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09:5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昔日藍田股份造假案主角瞿兆玉,正準備攜中國藍田總公司,重返A股。
昔日藍田股份造假案主角瞿兆玉,正準備攜中國藍田總公司,重返A股。東方金鈺(3.160, 0.29, 10.10%)(維權)近日公告,公司實控人趙寧及王瑛琰擬將二人合計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興龍實業100%股份轉讓給中國藍田。轉讓完成后,中國藍田將間接持有東方金鈺31.42%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中國藍田。
2月10日,上交所對東方金鈺控制權擬發生變更事項發出了問詢函,直指藍田本次收購的決策程序,及其資金來源和履約能力等問題,并要求公司在2月12日之前回復。這也是滬深兩市在農歷豬年發出的首封問詢函。
⊙記者 王雪青 ○編輯 祝建華
當A股市場還在咀嚼扇貝跑路、豬被餓死的“奇葩說”時,昔日藍田股份造假案主角瞿兆玉,正準備攜中國藍田總公司,重返A股。
在春節前最后一個公告日,曾有“翡翠第一股”之名的東方金鈺悄悄放出消息,公司實控人趙寧及王瑛琰擬將二人合計持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興龍實業100%股份轉讓給中國藍田總公司。轉讓完成后,中國藍田將間接持有東方金鈺31.42%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趙寧變更為中國藍田總公司。而中國藍田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瞿兆玉,正是昔日因造假退市的“農業第一股”藍田股份的原法定代表人。
這個信息披露時間選得格外小心——東方金鈺公告次日,股市不開盤,大部分媒體都放假了。即便如此,公司依然沒有躲過監管的視線,上交所2月10日對東方金鈺控制權擬發生變更事項發出了問詢函,直指藍田本次收購的決策程序,及其資金來源和履約能力等問題,并要求公司在2月12日之前回復。這也是滬深兩市在農歷豬年發出的首封問詢函,可見監管層對東方金鈺與藍田組合的高度敏感。
藍田復興?
欲買殼的“中國藍田總公司”(簡稱“中國藍田”),雖然不是當年那個造假退市的藍田股份,但二者互為關聯方,有著同一個法定代表人,關系千絲萬縷。
2001年,藍田股份被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劉姝威一紙《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的600字報告捅開了財務造假的窟窿,隨后,藍田股份退市打入老三板,變身“生態5”,而推舉藍田上市的農業部也受到牽連。
而今欲重返A股的中國藍田,是否仍然歸屬農業部麾下?東方金鈺2月1日晚公告稱,中國藍田于1989年3月6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前身為“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1998年1月變更為現名,目前注冊資本4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投資人為農業部。公司注冊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1號,法定代表人瞿兆玉。
“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1號”在哪兒?搜索下便知,這里正是“農業農村部”大樓。
上交所問詢函對此十分關注,要求東方金鈺、實際控制人趙寧以及中國藍田明確說明:中國藍田的實際控制人和股東構成情況;中國藍田為“農業部主管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具體含義,目前中國藍田與農業農村部的關系;以及中國藍田本次股權收購是否需要取得相關國資及主管部門批準,如是,請說明具體進展情況,如否,請說明原因和依據。
鑒于藍田股份的“前科”,上交所要求本次交易雙方說明,本次收購中,中國藍田的決策程序;瞿兆玉與中國藍田總公司和已退市公司藍田股份的關系,其是否存在被列為失信人或其他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中國藍田是否存在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
記者注意到,自稱曾帶領中國藍田重整旗鼓的董洪驛在公開信中表示:“由于歷史原因,洪驛嚴令團隊不準以農業部的名義做任何宣傳和社會商業活動,正視歷史,低調發展,知恥后勇,務實進取。”
中國藍田亦在官網表示,從2016年起,中國藍田總公司啟動新一輪資產重組和業務重塑,積極探索現代新型農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國藍田總公司正逐步發展成為一家以現代新型農業服務業為主營業務的大型國有企業,產業涵蓋傳統農業、實業投資、金融服務、前沿科技、生態環保、醫療健康、生物制藥、農業大數據、互聯網+農業等眾多行業和領域。
注意,上文提到的公開信,透露出了中國藍田近兩年的重要近況。
中國藍田疑似投靠假央企
網上流傳著一封《中國藍田總公司董洪驛公開辭職信》,落款為2018年11月1日。這封公開信如果屬實,則至少傳遞出兩點信息:其一,中國藍田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間的經營權歸屬中核恒通;其二,董洪驛帶領中國藍田闖過了艱難的一年,并且成果顯著,2018年4月起,瞿兆玉重新掌權,公司管理層人員隨后發生了變動。
董洪驛在文中表示:“2017年6月份中國藍田總公司將5年經營權簽約給中核恒通(北京)物資有限公司(簡稱‘中核恒通’),隨后中核恒通委托本人管理中國藍田總公司。面對停擺了十幾年、除了營業執照和公章以外一無所有(連基本戶都沒有)的公司,董洪驛率團隊自籌資金、日夜奮戰,從3人起步到2018年4月23日總公司發展子公司15家,控股公司70余家,合并資產總額150多億元,聯合信用企業主體評級AA+,銀行項目預授信100億元,企業綜合授信3億元。”
有意思的是,中核恒通是誰?這是2018年被央企誠通集團實名辟謠的“假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簡稱“誠通集團”)2018年7月20日發布了《關于中核恒通(北京)物資有限責任公司冒名工商登記事項的公告》,稱中核恒通通過提供虛假材料等手段,欺騙工商登記機關,將誠通集團下屬“中國物資儲運沈陽公司”變更為其股東,并利用該身份進行商業活動,嚴重侵犯了誠通集團合法權益,給誠通集團造成負面影響。
那么,中國藍田是否真的投靠了假央企中核恒通?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中核恒通包括黨委書記在內的多位高管均在中國藍田旗下的公司擔任高管。例如,天眼查顯示,中核恒通黨委書記、董事趙京京在中國藍田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藍田投資有限公司”擔任高管(經理),藍田投資成立于2014年11月,注冊資本為1億元。中核恒通的另一位前董事孫鳳剛,擔任“霍爾果斯藍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總經理,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6日,注冊資本2億元,由中國藍田總公司100%控股。
中國藍田與中核恒通的關聯更有法律文書為證。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張2018年11月12日簽發的裁判文書,南京子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原告)將中核恒通(被告1)與中國藍田總公司(被告2)一同告上法庭,要求返還原告借款本金4800萬元,以及利息670萬元。
雖然裁判文書未披露中國藍田與中核恒通的關系,但是二者同時作為被告,又是存在某種關系的一種佐證。
更有意思的是,子雨集團與中核恒通亦是“親密戰友”。江蘇子雨集團官網披露,中核恒通與江蘇子雨集團為戰略合作伙伴。2016年11月3日,中核恒通黨委書記趙京京在子雨集團黨支部掛牌儀式上發表了致辭。而江蘇子雨集團運營的P2P平臺互融寶,也由中核恒通擔當第一大股東。
中國藍田經濟實力如何?
鑒于上述情況,剛剛為5000萬元“兄弟”借款糾紛鬧上公堂的中國藍田,又有多少能力推動東方金鈺的債務重整呢?
上交所問詢函也提出,中國藍田在公告中承諾全力支持上市公司繼續推進債務司法重整,包括但不限于提供現金資金周轉、為新取得金融機構授信提供擔保增信等措施。請東方金鈺、實際控制人趙寧以及中國藍田明確說明:中國藍田目前財務狀況和主要經營數據,本次股權收購及擬承擔興龍實業債務的具體資金來源;中國藍田為上市公司提供現金支持和擔保增信的具體資金來源,是否具備相應的承諾履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金鈺控股股東興龍實業向廣東省深圳中院提交的債務司法重整申請已被立案,公司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如不能順利實施,公司將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同時,2019年1月16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東方金鈺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諸多風險因素疊加,東方金鈺與中國藍田的這次“攜手”,很難不被監管密切關注。
藍田退市16年,它給A股市場留下的傷疤和警示猶在,本次中國藍田若要登陸A股,市場需要看到藍田更大的誠意。
責任編輯:陳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