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08:51 | 來源:未知 | 作者: 王 崢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內二手房成交量減半,房價持續下跌,慘淡的市場環境也讓房地產中介的日子頗為難熬。
而根據鏈家研究院的數據,在“930”調控一年后,北京鏈家今年9月份的成交量同比下滑了近70%,天津區域更是下滑了近80%。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930”調控及今年3月份新一輪政策的出臺,北京樓市迅速降溫,最近一段時間京城的月均二手房成交量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對于主要靠業績提成為主要收入的中介來說,影響還是很大的。
二手房交易量減半
對于中介行業來說,二手房市場的冷暖直接關系到整個行業的“收成”。而在年初之際,大多數中介從業人員普遍認為今年會是個豐收季。
根據中原地產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3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分別為12860套、12168套和25952套,合計成交量高達50980套,月均成交近17000套。
彼時,北京的二手房價格也屢屢創下新高。中介員工不僅單子多,成交價的節節攀升也讓他們的提成水漲船高。
不過幸福總是短暫的,隨著3月17日北京出臺了包括認房認貸,首付比例最高提至八成等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措施,市場不可避免的開始出現調整。
“雖然最為嚴厲的那輪政策是3月份出臺的,但網簽的滯后性和‘末班車’效應,促成了當月成為全年成交量的峰值。”上述中介門店經理稱,“3月份的數據實際上是透支了后面幾個月的成交量,每次較為嚴格的調控出臺,都是這樣,后面成交量的下滑大家也是早就想到的,只是情況比我們當初預計的還要差一些”。
從數據上看,在3月份二手房成交量達到年內頂點后,該數據便呈現逐月下滑的趨勢。二季度,北京二手房的成交總量尚可達到36621套,月均12207套的水平,但到了三季度,調控效果開始明顯發酵,二手房的成交總量僅23746套,月均不足8000套。而到了10月份,受小長假影響,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創下近43個月新低(6162套)。雖然11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已經開始有所回暖,但仍處于歷史低位。
“11月份前三周,北京二手房住宅網簽量5684套,全月應該可以達到三季度的平均值,雖然高于10月份,但預計后續市場仍將繼續在低位運行”,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
整體來看,剔除尚未有完整數據的11月份,2017年前10個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套數為117509套,同比2016年的234983套,下跌了50.4%。實際上,即便是成交有所回暖的11月份,相比去年同期的數據也下滑過半。
房價持續下跌
而在成交量下滑的同時,北京二手房價格也不斷下跌,即便是以往價格最為堅挺的學區房,在本輪調控中也成了降價大軍中的一員。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發布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1%和持平。其中,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5%,已連續6個月領跌全國。
“限購又限貸,而且執行標準非常嚴格,再加上非普八成首付,投資客已經基本消失,而目前二手房市場上主要的需求來自置換客戶,都是賣一套才能再買一套,但是目前的市場環境,不是很大的折扣很難短時間賣出去,這也使得成交價格持續出現下滑。不過能大幅讓利的業主畢竟不多,所以成交量也始終在谷底徘徊”。上述業內人士稱。
張大偉也表示,根據他們的統計,北京二手房價格調整非常明顯。“從4月份開始到現在,半年多時間二手房價格累計跌幅在15%左右,部分區域則接近20%,目前市場整體的價格大約已回到了春節前的水平”。
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數據則顯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末,北京二手房成交價格連續下跌,從未上漲。
“德外片區是北京最好的學區之一,3月份這里的小戶型學區房單價最高曾達到17萬元/平方米,現在已經回落至13萬元/平方米——14萬元/平方米,大戶型則從15萬元/平方米,回落至10萬元/平方米——11萬元/平方米”。德外片區某大型中介店員表示。
中介“過冬”
實際上,急速轉冷的市場,在5月份就已經明顯傳導到了中介行業。“這半年來離職的確實不少,尤其是5月份和6月份。”已經在中介行業待了5年的李航表示,“3月份、4月份成交量都挺大的,很多趕著末班車把房子都換完了,我們今年大部分業務也集中在那個時間段做了。其實這個行業做久了,也知道今年余下的日子肯定會不好過。尤其是商住這塊也停了以后,基本只能靠純住宅和租房的業務了,僧多肉少,肯定是有不少人拿不到單子,這樣只能拿2000元、3000元的基本工資,也沒法留住人。”
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張琳則表示,“走的主要是新人,3月份那波成交高峰,老員工基本上或多或少都開單了,算是有一定的積蓄。因為按照我們公司的規定,每單賺的錢都可以在一年內分批取完,作為緩發工資,這樣可以避免業務員繳納過高的稅費。假設你一單賺了6萬元,就可以每個月支取1萬元,這樣即便我半年沒有單子,也可以堅持下來。而大部分新人沒有3月份的緩發工資, 挺不住了自然就離職了”。
某中介門店經理還告訴記者,“以前我店里每成交一單,作為店經理,我都有提成?,F在業務不好做,公司為了刺激下面業務員的積極性,把店經理的提成取消了,補貼給業務員。同時,一線員工的工資下降的也比較少,只有5%。但業務員主要是靠提成賺錢,其實基本工資降多降少的,影響不大”。
此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不少中介公司為了順利“過冬”,還精簡了總部的職能崗位,并降低了某些崗位的薪酬。同時,為了促進成交,各大中介公司也紛紛搞起了折扣,包括居間服務費和保障服務費,兩個收費項目都能優惠。“我們業務員是拿居間服務費這部分提成,保障服務費這塊都歸公司,目前來說打折主要是在保障服務費上,來了直接就是6折,這樣對業務員的收入影響也小一些”。
“中介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比拼一線員工的實力,因此對業務員待遇的調整還是相當謹慎的。”有分析人士指出。
而不久前,中介行業的老大鏈家便發布了第二品牌“中聯事業部”,希望以合伙人的方式代替雇傭關系,更深度的捆綁一線業務人員,同時也能減輕自身越來越多門店和人員支出。
據悉,中聯事業部為鏈家的加盟平臺, 鏈家規定加盟者需承擔門店的一切費用,包括員工招聘、薪資福利等等,自負盈虧,同時向鏈家支付10%的營業額作為加盟費。加盟試點將從鄭州開始,后續則會在包括成都、大連、杭州、濟南等十個城市成立中聯城市公司。
對此,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市場環境的惡化,讓中介公司不得不想辦法減負,而在減負的同時,也要能盡可能留住有經驗的一線業務員,畢竟對于有上市企圖的中介公司來說,優秀的業務人員是今后擴大規模、提升業績的重要保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