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1114/20181114101856445.jpg)
在尋求各方支援的同時,一些流動性不充裕的上市公司也在積極展開“自救”。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部分上市公司嘗試“由奢入儉”——將辦公地點從豪華寫字樓搬到普通寫字樓或工廠。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9日,今年以來變更辦公地址的上市公司已達297家,雖然數量上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但與以往租約到期、搬至自有物業等“越搬越好”的情況不同,有一些流動性不充裕的上市公司,選擇了主動“降級”辦公環境,以收縮開支。
以一家生態園林企業為例,其近日搬出了深圳福田中心區某地標級寫字樓。“一年的租金和水電,可以節省500萬元。”公司董秘告訴記者,盡管租約還沒有到期,但由于該寫字樓很“暢銷”,所以并沒有被罰違約金。
同樣是在深圳福田區,上證報記者在走訪一家奢侈品運營商時,也意外地發現他們已從寫字樓的中高樓層搬到了低樓層,且面積大幅縮水。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前公司和大股東流動性都很緊張,公司一方面在尋求各方援助,一方面也在展開自救,“搬辦公室只是其中一步”。雖然人均辦公面積縮減了一些,但此舉一年能給公司節省400萬元至500萬元的開支,預計公司四季度的管理費用會大幅下降。
在湖南長沙,記者也了解到,當地一家新材料公司已從岳麓區河西CBD的高級寫字樓,搬回了位于30多公里外的高新區的工廠,公司還將工廠里一些空置的廠房對外出租,多方“開源節流”。“僅是從寫字樓撤出,該公司一年房租就能省近百萬。”有房地產中介人士稱。
“辦公場所一向被很多上市公司視為臉面,辦公環境降級在以往是很少見的。”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主動降級的案例并不少見,一方面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流動性真的很緊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務實的上市公司在積極自救。
受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部分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第一大股東)因股票質押出現了流動性困難,上市公司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響,節流現象時有出現。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共有550家公司出現與物業租賃相關的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降低的情況,其中有88家公司降幅超過50%。此外,有758家公司管理費用項下工資薪酬同比出現下降,其中降幅超過20%的達187家。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