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14:17 | 來源:未知 | 作者:號外財經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
?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作為當地“三農”的金融主力軍,廈門農商銀行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認真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精神,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重點在小微、“三農”領域持續發力,不斷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打造“接地氣”銀行。
黨建引領“雙百工程”見成效
? ? ? ?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長期以來,廈門農商銀行以黨建為“火車頭”,增強政治擔當、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在“黨建+”模式的指引下,鍛造出一支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的農信“鐵軍”。其中,2013年,該行率先推出了“雙百工程”。通過選派優秀支行行長和經驗豐富的員工赴廈門各區(街道)、村(社區)和企業掛職或擔任金融助理,他們不僅在化解農村社會矛盾、提升基層干部金融素養、提供創新金融服務等方面,為基層一線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時也肩負了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宣傳員”、金融方案“策劃者”等身份,是落實政府支農惠農政策的金融橋梁。截至2018年12月末,該行黨委已選派258名干部員工赴261個村居、47個企事業單位掛職,覆蓋全轄6個行政區、18個鎮街。
2018年,根據廈門市委組織部相關文件精神,該行“雙百工程”金融助理納入村(居)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推出“百名金融助理察百村”,由該行金融助理以第三方的身份全程觀察和監督村居換屆選舉,這是該行進一步落實“雙百工程”的有效舉措。
下一步,該行還將進一步豐富“雙百工程”的實施內容,完善“小區金融助理”工作。屆時,更多廈門農商銀行的黨員們將參與進社區建設與管理,“讓組織找得到黨員,讓黨員找得到組織,讓群眾看得到黨員”。
回歸本源優先保障資金供給
? ? ? ?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行業的立業之本。廈門農商銀行圍繞回歸本源、專注主業、聚焦普惠的要求,主動把信貸服務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做優增量、盤活存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嚴格控制大額貸款、異地貸款、關聯貸款,找準服務民營、涉農經濟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深入挖掘信貸業務新的增長點,奮力搶占業務制高點。該行提出,新增信貸資金要優先用于“三農”、小微企業、民生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確保涉農、小微及民營企業貸款穩定增長,貸款增速和占各項貸款比例符合監管要求。
2018年,該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債券發行規模30億元,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大小微貸款的信貸投放精神,用足用好小微企業金融債資金,資金主要用于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滿足小微企業靈活使用資金及降低資金成本的需求。
2018年,該行再次在由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廈門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原中國銀監會廈門監管局聯合開展的評選中,獲得“廈門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優秀機構”榮譽稱號。
金融創新產品服務更加多元
? ? ? ? 著眼于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癥結,廈門農商銀行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和定位,不斷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有針對性地提供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對金融多元化的要求。為解決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融資難、擔保難、融資貴問題,廈門農商銀行聯合市知識產權局、市財政局及保險公司、擔保公司、評估機構等,共同推出了知識產權貸款系列產品。去年9月,全市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知保貸在該行成功落地,實現了以“政府銀行保險評估公司”組成風險共擔的融資新模式。截至2018年12月末,該行發放知保貸3筆共600萬元,知擔貸2筆共1400萬元。
該行運用數據分析及互聯網技術進行評分評級和預授信,開發了手續簡便、快速獲批、自助循環的無紙化、免擔保“農e貸”產品,通過整村白名單方式批量為村居民發放線上貸款,大大便利了村居民的金融生活。為盤活“三農”資產的抵質押方式、拓展抵質押物范圍,該行于2018年4月推出了“富民貸”產品,一定程度上激活農村資產,拓寬“三農”客戶貸款渠道,促進農民創業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發展。首筆“富民貸”以農戶安置房作為資產,增加第三方提供有效擔保,解決了原自建房、安置房、股權等非標準抵押物融資難的問題。
此外,該行還與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共同聯合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2018“創客中國”大賽(廈門賽區)暨第四屆“白鷺之星”創新創業大賽,積極扶持有潛力的初創型企業,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濃厚氛圍,并獲評“2018年廈門市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優秀組織獎”。
文化先行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 ? ? ?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不能丟了文化之魂。近年來,廈門農商銀行依托“雙百工程”及精準建檔基礎工作,繼續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優化信用環境,助力打造講信用、重誠信的鄉村文化氛圍。? ? 2018年,該行依托省聯社信用單位評定及年審的系統,借助科技更好地實施信用單位建設工作,依托客戶信息采集系統,在完善村(居)人口基數信息等基礎上進行精準建檔,提高貸款覆蓋面,提升信用戶占比,評定出更多的信用單位,對信用戶推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服務優質的“三優”服務。目前該行在全市評定的各級信用單位達110家(其中信用鎮2個、信用街道4個、信用村48個、信用社區55個、信用農場1個)。
同時,該行推動農信文化走村入戶,豐富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自2016年起,該行與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合作,開啟“金融+文藝”宣傳模式,每年推出逾百場惠民演出,以健康向上的曲藝文化傳播正確的金融知識,培育文明鄉風。雙方合作編排的具有金融特色的高甲新戲,創新“送金融知識下鄉”新模式,將政府的支農惠農政策、金融知識及特色金融服務通過戲劇的形式,傳達給基層村居群眾,提升基層村居群眾的信用意識、金融安全意識。去年,針對我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宣傳活動的需要,雙方結合網點一線經驗編排了小戲《套路》在全市各社區村居巡回演出,深受群眾好評。
2018年由該行總冠名的廈門市村居籃球賽,是我市最大規模、競技水平最高的民間籃球賽事。借助這一個有濃厚群眾基礎的平臺,通過“金融+體育”的活動,以更親民、更生動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識、踐行普惠金融,以更專業、更多維度的金融服務惠及更多的用戶需求,創新業務模式,為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發展及城鄉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營造風清氣正、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
展望2019:堅定服務“三農”支持民企發展
? ? ? ?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紅色農信誕生90周年。廈門農商銀行將堅定服務“三農”的初心和使命,堅守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深耕本土、重心下移,以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實體經濟、支持民企發展為主線,持續當好農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主力軍。? ? 其中,該行將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把信貸資源向農業農村傾斜,優先安排信貸規模,持續加大涉農、小微及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確保涉農、小微及民營企業貸款穩定增長。同時,大力推進陽光信貸工程,落實一次性告知、服務承諾和監督制度,推行“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機制,進一步提升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提升精細化定價能力,靈活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專項金融債等工具,盡可能為“三農”和小微企業減費讓利。
此外,該行還將順應互聯網金融“跨界化、移動化、場景化”趨勢,加快線下業務向線上轉移,優化業務流程,為客戶提供自助化、自動化的全新服務體驗。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深入挖掘、分析農戶、涉農企業、小微企業等經濟主體的金融需求,打造一批服務鄉村振興的拳頭產品,打造一批支持民企發展的靈活產品,打造一批助力創業致富的普惠產品,打造一批零售客戶需要的便捷產品,有效滿足“三農”、小微及實體經濟的全方位、多層次金融需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