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農商行更好地回歸縣域法人機構本源、專注支農支小信貸主業,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保監會14日發布《關于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 強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明確,農商行應專注服務本地、服務縣域、服務社區,嚴格審慎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同時,當年新增可貸資金應主要用于當地。
為確保政策要求有效落地,《意見》制定了“農村商業銀行經營定位與金融服務能力考核指標表”(下稱指標表),用以對農商行進行監測和考核。指標表包含經營定位、金融供給、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服務機制等4大類15項指標。
“離農脫小”的盲目擴張要踩剎車
農商行是支持“三農”和小微的金融主力軍,以在銀行業10%的資產占比規模,貢獻了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22%和21%的規模。截至2018年9月末,全國1436家農商行的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在各項貸款的占比,分別長期保持在60%和50%左右。
不過,銀保監會指出,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少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出現了經營定位“離農脫小”的盲目擴張傾向。
為此,《意見》明確,農商行應確立與所在地域經濟總量和產業特點相適應的發展方向、戰略定位和經營重點,嚴格審慎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當年新增可貸資金應主要用于當地。
交通銀行(5.940, 0.05, 0.85%)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銀行分析師許文兵表示,這主要是指農商行不能跨注冊地設立機構。原銀監會一度批設跨注冊地的異地機構,但總體上農商行的異地機構較少。同時由于機構限制,農商行的業務也很少能突破注冊地。村鎮銀行則不在本文件的規范范圍內。
指標表明確,對縣域農商行,“當地”指該行所在的縣(市、旗);對城區農商行,“當地”指該行所在的一個或幾個市轄區。
以確保農商行立足當地為導向,指標表顯示,農商行新增可貸資金用于當地比例的目標值為不低于70%。若年度可貸資金減少,則貸款余額應保持增加。
上證報記者查閱幾家上市農商行2018年半年報發現,從存量數據推測,預計多數上市農商行在這個指標上的達標壓力不大。江陰銀行(5.260, 0.01, 0.19%)在江陰市的貸款占比達82.59%,吳江銀行(6.390, 0.01, 0.16%)在吳江地區的貸款占比達72.65%,無錫銀行(5.400, 0.02, 0.37%)在無錫地區貸款占比達84.08%。但是,常熟銀行(6.180, 0.03, 0.49%)在常熟地區的貸款占比僅五成,張家港行(5.740, 0.05, 0.88%)在張家港地區的貸款占比約六成,不過上述兩家銀行90%以上貸款為省內投放。
明確對支農支小信貸的不良貸款容忍度
為提升農商行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匹配度和有效性,《意見》要求,農商行要完善差異化信貸政策,建立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
根據指標表,未來監管對于農商行涉農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的目標值是,不高于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不良率以上3個百分點與5%的孰高值;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的目標值是,不高于自身各項貸款不良率之上3個百分點。
為強化監管激勵約束措施,《意見》提出,將優先支持定位清晰、管理良好、支農支小成效突出的農村商業銀行參評標桿銀行,支持其參與設立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鼓勵其審慎合規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二級資本債和可轉債等業務創新。
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督促農商行切實做好《意見》的執行和落實工作,并不斷完善配套制度建設和監管激勵約束措施。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