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09:2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燃料電池概念近日備受追捧,全柴動力(9710,000,000%)11個交易日8次漲停。
燃料電池概念近日備受追捧,全柴動力(9.710, 0.00, 0.00%)11個交易日8次漲停。股價從1月11日開盤價4.9元/股漲至1月25日收盤9.71元/股,漲幅達98.2%,11個交易日市值增長17.8億元。
面對公司股價出現異常波動,全柴動力2周內6次發布有關股票交易異常的公告。并表示,其控股子公司元雋公司燃料電池業務尚處于研發試制階段,未批量生產,且對上市公司整體業務影響較小。
不過,在最新公告中,全柴動力坦言,2018年前三季度因公司產品銷售毛利下降,進而影響凈利潤下降。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柴動力凈利3671.23萬元,較上年同期6706.07萬元下降45.26%;扣非凈利為827.98萬元,較上年同期3269.77萬元下降74.68%。
與此同時,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全柴動力長期待攤費用達507.9萬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1020.41%,相當于同期扣非凈利的61.34%。
而公告顯示,這一長期待攤費用顯示主要為元雋氫能源租入廠房的裝修費用。但這一項目業務從2017年11月至今,尚處于研發試制階段,未批量生產。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國內內燃機市場正在縮小。氫燃料電池相比傳統汽油車或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而言具有巨大先天優勢,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此,傳統柴油機生產企業轉型過程中將會面臨嚴峻的資金、利潤壓力。
□本報記者吳婷
長期待攤費用占扣非凈利6成
作為中國內燃機行業排頭兵,全柴動力在官網中介紹其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及國內先進的產品試驗中心,具備年產50萬臺系列發動機的制造能力。并欲將依靠領先的產品與制造技術,打造百年企業。
然而,實際上,近年來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及內燃機排放環保等因素影響,國內內燃機市場正在縮小。
根據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內燃機工業銷售月報》按以往可比口徑數據,整體看來,2018年全國內燃機銷量相比上年有所下滑。2018年全年,柴、汽油銷量均為下降。柴油機銷售535.68萬臺,同比下降3.91%,汽油機銷售4666.06萬臺,同比下降8.68%。
數據顯示,從市場用途情況來看,車用內燃機降幅繼續擴大。2018全年,乘用車用內燃機銷量2124.21萬臺,商用車用內燃機307.55萬臺,工程機械用內燃機83.45萬臺,農業機械用內燃機369.18萬臺,船用內燃機2.53萬臺,發電機組用內燃機164.36萬臺,園林機械用內燃機322.84萬臺,摩托車用內燃機1791.50萬臺,通機用內燃機36.42萬臺;乘用車用、商用車用、農用機械用、發電機組用、園林機械用、摩托車用、通機用內燃機分別下降為6.30%、9.88%、3.28%、3.71%、9.71%、11.75%、11.98%。
與此同時,全柴動力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總資產減少0.5%,營收26.26億元,同比增長10.67%;凈利3671.23萬元,較上年同期6706.07萬元下降45.26%;扣非凈利為827.98萬元,較上年同期3269.77萬元下降74.68%。
對此,全柴動力表示,為應對產品升級和市場競爭,公司加大產品推廣促銷力度,從而影響產品銷售凈價下降;另一方面,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及人工成本增長等影響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兩方面因素導致公司產品銷售毛利下降,進而影響凈利潤下降。
不過,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長期待攤費用達507.9萬元,較2017年同期45.33萬元增長1020.41%。不難看出,長期待攤費也是導致公司扣非凈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柴動力表示,長期待攤費用增長原因,主要是元雋氫能源租入廠房的裝修費用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影響。
然而,資料顯示,這個元雋氫能源租入廠房的項目,即是2017年11月,全柴動力與兩名自然人股東共同出資設立的“安徽元雋氫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雋公司”),注冊資本4000萬元。
資料顯示,全柴動力以現金認繳出資3000萬元,占注冊資本75%,主營業務范圍為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燃料電池核心部件以及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元雋公司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天眼查數據顯示,元雋公司大股東全柴動力認繳3000萬元,目前實繳為1000萬,李海濱認繳750萬元,目前實繳出資為0,另一個股東陳軍認繳250萬元,目前實繳同樣為0,公司參保人數為1人。
顯然,對于全柴動力來說,燃料電池產業前途未卜,距離商用更是道路漫長,但長期待攤費用已過高地侵占了其凈利。
應收、存貨占流動資產近8成
市場縮小,全柴動力應收賬款、存貨也逐年增加。
以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2018年前三季度財報數據計算,2016年前三季度-2018年前三季度其資產分別為33.04億元、36.25億元、37.21億元,同期應收票據占資產比分別為7.6%、14.62%、15.7%;應收賬款占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3.67%、21.02%、22.2%;存貨占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3.95%、14.4%、16.23%。
同期,流動資產分別為22.42億元、24.84億元、25.51億元,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累計分別為14.95億元、18.14億元、20.14億元,三項指標累計占當期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66.68%、73.03%、78.95%。三年時間,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累計金額增幅達34.7%。
僅2018年前三季度,全柴動力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與2017年同期12.92億相比,同比增9.1%。
顯然,過去3年里,全柴動力主要流動資產比重呈現上升趨勢,企業資產規模在上升。
與此同時,2016年前三季度-2018年前三季度,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分別為11.84億元、15億元、15.5億元,同期總負債分別為14.03億元、16.68億元、17.48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占負債比重分別為84.39%、89.93%、88.67%。
同期,流動負債分別為13.1億元、16.14億元、16.88億元,占當期總負債比分別為93.38%、96.77%、96.57%。不難看出,全柴動力負債規模在上升,其流動負債也呈現上升趨勢。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整個行業先從汽油機逐步取代部分柴油機微卡市場,如今汽油機又被以鋰電池動力電池逐步替代,而氫燃料電池,相比傳統汽油車或鋰電池新能源汽車而言,在資源節約、環保排放、能量密度(續航里程)等方面,具有巨大先天優勢。但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因此,對傳統柴油機生產企業而言,轉型過程中將會面臨嚴峻的資金、利潤壓力。
市盈率遠超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全柴動力市盈率也明顯高于其他公司。
根據全柴動力披露,截至2019年1月25日,其市盈率(動態)為73.15,市盈率(靜態)為58.24。與同行業水平比較,上市公司云內動力(2.790, 0.00, 0.00%)(000903.SZ)、蘇常柴A(4.750, 0.00, 0.00%)(000570.SZ)、上柴股份(8.810, 0.00, 0.00%)(600841.SH)、濰柴動力(8.600, 0.00, 0.00%)(000338.SZ),市盈率(動態)分別為21.66、85.80、49.83、8.53;市盈率(靜態)分別為20.77、57.43、62.44、10.22。 根據中證指數發布的行業市盈率顯示,通用設備制造業的動態市盈率為23.91,靜態市盈率為27.02。全柴動力公司市盈率則明顯高于行業市盈率水平。
對此,全柴動力也提醒投資者,截至目前,燃料電池市場剛剛起步,距離商用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財富證券研報顯示,燃料電池汽車具有大功率、長續航的特點,因此由鋰電池受限于溫度較低帶來的充放電效率較低的問題可以在燃料電池上避免。從技術特點上來說,燃料電池系統更適合替代柴油機,鋰離子電池系統更適合替代汽油機,所以燃料電池汽車是純電動汽車的有效補充。
業內認為,目前國內燃料電池汽車主要瓶頸在膜電極、空壓機、儲氫技術等方面,未來3年-5年是燃料電池從技術研發轉向產業競爭的關鍵窗口期,其產業歷程或將滯后純電動汽車數十年,未來純電動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多元技術路線或將并存發展一段時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