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25/20190125113908213.jpg)
似乎受無限極保健品風波影響,太極集團(600129.SH)最近的股價也隨之一路下跌。自公司2019年1月16日的股價最高點8.91元,跌至2019年1月24日的收盤價為8.62元,跌幅達3.25%,醫藥板塊同期漲幅達0.25%。
同時,2019年1月18日,太極集團發布公告,之前定向增發的近1.17億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的21.01%。再回看公司的財務指標,一直居高不下的負債率以及累計7年扣非凈利潤的虧損也讓不少投資者為它未來的發展捏了一把汗。
關于高負債、扣非凈利潤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記者向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發去調研函,并得到相關回復。
業務結構導致毛利率相對較低
太極集團成立于1993年,主要從事中成藥、西藥、保健用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經營主要包含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醫藥工業是生產中成藥和西藥,醫藥商業包括醫藥批發及零售。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它年銷售10億元的熱門廣告產品“藿香正氣口服液”。
近幾年,太極集團制定了“千億太極”的戰略目標:到2020 年實現工業銷售超過500億元,太極商業年銷售達500億元,全集團年銷售額過 1000 億元。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公司建設產品創新項目等基地,同時還加強控股公司桐君閣的直營和加盟藥店的規模來擴大公司的市場占有率。
從太極集團1997年上市至今的業績變化來看,其營收由5.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87.35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收為77.43億元,同比增長16.91%;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增長85.92%;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也不到一億元,增幅不到20%。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以來,太極集團的扣非凈利潤連續處于虧損狀態,7年累計虧損約18億元。
而跟其他制藥企業相比,目前太極集團的業績也并不出眾。
對于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的原因,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向記者解釋:“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主要業務分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部分,低毛利的醫藥商業業務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接近50%,從而拉低了公司綜合毛利率。公司由于業務結構導致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在此情形下,各項費用支出也進一步減少了利潤。”
定增機構總計浮虧近8億元
上文提到,太極集團在2018年完成了定增募集資金。但記者發現,其在2018年以15.36 元/股的發行價,通過向太極集團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意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市供銷合作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重慶市涪陵國有資產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地方建筑機械化工程有限公司等8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近1.3億股,其中,1.17億股已經在2019年1月18日解禁成功。從2019年1月24日的收盤價8.62元來看,此輪定增的機構總計浮虧了近8億元。
另外,太極集團通過此次定向增發募集了19.62億元,其中,累計使用2.04億元用于建設太極集團膜分離濃縮系列創新工藝及新產能建設項目、集團科技創新中心項目、太極天膠原料養殖基地建設項目,累計使用5.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性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另外還累計拿出7億元閑置募集資金來補充公司的流動性資金。就目前情況看,太極集團已累計使用12.2億元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產。
有業內人士認為:“太極集團增發如此多的股,一定程度上是增加了公司的凈資產,但如果太極集團的這些項目不能給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帶來大幅增長的話,肯定會影響公司未來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隨后,記者發現,近幾年,太極集團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在行業中偏低,2018年前三季度,太極集團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分別為6.59%、0.26元。
自有資本金不足只得高負債運營
其實募集資金的背后,映射的是太極集團常年的高負債率。2014年~2017年,公司的負債率分別為84.55%、86.96%、86.45%、88.58%;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負債總額為89.37億元,其中貨幣資金為19.53億元,負債占貨幣資金比重為21.85%。
為何負債率如此之高?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告訴記者:“公司上市20來年僅在2000年進行過一次配股募集資金1.6億元,截止2017年末,公司股本為4.27億元,所有者權益12.28億元。20多年來公司GMP、GSP認證投入了數十億元的建設資金。由于自有資本金不足,公司發展完全依靠公司經營積累和負債,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
同時,記者在企查查看到,太極集團的注冊資本為5.57億元,低于13.7億元的同仁堂、10.4億元的云南白藥和25.2億元的哈藥股份。
另外,從太極集團2018年前三季度的負債表中發現,公司的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分別為15.43億元和30.75億元。對此,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對記者說:“公司收取貨款大量采用銀行承兌匯票結算,職工收入的剛性增長使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逐年遞增,銷售收入增加導致現金支付的各項稅費不斷增長等因素導致公司對資金的需求增大。”
對于未來如何把控負債指標,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告訴記者:“公司通過企業增加資本積累、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盤活閑置資產,加速資產周轉效率等方式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將不存在償債壓力。”
另外,記者還從太極集團證券事務代表徐旺的回復中了解到:“目前,太極集團所有者權益投入與長期負債之和約25.7億元,遠小于累積形成的長期資產49.66億元,公司利用部分流動負債來滿足長期資產建設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認為:“太極集團每年形成的利潤都用來再投入公司的運營發展,這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利好的。但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似乎有些利空,近幾年,太極集團只有在2016年進行了1.28億元的現金分紅。”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