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10:09 | 來源:未知 | 作者:田剛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也即,兩家公司披露的應收應付數據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必然有一家公司的數據存在虛假披露,如果不是璧合科技隱瞞負債,就意味著紫博藍虛構了應收賬款。
根據相關信息披露,大連電瓷此次收購紫博藍計劃全額現金收購,而該公司截止到今年一季報披露的貨幣資金余額僅為9千余萬元,與收購所需的18.6億元相差巨大。對此,該公司在收購報告書中披露的收購資金來源是“將主要通過自籌資金支付,自籌資金擬通過銀行并購貸款或其他借款;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關聯方控制的主體或其參與設立的基金借款等合法合規方式取得”,但是其中并無詳細計劃和說明。
同時,紫博藍的原股東針對該公司未來業績作出了較高承諾,承諾該公司“2017年至2019年度實現的經審計后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5000萬元、18000萬元、21000萬元,合計54000萬元”,而該公司2016年實際實現的凈利潤金額還僅為1.16億元。雖然大連電瓷與交易對方簽訂了盈利補償協議、針對未達承諾部分進行現金補償,并設置了共管賬戶,但是考慮到大連電瓷與交易對方簽訂的收購款支付條款,在“自交割日起10個工作日內和向上市公司交付納稅憑證復印件后10個工作日內”基本付清了絕大部分收購款,如果未來出現紫博藍經營虧損、需原股東補償超過共管賬戶余額的極端情況,大連電瓷將會面臨無法及時收到業績補償款的風險。
此外,根據收購報告書披露的紫博藍詳細經營及財務數據,還能夠發現若干財務疑點。
無法印證的應收賬款
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紫博藍在2015年末針對供應商“北京璧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應付賬款余額多達344.63萬元,其中賬齡為1年以內欠款金額為70萬元、賬齡為1-2年的欠款金額為274.63萬元。在正常條件下,這就應當對應著璧合科技在2015年末對紫博藍的應付賬款余額為344.63萬元,且其中賬齡為1-2年的欠款金額為274.63萬元。
然而事實上,璧合科技早于2015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根據該公司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 2015年末擁有的賬齡為1-2年期的應收賬款余額總共只有22.21萬元,相比紫博藍披露的同年末應收賬款金額少了很多。
也即,兩家公司披露的應收應付數據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必然有一家公司的數據存在虛假披露,如果不是璧合科技隱瞞負債,就意味著紫博藍虛構了應收賬款。
采購資金支出不合理
根據收購報告書披露,紫博藍在2016年向排名前五位供應商采購金額合計為20.01億元,占比為89.62%,由此計算該公司2016年采購總額為22.33億元,考慮到互聯網信息服務行業對應的最高增值稅率6%計算,含稅采購總額也僅為23.67億元;而該公司現金流量表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科目在2016年實際支出金額高達25.27億元,相比采購總額僅多出了1.6億元左右,這就應當對應著該公司的應付款項余額在2016年出現至多1.6億元的同比減少。
然而事實上,根據資產負債表數據披露紫博藍的應付票據和應付賬款科目余額從2015年末的6717.98萬元和16657.44萬元下降到2016年末的2412.13萬元和9334.79萬元,應付款項余額合計同比減少了1億元左右;同時預付賬款科目余額則從2015年末的17335.94萬元增加到2016年末的36311.5萬元、凈增加將近2億元。由此計算,紫博藍的應付款項余額在2016年同比減少將近3億元,明顯超過了前文測算的結果,違背了正常的會計核算邏輯。
此外,根據審計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紫博藍2016年人力成本中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類支出金額為5307.17萬元,而同期的社會保險費支出金額僅為213.87萬元,僅占工資類支出金額的4%,顯著低于由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險費占工資的合理比重,令人懷疑該公司是否按照《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為員工足額繳納社保及住房公積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