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國養老金融 50人論壇主辦、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2017年年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本次年會以“聚力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中國社會保險學會、人社部基金監督局、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和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等機構的300多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就養老金融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嘉賓認為,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應從國家層面統一協調推進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在養老金第三支柱頂層設計的關鍵時期,各界應打破行業藩籬,超越行業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合力推動養老體制的健全和完善。
警惕養老領域“灰犀牛”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金融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與會嘉賓認為,應充分重視在養老領域可能出現的“灰犀牛”,并從國家層面統一協調應對。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指出,養老金融領域面臨“三個不充分”和“三個不平衡”的問題,即養老金融服務產品發展不充分、養老產業發展不充分、市場化的金融工具對養老產業的支持不充分,以及城鄉養老保障發展水平不平衡、三大支柱發展不平衡、養老產業現狀與養老產業趨勢不平衡。
董克用認為,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高原”,建議將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議題納入中國中長期發展戰略,成為基本國策。此外,由于養老金體系改革涉及社保、財稅、金融監管等多方主體,協調難度大,建議在國務院層面成立養老金體系的改革領導小組。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姚余棟表示,在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養老金替代率過低的“灰犀牛”,尤其在供給側改革提升資本回報率的背景下,更要把握機遇積極發展第三支柱,以持續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
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也認為,養老社會保障領域是“灰犀牛”容易出沒的“沼澤地”。在他看來,“老齡化高原”、第三支柱發展短板、養老金融與資本市場發展長期割裂等問題都是養老社會保障所要面對的“灰犀牛”,而“基礎邏輯沒有理順”、“出現問題歸因不到位”、“糾錯緩慢”及“缺乏緩釋市場”是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應當引起全社會足夠重視。
打破行業藩籬 合力推進第三支柱體系建設
事實上,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牽涉不同行業多方主體。正值養老金第三支柱頂層設計的關鍵時期,與會嘉賓認為,需要打破行業藩籬,超越行業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合力推動養老體制的健全和完善。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表示,未來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方面,要形成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關鍵是突破保險、基金、銀行儲蓄、不動產等各自封閉的格局,在超級層面統籌規劃,而不要論行業給政策。在他看來,在第三支柱建立的過程中,政府、產業界、學界、社會組織應該協同并進,超越行業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合力推動養老體制的健全和完善。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認為,當前全球養老金體系發展出現三大趨勢,即個人責任越來越大、產品選擇更加開放、更加重視投資收益的重要性。
目前,中國正處于第三支柱制度設計的關鍵期,鐘蓉薩建議以人社部金保工程為基礎建立三大支柱協調發展的開放平臺,同時強調稅收優惠要給到賬戶給到個人,而不是買了產品才能有稅優,引導長期投資、重視權益投資、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第三支柱具有全局影響,是百年大計,頂層制度設計的一小步是國家發展的一大步,呼吁做好統籌協調、研究論證,防止國家養老保障制度碎片化。”鐘蓉薩強調。
公募應成養老金投資管理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投資管理運作中,公募基金憑借規范的制度設計和優異的投資業績,已成為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的重要力量。
為此,姚余棟強調,保障不等于保險,基金也是保障,呼吁明年盡快推出個稅遞延型的基金產品,讓不同行業為共同解決養老金融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出謀劃策。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表示,過去十年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分別實現了年均9.26%和7.57%的投資收益,已成為我國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近年來公募更是積極參與和推動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相信未來公募基金一定會不辱使命,在中國養老金投資管理中肩負起歷史責任。
而針對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在第三支柱建設中的責任和作用,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暉表示,中國的第三支柱已漸行漸近,機構投資者服務養老金管理任重道遠。他認為,“稅收優惠”、“個人賬戶”和“個人投資選擇權”是第三支柱的三大關鍵詞,機構投資者需從產品創新、投資管理、客戶服務以及投資者教育等方面多管齊下,發揮專業優勢,以期實現第三支柱中的養老金長期保值增值。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