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10:1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緊隨圓通之后,三家快遞上市的重磅消息相繼傳來,資本游戲漸入高潮,快遞行業或將在上市后迎來新一輪合縱連橫
快遞巨頭跑步上市
中通赴美IPO募資15億美元,繼圓通之后,順豐借殼上市方案獲證監會通過,五大民營快遞企業的上市之路愈加清晰,在一份份招股說明書里,暗藏著他們在“送包裹”這件事之外的野心。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緊隨圓通之后,三家快遞上市的重磅消息相繼傳來,資本游戲漸入高潮,快遞行業或將在上市后迎來新一輪合縱連橫。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順豐、圓通、申通等紛紛尋求開辟海外第二戰場,并打通國內與國際物流鏈路,但整體發展仍屬小步趟河。中通若成功實現美國上市,或可以憑借更充裕的資本收購或入股外資快遞,打通國際路徑。同時資本的運作也可能帶來快遞向綜合物流的發展。
導讀
中通赴美IPO是行業的一個標桿舉措,如果順利發行的話,中通的募資額有望超越順豐的80億元、圓通23億元和申通48億元,創造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上市募集資金最多的紀錄。
本報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王琳 北京報道
中通快遞終于在美國啟動IPO。至此,“三通一達”以及順豐這五大民營快遞巨頭都趕上了資本盛宴。
10月10日,中通快遞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證實,該公司已經于9月30日正式向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提交IPO資料。記者10日當天查詢交易所公告,已經可以查閱到中通快遞的招股說明書。
中通“家底”隨之曝光——2015年營收為9.15億美元(約合6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卻達2億美元(13.3億元人民幣),凈利率高達21%,而該公司自己披露的營業毛利率更是高達25.1%。相比較早先上市的圓通、順豐等快遞公司所披露的凈利率僅在3%-6%之間,中通快遞的利潤率之高實在令人驚嘆。
蹊蹺的是,2014年中通的凈利潤僅為10%,且據記者從行業內人士獲悉,2014年之前的中通利潤率更低。緣何短短一年時間就陡增一倍以上?10月11日,記者幾番聯系中通方面尋求解釋,都被“處于靜默期不能回應”婉拒。
多名快遞行業專業人士在記者采訪過程中,都對中通的高利潤率感到驚訝與不解。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鑒于美股審計的嚴格程度,中通不太可能做假賬尋求上市,但快遞行業財務可操作空間頗大,中通有可能利用某些可利用的空間,將利潤率提高,以尋求更高的估值。
畢竟按照中通目前的盈利預期,該公司在美國市場上的估值可望超過400億元人民幣,而長江證券(10.700, -0.02, -0.19%)更是給予了980億的高估值。
中通赴美融資百億
去年之前,中通在三通一達中的曝光率并不高。
這家企業低調的風格像極了創始人。中通董事長賴梅松,長得高大壯實,笑起來很憨直,性子低調不張揚,輕易不愿出來露面。菜鳥網絡CEO童文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賴梅松不大會講話,各方面不出挑,可中通各方面都很均衡,內部團隊非常團結,變化少且穩定,可謂典型的中庸文化代表。“這樣的快遞企業反而市場份額和服務卻是做得最好。”
按照中通快遞提交的資料,該公司擬在美國融資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億元,用以進一步擴大規模,包括購買新的土地、建設新轉運中心,添置卡車等設備,增強信息系統以及尋求潛在戰略收購。
招股說明書里如此勾勒中通:中通共有員工26萬人次,擁有超過2.3萬個網點,7700個加盟商,74個運轉中心。2015年快遞業務量為29.5億件,占市場份額14.3%。從2011年到2015年復合增長率達80.3%。目前總資產額為17.6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18億元,總負債4.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62億元。
隨著IPO的啟動,中通快遞也對外披露其近三年的運營數據。2013年至2015年,中通快遞的業務量分別約為10.7億件、18.2億件、29.5億件。2016年前六個月則達到了19.13億件,僅在7、8兩個月,就共計完成了6.979億件。增速極快。
通過招股說明書,中通更多家底首次對外披露,外界最為關心的股權結構曝光。
持股最大的是賴梅松,持股比例達到32.6%,其次是賴建法,持股為10.2%,王吉雷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8.3%。另有紅杉資本的兩家基金公司分持4%和2%的股份。其余股份是多名高管及華南、華北管理中心管理人員以及天津長沙成都武漢等重點城市的總經理所持有。
超高利潤率成疑
事實上,中通上市文件最大的疑問在于利潤率問題。中通的招股說明書顯示,中通2014年營業收入約39億人民幣,凈利潤4.03億元,利潤率10.3%;2015年營業收入約61億,凈利潤13.32億元,利潤率高達21.8%;而2016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就達到了42億元,凈利潤7.67億元,利潤率仍有18%。
這樣的營收增長和利潤增速無疑是相當醒目的,結合中國快遞市場持續30%以上的高增速,中通上述利潤狀況將會為其帶來可觀的估值。
據記者了解,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對快遞行業估值不算高,UPS的PE溢價僅為19倍,Fedex僅為14倍,而國內目前快遞公司則都在40倍以上的估值。因而,有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中通要想在美國講好故事,獲得高溢價,無疑要提升自己的利潤率,也要強調自己的高增長率。
“我是無法理解中通是怎么算出來的這么高的利潤率”,一家不愿具名的快遞財務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直言,中通很可能通過在收入和成本上造價,即存在坐支現象,降低收入和成本,提高毛利率。
可供對比的是,同在2015年,申通業務量26億票,營收72億元,凈利潤8億元,利潤率11%。圓通業務量30億票,營收120億元,凈利潤7億元,利潤率僅為5.8%。而順豐業務量17億票,營收473億元,凈利潤16億元,更是低至3.3%。
這其中,由于順豐營收中有相當部分金融收入,又是直營體系,與中通不具有同比性,可剔除。但圓通和申通的運營模式跟中通相同,三者運營數據卻是差別極大。尤其是利潤率差別高達數倍。其中有何訣竅?
令人不解的還有中通去年業務量29.5億票,應收緣何只有61億元?甚至少于26億票收入72億元的申通。
由于中通方面以“緘默期無法回應”婉拒解釋,經21世紀經濟報道廣泛征詢快遞行業內人士的看法,歸結下來認為這里面可能存在中通利用美國會計準則做了統計口徑上的差別處理。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通目前共有7700個加盟商,其中3541個為直營合作伙伴。另有3000多名加盟商應該屬于獨立法人,其營收數據有可能未被中通采納,故而使得中通的營業收入比其他快遞企業都要少得多,從而大幅提升其利潤率。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記者采訪的眾多行業人士和專家,都認可中通的運營效率是三通一達中最高的,而且在管理成本管控方面做得也比其他公司好,因此其獲得比較高的凈利潤是極為可信的。
徐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道,一般快遞公司總部的收益來源主要是品牌使用費、運費、加盟費、面單費、物料費等。不同的快遞公司收取的種類不同,費率也不一樣。他還進一步披露,通常快遞公司總部利潤率在10%-30%之間,而加盟商和網點的利潤率在5%-10%之間。
記者也連續兩天試圖聯系中通快遞高管詳細解釋上述問題,但多名高管電話都打不通,最后撥通其中一名高管,被告知公司已經提前讓所有高管閉口不談IPO所有問題。中通公關部門則一再表態已在緘默期,不宜回應。
民營快遞的質變
經過層層股權設計,目前中通應屬于一家注冊地為開曼群島的公司,公司性質也是外商獨資企業,而非純粹的中資企業。這一身份的轉變,是否會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尚未可知。但中通在招股說明書中花比較大篇幅闡述了中國郵政監管政策對外資獨資身份在華從事快遞郵政業務的限制,提示了這可能會是該公司未來面臨的風險所在。
“這是否會成為問題,得看國家郵政局進一步的解釋了”,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國家政策中有明文規定,除了文件類不能碰,外資企業經營郵政業務不受限制。他預料這個身份風險不太會在未來成為中通的炸彈,畢竟中通絕大多數的業務都是包裹而非文件。
無論如何,中通赴美IPO是行業的一個標桿舉措,如果順利發行的話,中通的募資額有望超越順豐的80億元、圓通23億元和申通48億元,創造國內民營快遞企業上市募集資金最多的紀錄。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中通順利在美上市,將是第一個在國外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國外市場可借由中通了解中國快遞市場以及中國特色的快遞加盟體制。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對中通來說,赴美上市也是逼著自己朝市場國際化和產業資本化轉變,通達系快遞的傳統加盟經營模式,或在中通赴美上市后真正質變。
楊達卿認為此舉可能帶來民營快遞向外走的質變。畢竟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順豐、圓通、申通等紛紛尋求開辟海外第二戰場,并打通國內與國際物流鏈路,但整體發展仍屬小步趟河。中通若成功實現美國上市,或可以憑借更充裕的資本收購或入股外資快遞,打通國際路徑。
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快遞向綜合物流的發展。楊達卿稱,當快遞成為一種中國廉價服務產品,快遞企業只有沿著電商及貿易的價值鏈做綜合性服務,拓展快運、倉儲、金融、供應鏈等服務,才可能成為最強快遞。中通已經有快運等服務,快運要快起來,必須有布局完善的“倉”做發動機;快運要強起來,必須有較好供應鏈服務的“鏈”接能力,這些都需要重投入,需要資本去構筑。
因而中通融資百億有相當一部分準備在買地建倉和轉運中心,以及購買卡車等設備,還打算作進一步的戰略并購。(編輯:林虹)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