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1:37 | 來源:未知 | 作者: 高洋洋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除了養老產業巨大市場本身充滿誘惑外,國家在政策層面也開始積極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迅速到來,國內養老產業逐漸成為房企**的熱點。12月14日,恒大健康集團宣布推出“恒大養生谷”,該產品定位大型健康頤養社區,主打從孕前嬰兒到百歲老人的全方位全齡化的養老、養生綜合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房企涉足養老產業。
除了養老產業巨大市場本身充滿誘惑外,國家在政策層面也開始積極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等政策相繼出臺,為提升我國新時期老齡事業發展水平、完善養老體系進行了頂層制度設計。可以說,醫療與養老的結合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從整體來看,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仍面臨一些問題。對房企來說,不僅需要解決融資問題,還要轉變傳統的開發商觀念,做好服務者角色。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童悅仲表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的壽命也得以延長,養老需求非常突出。養生養老產業除了要把硬件建設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完善服務功能,這是我們最欠缺的。”
“醫養結合”成養老產業新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共有23086萬人,占總人口的16.7%,同比2015年底增長了4%;65周歲及以上人口共有15003萬人,占總人口的10.8%。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未來養老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全聯房地產商會名譽會長聶梅生在2017全聯房地產商會年會上分析認為,大健康養老被認為在2020年到2030年會超過目前的房地產業,將帶動30萬億元的資產量,而目前房地產每年**是十幾萬億元。她表示:“大健康養老在未來10年中會快速發展,現在怎么關注都不過分。”
除了巨大的市場外,國家為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也加大了扶持力度。《規劃》指出,要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對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加強開辦支持和服務指導。”“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整合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養老服務。”
在此背景下,不少房企也紛紛涉足養老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布局養老地產的有萬科、恒大、保利、綠城、花樣年、富力等近百家房企,已推出的產品包括萬科的幸福匯、恒大的“養生谷”、保利的和悅會、綠城的頤養**、復星的長者公館等。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針對新時代養老產業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老人或多或少會面臨健康問題,“醫養結合”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恒大旗下的國際醫院、養老院還與國外醫療機構合作,整合國際國內醫院、養老院等資源,入駐到養生谷項目中。該項目可以為客戶提供多種養老服務體系,包括為活力老人提供醫養融合、旅居度假、醫美抗衰、學堂、娛樂社交、老年就業等養生服務,為失能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日間照料、康復理療、居家養老、人文關懷等養老服務。
企業融資與角色轉換問題成痛點
雖然養老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吸引了不少房企“跨界”進入。但相比國外來說,我國養老產業發展起步晚、不夠成熟,很多問題還亟待解決。
東北證券(000686,股吧)分析報告指出,養老項目多使用居住、商用、醫療用地,土地成本高昂;養老產業資金回收周期長,從事養老地產項目開發的企業往往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民間融資成本太高,剛起步的信托基金尚不夠成熟,企業面臨較大資金壓力。
聶梅生表示,養老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房地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度更大。房地產行業已經建立了房地產金融,有首付、按揭等手段,但養老產業沒有,目前缺少一個成型的大健康和養老行業的金融杠桿。
在這方面,政府已在著力解決。2017年8月,財政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養老服務業培育與發展,推動老齡事業發展。
《意見》指出,合理設置參與條件,消除本地保護主義和隱形門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境內外法人均可作為養老服務項目的社會資本方。鼓勵金融機構通過債權、股權、設立養老服務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支持養老領域PPP項目。同時,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投入力度,優化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提高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的積極性。
戴德梁行估價及顧問服務部高級助理董事劉曉丹認為,資產證券化是企業實現退出和快速擴張的制勝法寶。除了面臨資金問題,企業在**養老產業時還需要轉換傳統開發商的角色,做好服務商。浙江賽得健康產業**管理集團董事長涂國紅認為,進軍養老產業,不能用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思維,房子只是服務老年人群的工具,更多的是需要打造全齡健康養老模式,讓老年人群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養老服務的內涵是讓老人生活更快樂、生命質量更高,而不是待在養老**里。
富力地產集團副總裁張輝表示:“服務的確是養老產業中最難做的,或者說是跟傳統地產的最大不同。以前我們只要把房子蓋好,而養老產業需要上下游的延伸,很多東西傳統地產行業是不懂的。現在正慢慢了解,其中服務是我們要盡快掌握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