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7/0811/20170811103200129.jpg)
據房企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7月,碧桂園、萬科兩家龍頭房企的銷售金額突破3000億元,恒大銷售規模逼近3000億元。在三強之后,融創、陽光城、新城控股等企業實現規模快速增長,并對規模的進一步增長表現出強烈的渴求。
規模爭霸時代,房企將何去何從,規模的天花板在哪里?除了規模增長之外,不具備規模優勢的房企將如何生存?針對上述問題,在近日舉行的“2017年博鰲房地產論壇”上,企業家、學者各抒己見,為向著規模狂奔的房企指點迷津。
規模爭霸 越大越安全?
保利地產集團副總經理余英認為,未來房企占的份額會越來越大,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預計未來3年成交的面積、成交的金額都將會達到歷史高位水平。目前房企的規模與一些發達國家的行業集中度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這意味著未來萬億級房企真的會出現。如果企業沒有300億元,可能就要從中國房地產行業消失了。
余英認為,規模的提升將不僅使大房企跑得更快,而且能夠跑得更穩。國泰君安首席分析師林采宜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房企1000億元的銷售里面,有800億元是銀行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什么不做大?當一家企業做到5000億元的時候,就大到不能倒了,“規模越大越安全”。
不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辦公廳主任、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就提醒房企要夯實自己的發展基礎,處理好規模擴張、提高效益和防控風險的關系。
朱中一認為,未來房企將要面對四個方面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在行業集中度提高背景下,房企如何面對優勝劣汰的問題。
生存法則 特色為重
在行業巨頭的以規模取勝之際,越來越多的房企也患上了“規模恐慌癥”,開始加速規模擴張。
除了規模競爭,未來房企還有哪些出路,未來房企的生存法則是什么?
星河灣集團常務副總裁寧仁岐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房企當然希望規模越大越好,形成規模優勢,但是任何一個房企做到市場占有率的10%就已經很難了。追求規模的快速增長,還可能面臨管理問題,人員和產品品質得不到保障。
怎樣的房企才能適應未來的發展需求?寧仁岐認為有自己特色的企業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生產的產品有市場需求就無需擔心被淘汰。規模小、產品不行,形成不了自己體系的企業或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在目前市場處于存量高位、增量崛起的時代,朱中一認為接下來的存量市場亦是房企挖掘的一個大市場。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