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09:22 | 來源:未知 | 作者: 楊礪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交易完成后,FCCL將變更為合資公司,為富士通、聯想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所有,并繼續保留原公司名稱。
富士通PC業務成雞肋?
交易完成后,FCCL將變更為合資公司,為富士通、聯想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所有,并繼續保留原公司名稱。聯想方面表示,通過該戰略合作,聯想和富士通將在日本和全球范圍進一步推動個人電腦業務的增長,擴大規模和競爭力。
“成交價格并不貴,”獨立IT分析師付亮稱,從富士通的角度來看,在全球PC市場持續萎縮的環境下,市場留給頭部玩家以外的企業的機會并不多。“投入大產出小,PC業務對于富士通來說成了雞肋。”
媒體報道稱,伴隨著移動設備普及,日本國內個人電腦市場萎縮,加上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廠商的挑戰,富士通個人電腦部門也面臨增長乏力的局面。
日經新聞援引消息人士話稱,聯想還有意收購富士通的手機業務,而后者今年2月份就剝離了手機業務,為出售做準備。
獨立IT分析師唐欣稱,富士通正在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面向企業的服務。目前富士通最大營收來源是科技解決方案部門。將旗下PC業務與聯想整合后,富士通將更多的管理資源轉移到信息技術服務領域來重建其盈利能力。
聯想的企圖:重當PC老大?
在今年一季度之前,聯想已經連續15個季度占據著全球PC第一的王座。
今年4月,根據IDC發布的數據,2017年一季度,惠普全球市場份額為21.8%,聯想為20.4%,惠普PC市場份額超過了聯想。這是三年多來,聯想首次失去了PC全球老大的寶座。
5月份,聯想發布了2016/2017財年全年業績。聯想在2016年扭虧為盈,但整體業績并不樂觀,集團三大業務收入都在減少。
“聯想一定要快一點,一日千里的互聯網時代,沒有太多時間給它”,彼時,一位聯想前高管告訴新京報記者。
“聯想一直處于依靠收購擴大份額,”獨立IT分析師唐欣稱,聯想收購富士通PC業務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通過把銷售渠道和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其他規模經濟結合起來以提高成本競爭力。通過此次交易,富士通的客戶支持、研發、制造能力與聯想的運營能力、采購和供應鏈體系以及全球化的業務布局相結合。
此前聯想收購IBM,使聯想得以獲得入圍全球PC知名品牌的門票,之后的整合發展,更讓聯想獲得全球PC市場占有率第一。
對富士通的收購會幫助聯想重返PC世界第一嗎?聯想方面表示,據IDC數據,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聯想PC全球市場占有率為21.6%,加上富士通大概4%,聯想+富士通合計占有率估計25%左右(估值),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全球第一。
【業績】
聯想Q2告別運營虧損
聯想集團11月2日還發布了2017/18財年截至2017年9月30日第二季度業績。財報顯示,聯想總體營業額為1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提升了5%。稅前利潤達到3500萬美元,凈利潤達到1.53億美元。
聯想在上一季度稅前利潤為虧損7200萬美元。在第二季度,聯想實現了超過1億美元的利潤反轉,告別了運營虧損局面,重回盈利軌道。
這得益于PC業務的盈利。聯想稱,個人電腦業務方面在保持業界領先的利潤水平的同時,營業額實現超過大市的增長,同比增長7%。聯想在所有大區實現盈利。
財報顯示,該財年上半年,占聯想集團總收入近七成的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達到153.87億美元。
不過,截至第二季度末,聯想PC繼續錄得下跌,但下跌速度逐漸放緩。根據行業估計,聯想個人電腦的市場份額同比下跌0.2個百分點至21%。但第二季度其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季比季上升17%,根據行業估計,市場份額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至21.6%。
此外,聯想的另外兩大增長引擎,移動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在本財季的業績也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聯想當期還宣布由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仍然激烈,同時其智能手機業務正經歷業務轉型的階段,并專注改善其策略,因此其收入和銷量繼續錄得下跌。
“聯想PC業務依然是收入的大頭,”唐欣稱,通過保證利潤空間前提并擴大市場份額來達到保持PC業務收入增長的策略有一定奏效。但PC業務的成長空間想象力有限。PC物料成本上漲的趨勢將在未來繼續壓縮聯想利潤空間。
【分析】
聯想的對手:是別人還是自己?
“聯想依靠簡單整合競爭對手資源擴大資源的做法,并不是長久之計。”IT專家付亮稱,在行業整體都在萎縮時,聯想的主要矛盾來自公司內部。
據IDC發布的第三季度全球PC市場統計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傳統PC的全球出貨量為6720萬部,同比下降0.5%。Gartner數據則顯示,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3.6%,總出貨量為6700萬臺。媒體報道稱,這意味著PC出貨量連續第12個季度下滑。
“面對行業的萎縮,聯想最大的對手是自己,”IT分析師唐欣稱,作為PC時代霸主,移動化轉型中,沒有及時順應時代變革,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中逐漸掉隊。PC衰退后的聯想,大而不強、靠體量取勝。
2014年,聯想以29億美元的代價從谷歌手中接手了摩托羅拉公司移動業務,這是在聯想收購IBM完成“蛇吞象”舉動之后的又一次跨國并購。
“收購模式是對的,但聯想是失敗的。”付亮認為,巨資收購摩托羅拉之后的聯想并無起色,說明聯想并未在資源整合中使自身產品優化。他說,頻繁的人事變動、相對封閉的企業文化等因素均造成了聯想難以突破市場。
今年7月,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已經看到,AI是信息產業的未來,聯想已經賭上身家性命去押注AI。
唐欣指出,PC向移動時代轉型的過程中,聯想一直未能找到比較好的發力點。聯想押寶人工智能,在AI格局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是否真的能幫助聯想找回昔日輝煌尚不可知。(楊礪)
劉軍回歸:布局新零售,PC還是支柱
今年5月,聯想集團前執行副總裁劉軍和聯想CEO楊元慶以對詩的方式宣布劉軍重回聯想。劉軍此前于2015年離開聯想。
這一次回歸聯想,等待劉軍的是與以往不同的境況。當年憑借PC業務獨步天下的聯想如今在遭遇PC市場的退步。聯想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被惠普反超,失去了全球PC老大的位置。
劉軍將如何破局?劉軍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回聯想的5個多月來,從事了大量基礎的工作,如內部文化整風,重新回歸創業者心態。
在零售端,劉軍也在對聯想進行整合。
聯想官方直營4S店(北京五彩城)10月1日重裝開業,開業當天營業額創三年來單日營業額紀錄,截至10月22日,坪效達到22.6萬,是以往的2.9倍。
聯想開始像小米做小米之家的線下門店一樣,注重坪效,布局新零售。這是對聯想以往銷售模式的一次變革。
與以往不同,這一次聯想做線下門店,采取了爆款策略、全品類策略。比如智能設備類引入諸如無線藍牙鍵盤、骨傳導測心率運動耳機、萬魔耳機等高品質智能設備,促進了門店非主機類產品的銷售額提升。根據店員反饋,用戶都是在購買電腦時,產生了周邊產品購買欲望。音箱、耳機、鍵盤這類IT緊密度高的產品銷量不錯。
盡管如今,楊元慶帶領聯想押注人工智能,但電腦依然是聯想重要支柱。
2017年6月,重新回歸的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與京東3C事業部總裁胡勝利達成了新的承諾,銷售目標為800億,并可能沖刺1000億。劉軍7月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這800億目標中,有600億是PC,150億是手機,50億是其他產品。
由此來看,近期聯想銷售的引擎依然是PC。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