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1hajl"><optgroup id="1hajl"><center id="1hajl"></center></optgroup></span>
    <li id="1hajl"></li>
    
    
    1. 起底房屋買賣貓膩:制造雙合同規避政府限價高價售房

      2017-12-15 11:0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面積“縮水”是欺詐還是計算錯誤

        房屋模型與實際不符、“雙合同”規避政府限價、承諾有學位卻難以兌現……正值年底房產交易旺季,不少購房者期盼在此期間選購到心儀的住房,然而,“買的沒有賣的精”,一些開發商、房產中介等賣家利用自身資源信息優勢,為購房者設置了多個“陷阱”。購房市場究竟有多少“貓膩”?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面積“縮水”是欺詐還是計算錯誤
       
        2016年,廣東佛山的林先生看中了某房產公司所建的花園小區期房,由于林先生想要購買的三房戶型無樣板房,銷售員稱可看兩房戶型的3D房屋模型,除了比樣板房少一個房間,得房率(八成)等都一樣。為加以佐證,銷售員還向林先生出示了商品房買賣合同樣本,其附件注明公攤系數(公攤面積/套內面積)為0.265268。之后林先生決定購買兩套三房戶型并支付了款項。
       
        2017年3月,林先生獲知所購房屋建成,隨即前往現場查看,但發現實際交付的房屋與購房前了解的情況相差甚遠:一是實際空間與戶型圖不符;二是承諾的飄窗不見蹤影;三是得房率遠未達“八成”;四是主合同中的房屋面積數據與附件中提供的數據不一致。
       
        林先生透露,購買前銷售員曾承諾得房率為八成,并說明公攤系數為0.265268。但經佛山市南海區測繪中心出具的測繪報告顯示,林先生購買的兩套房公攤系數分別為0.469573和0.475149,換算成得房率分別為68.05%和67.79%,均未達八成。林先生認為,開發商在合同中標明的建筑物關鍵指標“公攤系數”與實際值存在嚴重出入,屬于欺詐行為,遂投訴至廣東省消委會。
       
        廣東省消委會接訴后與佛山這家房產公司取得聯系,但該房企表示:關于房屋空間的問題,展示的模型及戶型圖均有提示“本模型僅作示意用途,其細節以最終交付實物為準”;關于飄窗的問題,樓盤銷售現場有提示板提示16、17棟房屋并無飄窗;關于房屋得房率,在與消費者所簽合同中已明確注明該房屋的所有面積數據,公司從未在任何文件中宣傳有80%的得房率。
       
        最后,該房企承認確實存在主合同與附件數據不一致的錯誤,但稱商品房買賣合同是在雙方合意、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下簽訂的,主合同第三條已明確房屋相關面積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并非故意隱瞞,沒有銷售欺詐,數據不一致屬于“計算錯誤”。
       
        虛假宣傳
       
        房企應承擔賠償責任
       
        3D模型、平面圖中的“提示說明”能否作為免責依據?房企“無意”的隱瞞是否構成欺詐?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廣東省消委會認為,開發商展示3D模型、平面圖以及銷售人員介紹情況時,有義務通過各種途徑將房屋具體情況進行真實全面的展示,從而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然而,該房企的房屋3D模型和戶型圖不但沒有真實反映實際情況,而且銷售人員夸大房屋的得房率,涉嫌虛假宣傳;不僅如此,在簽訂合同過程中,消費者所簽合同的重要條款與之前承諾的房屋情況不一致,開發商并未做提醒、說明及解釋,廣東省消委會認為,該房企已然違背誠實信用的市場原則,并且存在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的問題。
       
        廣東省消委會認為,該房企故意隱瞞所售房屋真實信息,通過不實信息誘使消費者做出購買房屋的決定,涉嫌欺詐,消費者有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相關規定,要求房地產公司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記者了解到,該房企表示已通過房管部門多次與消費者林先生溝通,均未達成一致意見,并稱如消費者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公司愿意遵從法律判決執行。
       
        屢見不鮮賣房“套路”何其多
       
        在房屋買賣市場上,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賣方故意隱瞞不利信息使買方權益受損的現象屢見不鮮,最常見的有三大“套路”。
       
        其一,房企捂盤惜售,制造火爆銷售場景,令購房者焦慮恐慌,匆忙簽合同。
       
        湖南張家界(8.520, 0.03, 0.35%)的梁先生今年6月看上了某開發商在當地建的樓盤。直到11月上旬,梁先生才突然接到開發商通知,說交定金的日期在幾天后一個周末的早上,還說預留名額過期不候。
       
        “11月已經天氣轉涼了,我早上5點多就去排隊,到8點才讓我們進去,烏泱泱一大片人,場面十分火爆,大家都像瘋了一樣搶房。”梁先生告訴記者,售樓部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顯示僅剩幾套房,還在外面排隊的買房者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根本來不及考慮更多。
       
        房企有意制造火爆的銷售場景,加劇了消費者的恐慌心理。佛山的林先生也表示,當初與開發商簽訂合同的時候,開發商組織了200多名業主集體排隊,工作人員直接將合同翻至簽名頁面,讓業主依次簽名,自己沒有充足的時間細看合同。而對于合同的重要條款或者新的情況,工作人員也未做任何說明,消費者均以為合同內容與之前了解的情況一致就直接簽名,之后才發現主合同與附件數據不一致的問題。
       
        其二,房企有意規避政府限價,制造“雙合同”以高價售出房屋。
       
        今年9月,周女士在廣州市東部看中了一套建筑面積為73平方米的新房,房子在房管局備案的價格為90萬元,即每平方米1.2萬元左右,銷售員告訴周女士,“簽訂購房合同必須同時簽訂裝修合同”。
       
        銷售員為周女士準備了兩份合同,一份為購房合同,顯示總樓款約90萬元,一份為裝修合同,顯示金額為56萬元,也就是說周女士需要花146萬元才能購買這套房子。“這樣算下來,房子的單價為每平方米2萬元,超過了政府的限價。”周女士說。
       
        不僅如此,在付首付的時候,樓款和裝修款必須都付三成首付,共43萬元。此外,開發商還要求剩下未付清的七成裝修款合計約40萬元,要么在半年內分兩期付清,要么選擇利息更高、最長貸款期僅為五年的普通裝修貸款。
       
        無奈之下,周女士只好與開發商簽訂如此“霸王條款”,首付43萬元后,約定半年內再分兩期,每期20萬元付清剩余裝修款項。“房管局備案約90萬元的房子,被開發商‘雙合同’賣到146萬元,加上我選的半年內付清剩余的裝修貸,算下來,我首次購房成本超過80萬元,接近樓款總價了。”
       
        其三,二手房買賣中賣方故意隱瞞學位占用等關鍵事實。
       
        雖然不及開發商手握大量房源,但是不少二手房賣主為了盡快將房屋賣出、賣個好價錢,也費盡心思在語言文字上與買方“打太極”,除了隱瞞房屋質量問題之外,近年來最常見的就是二手房學位糾紛。
       
        2016年6月29日,北京市西城區孟某(賣方)與李某(買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2016年7月1日,李某支付首期購房款550萬元,7月4日晚,出售方孟某告知李某,此前有人于2013年使用該房屋戶籍進入北京市西城區某小學學習。李某認為孟某明知自己購買房屋是為了孩子上小學,卻在簽訂購房合同時故意隱瞞了戶籍學位被占用的事實。李某于是將賣方孟某上訴至法院,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合同,并要求孟某賠償相應的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賣方孟某對李某購買房屋的目的是知曉的,即為了李某孩子入學之用,但孟某在簽訂合同之初并未如實披露學位已被占用的事實,違反了雙方協議的約定,對李某的購房選擇及目的有重大影響,孟某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維權不易當心自我否定式營銷
       
        盈科信榮(全國)房地產律師團隊首席律師張茂榮認為,買房者屢屢上當受騙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開發商違法成本低。
       
        開發商最常見的違法方式就是借不確定的名校、商業配套等宣傳推廣,并利用格式合同制定方優勢,在購房合同中事先設定大量免責條款,對于相關宣傳均定性為邀約邀請,并特別說明廣告宣傳不具備法律約束力,最終一切以政府審核為準,即采取自我否定式營銷。“一方面信誓旦旦地宣傳承諾,另一方面又在合同中自我否定承諾效力。”張茂榮說。
       
        與此同時,由于處罰力度與開發商違法獲利之間往往不具可比性,相關部門的監管難以對開發商形成威懾力。
       
       
        再加上購房者都是零散個體,難以形成合力,導致維權成本高。佛山的林先生自從發現新房“被縮水”,到投訴至廣東省消委會有答復,過去了半年有余。林先生表示像他一樣的購房者還有幾十個,但出于“忍氣吞聲罷了”的想法,大多沒有堅持維權。同時林先生還提到,由于已支付購房款,已無購房資格、貸款資格另行購置其他房屋,且面臨房價上漲,即便受騙也很難選擇退房維權。
       
        廣東濟方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曉棟表示,購房者在購買前一定要實地察看,針對相關宣傳單內容應該仔細詢問銷售人員,最好能在銷售人員的帶領下前往查看是否有留地規劃,謹防開發商虛假承諾相關配套設施;留意宣傳單張是否有相關文字表示“僅用作宣傳參考”等字眼。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建議購房者在交易過程中,要注意留存證據,遇到侵權情況時要積極主動維權。
       
        倘若購房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訂了“霸王條款”,楊曉棟認為也并非沒有回旋的余地。楊曉棟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因此,購房者完全可以以此作為與房企談判的依據,若簽訂后才發現問題,亦可以此作為維權依據。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新聞

      信息產業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19 www.shhai01.com

        

      電話咨詢

      關于電鰻快報

      關注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国产欧美精品AAAAAA片| 91精品美女在线|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国产精品一区12p|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精品国产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精品午夜久久| 99精品影院|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1国产精品va欧美精|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中日韩产精品1卡二卡三卡|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婷婷成人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欧美高清不卡高清|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理论片|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