考慮3%的財政赤字紅線和60%的負債紅線,市場對積極財政政策有更多的期待,此外,財政政策也需要開辟更多新的方式。PPP模式是未來政策的發力點,但在此之前,仍需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職能邊界、制定穩定的法律政策以及梳理清晰的PPP實現形式;金融專項債支持棚戶區、城市地下管道建設等,另外,金融專項債通過股權形式為上市公司提供低成本融資渠道。改革不合理的稅制,實施減稅政策,改革繁冗的程序,減免不合理的費用,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十三五規劃建議稿出臺,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以及共享發展五大理念,這五大理念將引領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建議稿還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長率至少要達到6.5%。未來,中國的目標是在保證增速底線的情況下,完成經濟結構轉型,創新將是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動力,“互聯網+”是創新的主要載體,創新制度、研發新技術、創造新需求,符合轉型方向的新興技術產業和消費升級方向的行業收益顯著。
國際面:非農數據亮眼,美國12月加息預期濃厚
周五發布的10月美國非農報告遠超預期,新增就業27.1萬人,預期18.2萬人,創年內新高;失業率5.0%,創2008年以來新低,前值5.1%;10月平均時薪同比增2.5%,預期2.3%,環比增0.4%,預期0.2%,同比漲幅為2009年以來最高。受此影響,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預期大漲,美元指數大漲1.21%,至99.17,為7個月來的新高;美債收益率大漲。雖然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一直較強,美國加息實際影響可能并不大,但仍需關注聯儲加息帶來的沖擊效應。
匯率:人民幣納入SDR日期臨近,人民幣匯率持穩
10月份以來,在央行穩定市場操作一系列的措施下,在岸即期匯率逐漸趨于穩定,但人民幣即期離岸匯率(CNH)與人民幣即期在岸匯率(CNY)利差波動范圍較大,主要是受離岸市場匯率波動影響。
雖然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指出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條件,但是從人民幣12個月NDF與人民幣即期離岸匯率之間的利差來看,人民幣匯率仍存貶值預期。
在11月IMF決定人民幣是否納入SDR之前,央行將努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6日,奧巴馬政府對中國政府表示,美國有條件支持中國加入SDR,此前,英、法、德等國已明確表態支持人民幣納入SDR,市場預期人民幣納入SDR是大概率事件。
市場面:市場放量大漲,行情有望延續
整體上看,上周市場走出一波升勢,上證指數上漲6.13%,日均成交4356億元,創8月下旬以來最高值;中證500上漲5.11%,日均成交1974億元,維持近幾周高位;創業板指上漲7.39%,日均成交602億元,維持近幾周高位。券商股連續3天暴漲,引領市場普漲。
行業板塊上,所有版塊均取得上漲,非銀金融、餐飲旅游、建筑板塊漲幅居前三,分別為19.64%、10.29%、9.05%;概念板塊上,福建自貿區、芯片國產化、去IOE等漲幅靠前,分別上漲16.21%、11.86%、10.31%。
A股短期展望
綜合影響A股的6大因素,經濟短期趨穩,政策上托底意圖明顯,經濟只要不出現斷崖式下滑,對市場不構成重大影響;資金面仍然保持寬松,貨幣政策持穩,對市場偏中性;財政政策仍將積極,托底經濟,對市場利好;美國非農數據亮眼,美國12月加息預期濃厚,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需要關注;匯率目前持穩,在人民幣納入SDR之前估計不會對市場構成影響;A股市場上周普漲,市場風險偏好顯著回升;但是,本周最大的一個變化是,IPO即將重啟,年底前恢復28家,短期可能對市場構成沖擊,但中長期來看,相對于債券市場較低的收益率,IPO打新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資金從債市轉向股市將帶來新的增量資金,對市場構成利好,但考慮到持倉風險,新增資金會更青睞低估值藍籌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