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01:0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先來看個段子:我快30了,在別人面前卻仍然像20出頭的小伙子一樣,約會穿T恤,小火煮泡面,偶爾去看個免費的展覽陶冶情操。人家問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么,我總是笑得深
先來看個段子:
我快30了,在別人面前卻仍然像20出頭的小伙子一樣,約會穿T恤,小火煮泡面,偶爾去看個免費的展覽陶冶情操。人家問保持年輕的秘訣是什么,我總是笑得深沉:都快30了,賺得跟20歲的時候一樣多,能不年輕么?
這種情況并不只發生在中國。忘了在哪里看到的,說某發達國家,領退休金的老年人的資本增長,比年輕人的收入增長要多得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
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工作,卻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
為什么我們即使很勤奮、很努力,但還是感到越來越窮?
為什么在那些說著1個億小目標的人面前,我們好像完全看不到希望?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今世界,勞動無法跑贏資本!
為了給大家解釋這句話,我們先來看兩個曲線:
對數增長曲線
指數增長曲線
嗯,規劃君畫性大發,手繪的!不許說丑!
對數增長曲線:一開始漲幅很大,到了后期漲幅變小,甚至趨于0;
指數增長曲線:一開始漲幅很小,到了后期漲幅變大,甚至如核裂變似的成倍增長!
看到這里一定有人吐槽了,為什么你要扯數學啊規劃君。因為很不幸...
勞動收入是典型的對數增長!
除了極小部分人能突破對數增長的瓶頸,比如成為超級經理人,拿著天價的工資,大多數普通工薪族都會遇到職業的天花板。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智力、精力、體力和時間是有極限的,一開始通過你的努力效果會很明顯,但是隨著各種極限的來臨,你會發現努力并不一定能帶來好結果。對于那些簡單的、重復的、缺乏技術含量的工作尤其如此。
我們常說,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也跟對數函數有關。出身寒門的人,因為初始條件不好的緊張感,所以更著眼于短期目標,習慣忽視長期發展。結果沉溺于“忙著掙小錢,不想大發展”這樣越來越渾渾噩噩的惡性循環。這就是對數增長瓶頸出現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那些有先天優勢的人,卻不用對物質過于擔心,可以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去做別的事情,社交人脈,學習進修等等。最后量變產生了質變,變成了另一條指數增長曲線。
對我們的啟示:
避免從事簡單的、重復的、缺乏技術含量的工作,與其按部就班不如好好做一下職業規劃,勇于改變,擺脫舒適區,給自己新的挑戰。
如果你的工作目前已經處于閉著眼睛就能完成的階段,那么你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些,把更多的時間/精力/財力放在那些短期看不到效果,但長期會使你的薪水產生質的飛躍的地方。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么勞動無法跑贏資本?為什么我們越忙越窮,人家卻越閑越有錢?因為不同于對數增長的勞動收入...
資本收入,是典型的指數增長
上文提到了,工資這些勞動收入受制于我們的精力/體力/時間,而資本收入卻能自動錢生錢。雖然在一開始,資本的積累會很緩慢,比如我們人生第一個10萬,但是隨著時間的拉長,的確像王首富所說的,資本的增長會越來越快速。
原因有很多,比如隨著我們資本的增加,我們能接觸門檻更高的投資品。比如我們有足夠的資金用來進攻,足夠的資金用來防守,構建一個功能完備的投資組合。比如我們能接觸到更多的資源人脈,獲得普通人不可能獲得的機會。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于寒門學子的我們,沒有本金哪來的最初資本?從曲線上來看,資本的指數增長函數前期增長緩慢,需要工資的對數增長函數來彌補。實際上,只有把兩個曲線最好的那段結合起來,才是我們普通人財富逆襲的正確姿勢。
工資資本收入,一個都不能少
對我們的啟示:
在維持勞動收入的同時,我們一定要積極理財,拓展資本收入的渠道。
投資理財不能盲目,財務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及其他個人情況不同,適合的投資品也大不一樣,我們應提前做好適合自己的科學的理財規劃。
如何科學理財呢?當然是看好規劃啦!
最后再說一件事,寫著寫著突然想到的
朋友上周一天內連發了兩條羊毛微信給我,我瞅了兩眼就沒理他。后來聊起來,朋友說我是土豪,但這真不是土豪不土豪的問題。
我耐心跟他解釋:
第一個羊毛:送流量看著很實用,但是規則復雜,且參與多次才能達標,實在太費時間;
第二個羊毛:獎品更加誘人,限前300名獲得,但我看了一眼該文章的閱讀量,就知道中獎的概率很低。
兩個羊毛共同的特點就是,投入與回報大概率不成正比。實際上,朋友最后也沒能獲得兩個羊毛。第一個羊毛,他完成一半就放棄了;第二個羊毛,他周末拼了命訂了鬧鐘起了大早,卻果然沒有抽中。還因為沒睡好一天都沒精神,在家里睡了一天。
為什么你又窮又忙?
因為你不重視時間的成本!
時間,對于這個并不平等的社會,可以說是我們擁有的唯一平等的資源。但同時時間也是大多數普通人最不珍惜、最容易忽視的東西。比如上面那個薅羊毛的例子,朋友如果能意識到時間成本的存在,就可能做出更理性的決策,避免陷入白忙的境地。
說實在的,比窮更可怕的,是窮忙。
對我們的啟示:
做任何事情之前,要養成計算機會成本的習慣,相同的時間是不是可以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有哪些事情是最好用花小錢解決的,而不是占用大時間。
做好時間管理,將時間合理分配于工作、理財和家庭上。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