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4 10:16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切早有預兆。2016年12月底時就有保險界資深人士稱,經多方斡旋,包括監管層,“恒大退出、寶能退讓萬科”或成定局。果然
一切早有預兆。2016年12月底時就有保險界資深人士稱,經多方斡旋,包括監管層,“恒大退出、寶能退讓萬科”或成定局。果然,萬科、恒大的公告接踵而至,其背后潛臺詞之一是“險資退讓”。
1月12日,當華潤與深鐵簽下一紙股權受讓協議,曠日持久的萬科股權之爭或將告一段落,而這場中國A股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杠桿收購和反收購“攻防戰”已經持續一年半。
12日晚間,萬科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貿易與深鐵集團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其合計持有的萬科16.9億股A股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5.31%)轉讓給深鐵集團。標的股份的轉讓價格為人民幣371.7億元,對應的每股交易價格為22.00元/股。
這也意味擔任萬科第一大股東15年后,華潤正式與其分手。次日,中國恒大公告稱,無意進一步收購萬科股份。寶能則在13日晚間發布聲明稱,歡迎深圳地鐵集團投資萬科,愿共同為深圳及萬科企業的發展而努力。
就在去年,對于萬科與深鐵集團的合作議案還曾遭到華潤方面的反對。然而,轉眼間,對手變成了交易對手,其中事由頗易令人遐想。然而,深鐵集團的接盤并不代表著事情的結束,萬科第一大股東寶能系以及第三大股東恒大的去留,成了事情能否結局的關鍵。
在接近監管層的人士看來,自險資監管趨嚴開始,白熱化的股權之爭趨于平靜,但在多方力量參與的情況下,事情的脈絡早已逐漸清晰:無論是非市場力量的干預還是即將發布的系列險資投資新政,其可能的框架邏輯之一是“對關聯度不大的收購,險企或將迎來負面清單式限制。若構成收購行為,將不得使用保險資金,需要以自有資金支付。”如此,萬科股權之爭中的保險資金都將難以持續。
如果萬寶之爭終于畫上句號,“險資出局”可以讓某些保險資金撕去“野蠻人”與“妖精”的標簽嗎?監管層或許正為此試圖在努力。
恒大退出或成定局
13日早間,中國恒大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無意進一步收購萬科股份,對萬科的投資將賬列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恒大目前擁有15.53億股萬科A股,占萬科已發行股本約14.07%,收購有關萬科A股股份支付總代價約362.73億元。無論是無意繼續收購的表態還是調整會計賬目將對萬科的投資列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恒大的退出之意已然明了。
而就在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痛批險資舉牌等行為后,就有保險界資深人士透露:“恒大已經明確表示退出,浮虧也不要了。寶能系的姚振華目前沒有明確表態,但已經不再尋求爭做第一大股東,罷免公司董事會的議案亦會放棄,但最終會采取怎樣的決策仍不好說。由于萬科股權爭奪涉及華潤、寶能、安邦、恒大以及公司資管計劃等多個方面,何去何從還需看各方力量的博弈。”
12月5日,保監會稱已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并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壽采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同時,針對前海人壽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并在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消息還未被市場完全消化,保監會又在12月6日亮出新招:將派出兩個檢查組分別進駐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
檢查的主要方向是對上述兩家保險公司治理規范性、財務真實性、保險產品業務合規性及資金運用合規性開展現場檢查,嚴肅懲處違規行為。隨后的12月9日,暗中買入格力電器的前海人壽發布聲明承諾逐步退出不再增持。與此同時,恒大人壽被叫停了委托股票投資業務。
而由于恒大人壽目前自身并無直接投資股票資格,只能委托其他機構進行投資,業務被叫停后,恒大人壽暫時將不能買入股票。恒大集團的投資端受限。2016年12月17日,中國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鈞公開表態,中國恒大無意、也不會成為萬科控股股東。
而據財新網報道,中國恒大還曾在同一天向深圳市委、市政府方面遞交書面報告,宣稱從大局出發,作出五點表態:“不再增持萬科;不做萬科控股股東;可將所持股份轉讓予深圳地鐵;也愿遵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安排,暫時持有萬科股份;后續堅決聽從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全力支持各種萬科重組方案。”。
作為退出萬科股權之爭的交換條件,深圳市政府早先同意將國資房企深深房這一“殼資源”給予中國恒大。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曾向恒大集團品牌部求證,截至發稿,對方并未給出回復。2016年8月4日,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公司購入萬科A股約51687萬股,占萬科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68%,總代價為人民幣91.1億元。
以萬科A在4日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計算,恒大的持倉成本在17.58元/股上下。11月底,恒大集團再度大舉買入萬科A,11月29日,公司公告稱,恒大集團通過大宗交易進一步增持萬科A,累計持股15.5億股,占萬科A總股本的14.07%,累計收購金額362.73億元人民幣。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