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 05:0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李春蓮 | [房地產]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普萊德凈利潤虧損2.19億元,因收購普萊德100%股權而形成的商譽存在大額減值跡象,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為38.48億元。
近日,東方精工與其子公司普萊德的矛盾愈發尖銳,雙方各執一詞,互稱對方“拒絕溝通”。5月6日,普萊德召開2018年經營業績真相媒體說明會,主題為業績“被虧損”,管理怎背鍋?普萊德多名高管在現場表示:“我們是從東方精工發布年報后,才知道自己虧損的。”
當晚,東方精工隨即發布公告稱,上述媒體發布會及管理人員聲明的內容存在諸多誤導性內容,與實際情況不符。
5月8日晚間,東方精工再次發布公告稱,普萊德北京和溧陽的服務器遭受黑客攻擊,暫無法評估此事件對普萊德正常業務經營以及經營和財務資料完整性可能產生的影響。
東方精工與普萊德已陷入互相隔空喊話的窘境,局面僵持不下。
實際上,東方精工2016年收購普萊德后,一度業績大增,僅僅三年多,雙方何以鬧得如此不可開交?究竟是誰“拒絕溝通”?誰又在背鍋?
實際盈利3.4億元?
卻“被虧損”超2億元?
東方精工與普萊德之間的矛盾公開化,始于其4月17日發布的2018年年報。
年報稱,2018年普萊德凈利潤虧損2.19億元,因收購普萊德100%股權而形成的商譽存在大額減值跡象,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為38.48億元。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東方精工的年審會計機構,在出具的東方精工年度審計報告及財務報表中也予以確認:普萊徳2018年凈利潤為虧損2.19億元,離2018業績承諾金額差了6.40億元。
東方精工認為,由于行業補貼退坡引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銷售價格持續下跌,且普萊德重要的商用車客戶的進一步流失,在內外因素綜合影響下,商用車營業收入占比從2016年的40%下降到2018年的5%左右;商用車毛利率從2016年的23%下降到2018年的9%左右。
但是,對于東方精工這一論斷,普萊德方面堅決否認。
普萊德副總裁楊槐在說明會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三年,公司表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2016年-2017年均實現了重組時的業績承諾,2018年普萊德應承擔的業績承諾義務為4.23億元,雖然受到行業補貼政策的影響,普萊德管理層認可的2018年凈利潤也完成承諾利潤指標的近80%。
也就是說,普萊德2018年實際盈利3.4億元,并不是東方精工年報中所稱的虧損2.19億元。
因此,普萊德管理層認為,公司不具備大額商譽減值的前提和條件,且在立信和東方精工對普萊德報表做出審計調整和計提大額商譽減值后,普萊德管理層多次書面要求與立信、東方精工方面進行溝通,并提出了希望通過與管理層相關方訪談等方式,積極溝通、解決存在的分歧,但是立信和東方精工一直回避溝通。
除了上述有關普萊德是否盈利的“羅生門”,東方精工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還指出,雙方之間的主要分歧還包括但不限于關聯交易定價不公允、產品質量保證金計提不充分、部分收入缺乏真實性和商業實質。
但普萊德對此也存疑,稱公司2018年與2016年、2017年的業務模式并未存在重大差異,東方精工年報中所說的關聯交易、返利和質保金等事項也都一直存在,但是東方精工和立信會計師在2016年、2017年并未對相關事項進行所謂的調整。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向記者表示,年報數據由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后發布,上市公司與子公司是否協商一致并不影響年報的發布。但是,另一方面,從子公司的強烈反映來看,上市公司年報數據是否真實、準確、完整,上市公司關于商譽大幅減值的會計處理是否合理,確實存在疑問。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子公司業績的專項審計應當盡快進行。
業績補償或為矛盾根源
與原股東存重大利益沖突
雙方的矛盾還要追溯到三年前。
2016年7月份,東方精工斥資47.5億元從北大先行、寧德時代、北汽產投、福田汽車和青海普仁等5位股東手中購買普萊德100%股權。
當時,新能源汽車風口正旺,原主營業務為瓦楞紙包裝設備的東方精工也被認為是踩在了風口上。完成對北京普萊德的收購之后,其凈利潤從2016年的數千萬元增至2017年的4.9億元。
但同時,普萊德原股東北大先行、寧德時代等交易方也承諾,北京普萊德2016年至2019年經審計累計扣非凈利潤不低于14.98億元,其中2016年不低于2.5億元、2017年不低于3.25億元、2018年不低于4.23億元、2019年不低于5億元。
按照東方精工和立信的測算,普萊德2018年的業績承諾沒有達成,原股東應補償總金額為26.45億元。
普萊德的原股東福田汽車和寧德時代在東方精工發布上述年報數據后,立即發布公告并對東方精工年報中的相關事項進行了否認。
福田汽車就表示,不會認可東方精工計算的補償金額,并稱其嚴重誤導投資者,公司應履行的利潤補償責任存在不確定性。
5月7日晚間,東方精工再次發布關于對深交所《2018年年報問詢函》回復的公告稱,目前公司與普萊德原股東對經立信會計師調整的普萊德2018年經營業績存在重大爭議,其實質是對普萊德原股東(業績承諾方)的業績賠償義務存在爭議。
但是,普萊德方卻稱,公司重組之前的原股東,因為承擔業績補償,及減值補償業務,原股東對上述東方精工及立信會計師的種種不當行為,多次通過郵件、加蓋公章等書面函件、電子郵件等方式,表示嚴重不認可及嚴重聲明。但東方精工未履行信息披露業務,一直未對上述原股東的不同意見進行任何形式的公告。
目前來看,短期內,雙方恐難對業績補償金額達成一致。
對于如何解決分歧,東方精工在回復深交所時表示,按照《購買資產協議》和《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利潤補償協議》中的約定,公司與普萊德原股東可以共同指定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進行復核并按照復核的結果協商解決利潤補償問題。
普萊德財務總監劉彤向記者表示:“根據此前的協議,如果有爭議,是可以提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復核。如果對復核還有爭議,就打仲裁。但目前普萊德審計報告壓根沒有出具,審計意見都沒有,如何談復核,復核什么?”
雙方僵持不下
隔空喊話或兩敗俱傷
事態演變至今,東方精工在多份公告中都提到,普萊德一直“拒絕溝通”。但普萊德卻稱苦于沒有渠道發聲,不得已才召開說明會向媒體澄清。
根據東方精工公告稱,公司從2018年11月份到2019年4月1日普萊德召開董事會,共與普萊德以及有關股東溝通了9次。本所會計師繼續與普萊德原股東及其委派的管理層溝通審計調整事項,但普萊德原股東及其委派的管理層仍拒絕接受審計調整建議,普萊德原股東委派的管理層仍認可2019年2月27日提供的財務報表,但仍然拒絕在此財務報表上簽字。
對此,劉彤在發布會上很無奈地表示:“一直沒見到財務報表,我簽什么字呢?!我們是從東方精工的年報上知道自己虧了2億多元。”
楊槐也表示,普萊德管理層在2018年審計過程中一直積極配合,并保持與上市公司和立信的積極溝通,管理層已經將普萊德2018年的財務報表及相關審計資料及時配合提供給東方精工及立信,并全面配合立信對普萊德進行的2018年年度審核工作。但是,東方精工和立信在提出所謂的審計調整事項后,一直拒絕普萊德管理層提出的訪談、溝通等要求,致使相關的分歧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普萊德《2018年的審計報告》一直無法出具。
從雙方的表態來看,可謂各執一詞。如此僵持不下,到底誰在拒絕溝通?誰在說謊?
東方精工回復深交所時表示,由于2019年尚處于普萊德原股東的業績承諾期,因此,普萊德的日常經營管理目前仍由普萊德原股東委派的管理層負責。鑒于目前公司與普萊德原股東及其委派的管理層仍未就2018年普萊德經營業績存在的重大爭議達成一致,不排除未來雙方在短期內無法達成一致的可能,上述爭議將有可能持續甚至進一步升級,將可能產生公司對普萊德失去有效控制的風險。
實際上,東方精工和普萊德持續僵持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互相傷害”,最終的結局恐怕會兩敗俱傷。
“目前已經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融資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普萊德副總裁周啟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投資以及產業線建設都已經擱置。
而自從雙方矛盾爆發以來,東方精工股價大跌。4月29日和4月30日,東方精工跌停。5月6日,股價下跌9.54%。截至昨日收盤,東方精工股價為4.61元/股,下跌3.15%。自4月底以來,公司股價已經下跌近20%。
有投資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普萊德目前仍具有一定的產業鏈優勢來發展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如果持續劍拔弩張,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份,普萊德與核心材料供應商(寧德時代)、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制造商(北汽新能源)簽署了三方的戰略合作協議。該協議將普萊德未來5年核心原材料的供應、產品銷售、研發等均做出約定,確保普萊德公司未來5年業績保持穩定增長。
而東方精工在年報中提到普萊德核心優勢的時候也提到,普萊德的動力電池系統屬于高度定制化產品,一旦下游整車廠商選定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不會輕易更換,高黏性的客戶屬性保證了普萊德與北汽新能源、福田汽車、中通客車、北京現代、青年客車等主要大客戶始終保持著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