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10:20 | 來源:未知 | 作者:趙學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也正由于史博對自己的深度剖析,最終換來了他防御戰略上的大逆轉。2016年3月份之后,史博特別重視對回撤的管理,他管理的南方新優享的回撤幅度已經比同類小了很多。
在國內,堅守基金經理崗位超過10年的人已經寥寥無幾,而南方基金旗下的史博就是其中一名。2004年7月份,他開始了管理基金的路程,至今已經近13年,現任南方績優成長混合、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南方消費活力混合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目前,他還有不少頭銜,南方基金總裁助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境內權益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FOF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年金及絕對收益專戶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社保理事會委托產品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國際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
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觀察,截至3月10日,史博管理的南方新優享靈活配置混合,在其任職3余年斬獲104.10%的回報,任職以來年化收益率為26.62%,超越基準年化收益率14.07個百分點,2015年、2016年業績持續躋身同類基金前1/4。憑借這只基金的突出表現,史博成功入圍《證券日報》金牌基金經理行列。
“從投資的核心經驗來講,作為基金經理要在投資過程中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要找和市場有預期差的上市公司,這是我們獲取收益很好的時間段。”史博近期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打市場預期差并不是說一定長期看好,當市場對它的認知比較充分的時候,這個股票可能就沒有了超額收益,這也是我們退出這只股票,尋找下一個超額收益標的的時候。”
每半年新進股占比超九成
所持股票半年內六成能漲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重點觀察史博管理的南方新優享,近三年的半年報與年報披露持股數據顯示,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多采取及時換股手法,每半年新進股平均占比高達90.53%,且持有股票在下個半年度有近六成能上漲。
具體來看,2014年6月底,該基金共持有12只股票,半數為中小創股票,2014年下半年有2只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上漲63.21%),占比16.67%;有7只實現上漲,占比58.33%,其中5只漲幅超過20%。
2014年底,該基金共持有42只股票,除了減持2只股票外,其余40只股票均為新進,新進股占比95.24%,大藍籌中國平安成為第一重倉股。2015年上半年有33只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上漲26.58%),占比78.57%;全部股票實現上漲,其中35只漲幅超過20%。
2015年6月底(6月15日起股市急挫),該基金共持有48只股票,其中新進43只,新進股占比89.58%。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票三聚環保為其新進股票,持股市值占凈值比為2.43%,為其第六大重倉股。2015年下半年有33只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下跌16.59%),占比68.75%;有22只實現上漲,占比45.83%,其中9只漲幅超過20%。
2015年底(8月中下旬再現千股跌停),該基金共持有62只股票,新進股票56只,新進股票占比90.32%。創業板股票思創醫惠以4.68%的持股市值占凈值比例成為第一大重倉股。2016上半年有26只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下跌15.47%),占比41.94%;持有股票10只實現上漲,占比16.13%,其中4只漲幅超過20%。
2016年6月底,該基金共持有72只股票,其中新進股票多達63只,新進股票占比87.5%。三聚環保再度強勢回歸,并以4.75%的持股市值占凈值比成為其第一大重倉股。2016年下半年有27只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上漲4.95%),占比37.5%;持有股票35只實現上漲,占比48.61%,其中12只漲幅超過20%。
2016年底,該基金四季報(目前尚未披露年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中有9只為新進,新進的股票神霧節能以3.09%的持股市值占凈值比成為其第一大重倉股。截至2017年3月10日,10只股票中,有9只實現了年內上漲,且同時跑贏滬深300指數(同期上漲3.56%),其中有2只漲幅超過20%。
綜合統計顯示,南方新優享近三年持有的股票中,下個半年度漲跌幅能跑贏滬深300指數的比例是55.57%;能實現上漲的比例是59.82%,接近六成。《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南方新優享換股頻率較高,每半年新進股占比超過九成,三聚環保多次新進該基金的“前十大”。
選股絕不隨波逐流
要與市場打預期差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重點研究了史博的投資特點,發現他持有的股票變動性很大,不過也有三聚環保等股票多次新進該基金的“前十大”。
在史博看來,自己最成功的投資案例是三聚環保。“我對三聚環保跟蹤的時間比較長,最初買入的原因是三聚環保優秀的過往業績和明確的經營規劃,但真正決定重倉持有是因為它在2016年一季度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業績在之前高速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速,同時公告超級懸浮床工業裝置一次開車成功,進入了一個比原有業務大得多的市場,之前一直被市場詬病的現金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而這個時候它的估值水平卻由于市場整體的調整達到了很低的位置。經過內部研究員的深入研究和產業鏈調研,我們判斷公司的積極變化是可以持續的,這才決定重倉持有,最終公司的經營情況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股價表現也給予了正面的反饋。”
“從投資的核心經驗來講,作為基金經理要積極尋找和市場有預期差的上市公司,要有邊際思維,才能取得超額收益。比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訂單上已經明確顯示公司發生變化,市場對于這些變化可能不敏感,而我們經過研究能夠預判這些變化的可持續性,這就是我們獲取超額收益很好的時間段。”史博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說,基金經理要有和市場不同的觀點,不能完全被市場主流觀點、被賣方分析師牽著鼻子走,否則,很難獲取超額收益。
通過研究南方新優享的近幾年所持有的股票,我們會發現史博的選股思路還是集中在質地比較優秀的行業龍頭上市公司,重視上市公司的財務表現。正如史博對記者坦言:非常重視業績持續優秀和近期出現經營拐點的公司。持續穩健成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研究和經營拐點公司業績可持續性的研究一直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尤其是后者,很多時候市場的反應是比較滯后的,往往在初期的時候市場并沒有充分認可,若這個時候我們投資進去,一是獲取收益的確定性比較高,二是預期差明確了,自己投資信心也比較足。”
史博還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強調,選股時的邊際思維他的基礎思路,他每買一只股票都會思考能掙到什么錢。當市場對這家上市公司的認知比較充分的時候,其股票可能的超額收益便很難獲取了,這也是他退出這個股票、尋找下一個超額收益標的的時候。
從掉以輕心到深諳取舍
控制回撤峰回路轉
來自好買基金的研究數據顯示,史博的投資戰斗能力(按經理的盈利能力評分,戰斗力分數越高,說明基金經理的盈利能力越強)和穩定性(按經理業績排名的波動性評分,穩定性評分越高,說明經理排名越穩定)均超過同類平均水平;不過,其防御能力(防御力按經理的回撤控制能力評分,防御力評分越高,風險越小)低于同儕。
數據顯示,史博整體戰斗力為5.29分,而同類基金經理的平均戰斗力為5.03分,比同類平均水平高5.17%,戰斗力在816位可比基金經理中位居第387名。其中,上漲市,史博戰斗力為67.35分,高于同類平均51.01分;震蕩市,史博戰斗力為64.02分,高于同類平均50.13分。穩定性方面,史博整體穩定性評分為7.36分,超過同類平均水平47.19%,在865位可比基金經理中位居第230名。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發現,史博管理的南方新優享回撤幅度高于同類平均水平。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史博的業績回撤為-43.82%、-22.74%,兩個年度同類基金平均業績回撤分別為-40.59%、-18.22%。好買基金數據顯示,史博任職以來的業績防御力平均得分是4.20分,低于同類平均水平16.00%。
“2015年和2016年的年初,南方新優享的回撤幅度比較大,我在防御上盲目自信,有一點掉以輕心,因為南方新優享的規模不大,認為想撤出的時候很快就能撤出來,其實不然。這不是好現象,我應該總結教訓。”史博對記者坦誠道。當記者談及當時的市場異常時,史博并沒有把問題歸咎于外部因素,還是從自身上找原因。
也正由于史博對自己的深度剖析,最終換來了他防御戰略上的大逆轉。2016年3月份之后,史博特別重視對回撤的管理,他管理的南方新優享的回撤幅度已經比同類小了很多。
當記者追問他在管理方式或投資流程上有哪些改進時,史博表示主要有四點:一是控制整體倉位,尤其當市場出現過熱之后,適當降低股票倉位,主要靠調整結構獲取穩健收益;二是選取業績穩健、經營可持續、估值水平比較合理的股票,一定程度內控制了波動幅度;三是持倉集中度不能太高,分散投資本身也是降低波動、降低回撤幅度的一種方式;四是有舍才有得,時刻有止盈思維。“一旦出現大幅盈利的時候,我會仔細考慮止盈這個問題,想清楚這個股票后續持有賺的是什么錢,超額收益來自哪里,如果感覺后期超額收益的空間不是特別大了,適當進行止盈也是減弱波動的很好的方式。”史博表示,從大的方向上講,基金經理盡量不要犯不該犯的錯誤,盡量不要受市場熱點的誘惑,不要受不屬于自己投資風格的盈利方式的誘惑,應該堅持并不斷打磨和完善自己的風格。另外,需要通過紀律讓自己不犯同類錯誤,選股時學會放棄很多小機會,才能集中精力抓住屬于自己的比較大的投資機會,提高投資勝率。
在采訪的最后,史博不忘囑托基金持有人:南方新優享適合有一定的風險偏好但又不是風險偏好特別高的投資者,定投并長期持有。“雖然南方新優享過去波動比較大,但已經得到了改進,如果定投且持有時間長,大概率能給投資人帶來穩健的超額回報。”
***********************
◆點評
毫無疑問,史博是一枚基金業的“老司機”,能通過研究提前鎖定“白馬股”,這就是他所說的“與市場打預期差”。這種投資思路決定了他在投資時必須特立獨行。在國內,投資能不受短期熱點誘惑并且選股步伐先于市場認知很難,但史博一直堅持這樣做,并且不斷打磨和完善自己的風格,享受著這種“我為人先”的感覺。不過,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由于他的過于自信,在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時未能控制好回撤,基金凈值的大幅波動成為他的一個短板。補足這個短板,他需要做的不止是倉位、集中度等技術上的控制,更大的挑戰是心理上“舍與得”。
史博說,“基金經理盡量不要犯不該犯的錯誤”,筆者認為,這才是投資過程的關鍵。面對市場熱點和瘋狂上漲的股票,基金經理應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維,而非像散戶那樣隨波逐流追漲殺跌。在這方面,基金經理有責任守住自己的風格,基金公司有擔當通過制度設計為投研團隊護航,向炒短線、非理性投資說“不”。如果基金經理都能避免“不該犯的錯誤”,那么基金行業的投資質量將再上一個臺階。(趙學毅)
(聲明:本文嘉賓言論尤其是對股票的判斷,僅是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本文作者與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無任何利益關系;文中涉及基金的業績為歷史表現,不能說明未來)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