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貨幣基金規模已達5.1萬億,占比超過公募基金總規模的一半。貨幣基金以其高流動性和穩健收益日益贏得投資者的追捧,不過,在其快速發展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之前國聯安貨幣基金在快速取現上陷入的糾紛,警醒業界重視完善流程和防范各類風險。
貨基取現糾紛
這起事件其實很簡單。有人冒用一位投資者的姓名登錄國聯安基金公司的網上交易系統,并使用該投資者的姓名、身份證號、工商銀行(5.480, -0.04, -0.72%)(601398)卡號及密碼在國聯安開立了基金賬戶。接著過了一天后,此人用該基金賬戶,從工行卡上先后兩次申購共計10萬份國聯安貨幣基金,幾個小時后,所申購基金又被快速贖回,但資金被轉入中國農業銀行(3.630, -0.01, -0.27%)(601288)一個賬戶,而該賬戶是在申購貨幣基金的當天開設,開戶人姓名仍為該名投資者,所轉入款項于同日被分多次轉走。
由此,該投資者向法院提起訴訟,將國聯安基金告上法庭,認為基金賬戶并非他本人開立,錢款也不應該轉入他行卡,要求基金公司賠償其損失。
有律師認為,就此事件來看,首先,該投資者自己保管個人信息不當,連銀行卡密碼都被他人獲取,由此造成的損失,投資者本人也應該負一定責任。其次,當貨幣基金被贖回時,國聯安基金應將資金轉入投資者的工商銀行賬戶,這樣就不會導致其損失的發生,但該筆資金被轉入其他銀行賬戶,國聯安基金可能會被認為也存在過錯。
據了解,相關法院在審理后認為基金公司應當承擔一半責任。這也給業界敲響警鐘,需要審視完善申購贖回的相關流程,防范可能的各類風險。
貨基創新發展是主流
業內人士指出,此事一個問題是在于同名異卡的快速取現上。目前幾乎所有基金公司主推的貨幣基金都實現了T+0的贖回到賬功能,大都能做到實時到賬。而有些基金公司為了進一步加強競爭力,脫穎而出,在資金存取的快速靈活上下足了功夫。比如,有的基金公司已經實現一年365天、7*24小時都可以T+0快速取現,資金申購立即可見,申購當時立即可贖回。
這一點極大地方便了投資者,但如果在相關流程上管理不足則可能造成隱患。比如,現行的貨幣基金申購贖回,是同卡進出。但是,也可以更換銀行卡,因為畢竟銀行卡也有可能遺失,或投資者需要對幾個銀行卡歸集。那么,更換銀行卡的流程就十分重要,需要考慮到各種可能性,既要提供一定便利,又不能留有隱患。
業內人士指出,T+0的贖回機制是近年來推動貨幣基金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極大地方便了投資者的資金管理,諸多基金公司精心構建業務模式,在申購贖回環節實現資金的閉環流動。也不要因為偶爾出現的這種惡意違法事件,而否定了貨基快速取現等創新業務所起到的良好作用。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