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1 09:35 | 來源:號外財經 | 作者:米萊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供給側改革讓水泥行業全線飄紅,整個行業利潤達到1546億元,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海螺水泥(600858)近三年的收益更是呈百億級的增長,真所謂賣房子不如賣水泥。
《號外財經》米萊/文
2018年供給側改革讓水泥行業全線飄紅,整個行業利潤達到1546億元,水泥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海螺水泥(600858)近三年的收益更是呈百億級的增長,真所謂賣房子不如賣水泥。
2018年前三季度凈利超萬科3.36倍
海螺水泥在1月上旬發布了業績預增公告,公告稱受益于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積極影響,市場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公司產品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較大,使得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上升,預計2018年公司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26.84億元—158.55億元,同比增幅在80%—100%。
(截圖來自公司三季報)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號外財經》查閱公司2017年財報數據可知,公司當年凈利潤為158.55億元,取預增下限計算,保守估計2018年海螺水泥實現凈利285億元。如果這么說你還沒有概念,那么我們再拿前三季度財報數據來看。
2018年1—9月,海螺水泥營收777.92億元,同比增55.4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7.16億元,同比大增111.2%,扣非后凈利潤為202.81億元,同比增149.09%。比同期賣房子的萬科多掙了63.35億元,凈利潤率是萬科的3.36倍。
利潤狂奔的背后環保質控成隱憂
海螺水泥在向百億級利潤體量狂奔的道路上,負面新聞不斷。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發布《關于2018年度房建與市政工程主要建筑材料進場復驗檢測結果情況的通報》,海螺水泥旗下的“海螺”牌共有6個批次產品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上,占不合格水泥批次的12.0%。
在2月24日,生態環境部網站發布《2018-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情況(2019年2月23日)》顯示,污染源名稱為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出現在問題名單之中。該企業問題類型為未落實大宗物料錯峰運輸要求。生態環境部通過督辦問題清單交辦相關市、縣(區)人民政府依法調查處理。
《號外財經》通過天眼查工商注冊信息顯示,禮泉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10日,海螺水泥持股100%,認繳出資4.8億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保問題一直是生產型企業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國家對污染企業零容忍,遭遇關停的企業不在少數。國內部分地區的水泥市場更是出現了有錢也買不到的“斷供行情”,部分區域水泥價格達到600元/噸。這也是近年來水泥價格水漲船高的原因之一。
行業產能過剩“瘋狂水泥”還能牛多久
水泥行業一直處于產能過剩之列,雖然2018年大多數水泥企業盈利狀態良好,整個行業的盈利水平也刷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的結果來看,造成水泥價格上漲的原因是因為石料供求關系的改變,芬煤灰和燃料等原材料價格都在漲,同時北方冬季導致當地水泥廠停產,市場供不應求等,并非行業良性發展。加上目前整個行業因為呈區域性特點,企業自行限產等因素,使得價格推高,這些都吃的壟斷紅利。
有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前十大水泥企業集團熟料產能集中度已從2016年的54%提升至57%;各區域競爭格局也逐步趨于穩定,目前全國各區域已形成較高區域市占率,2017年各省市前五大水泥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基本已達60%及以上水平。在供給側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大環境下,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現狀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市場在經歷一波瘋狂上漲之后,終究會回到價值常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