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6 00:26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趙學毅 | [視頻]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市場助力科研成果轉化、科創企業攻堅新技術,資金鏈、產業完善,以及人才引進、業務拓展、營商環境改進等等,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樣,我們對科創板公司的關注、服務與調研...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云上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今天,7月22日,是首批科創板“25星宿”周歲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很榮幸發布一個報告——《2020科創領軍者77問》。
????????從報告名字上,大家就能猜到,報告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沒錯,早在3個月前,證券日報“科創板調研組”成立,通過反復研討,我們從八個方面,擬定了77個問題,最終形成一張問卷。隨后,我們將這個問卷發送到百余家科創板公司董事長手里。這些董事長們抽出寶貴時間、認真填上了答案,然后一鍵提交。在這里,我要衷心感謝參與問卷作答的科創領軍者們,是您們殫精竭慮,給出了科創板的生存現狀,也是您們給出了我國科創板公司第一份體檢單。
????????隨后的兩個月,我和我的同事們如獲珍寶,開始研究分析這些承載著赤誠與責任的答卷。有了這些新鮮的、還頂著“露珠”的食材,我們沒有理由不全力以赴做出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報告完整呈現的那一天,“科創板調研組”成員都內心激動,又滿懷忐忑,激動的是歷經3個月的報告終于呱呱落地了,忐忑的是不知有沒有缺憾,有沒有失真。實際上,我很篤定,《2020科創領軍者77問》是極為客觀、極為真實的,因為它是來自一線的調研,這個報告拒絕空談和務虛,結論是實實在在的。
????????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這個報告,看看最真實的科創板。
????????第一部分,我們抓取的是科創板公司的生命線——資金鏈。大家都知道,資金鏈是企業的生命線,如果不能做好資金鏈管理,企業立刻會遭遇生存危機,尋求發展也就成為“美夢”一場,一觸即碎。對于科創企業來說,由于研發投入大、周期長的特點,對資金的渴望更為強烈。當我們問及“貴公司目前資金鏈是否緊張?”時,不足5%的科創企業坦承,資金鏈處于緊張狀態;其余95%的科創板企業表示資金鏈沒有可擔心的。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市場化定價下,科創板公司普遍出現了“超募”情形,錢包還是比較鼓的。得到這個結論,我們心里踏實了許多,只要資金充分,科創板公司就如同加滿油的汽車,下一秒,一踩油門,就能風馳電掣。
????????在這一部分,我們還能清晰了解到,科創板公司有過多的資金閑置,這或許是“情非得已”,但即便如此,科創板公司也需要解決資金管理問題,需要盡快提高資金的盈利性和流動性。通過這部分的調查,我們還聽到了科創板公司內心的呼喚,那就是“減負”“降稅”,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科創板公司期盼政府能切實協調好銀行為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領略資本力量賦能科創板公司后,我們再探究科創板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人才與技術,檢驗企業科創屬性的成色,這便是我們報告的第二部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上交所數據顯示,2019年度科創板公司共計投入研發金額117億元,增幅23%,研發費用率平均為12%。我們此次調查問卷顯示,有1/3的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超過15%,另有19%的公司研發投入占比超過10%。像這樣的調查數據,我們的報告舉不勝舉,且每個問題的解析都做到了圖文并茂。可以說,大多數科創板公司十分重視研發投入,“硬科技”特色明顯,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明顯高于其他市場板塊,板塊集聚效應正在形成中。
????????不過,在談及國內產業技術水平與海外相比有多大差距時,我們的企業家們表現出令人感動的倔強和擔當。經歷過被別人“卡脖子”的窒息苦痛之后,科創領軍者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國的科創企業如果沒有“硬科技”實力,如果站不起來,就永遠走不出國門,永遠沒有話語權,永遠是別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便利的存在。所以,我國一代科技先行者們,可謂“砥礪復興之志,永葆赤子之心”,正堅定信心,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歷史、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不過,他們也在呼吁:國家能否統籌協調產業鏈?能否增加政策支持力度?能否增加稅收優惠?能否減少行業行政審批流程?
????????我們也將把這些寶貴意見通過內參等形式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
????????不得不承認,我國高技術企業發展面臨著起步晚、發展遲、底子薄等困境,不少行業的科研水平還處于初期階段,技術集約化程度不強,自動化程度不高。我們就此發問:企業創新研發最希望獲得哪些幫助?銀行融資方面需要獲得哪些貸款支持?企業對當地政府的相關審批有哪些改進需求?等等。報告第三部分,完整呈現了科創板公司的真實營商環境,徹底激發了科創領軍者們的“小私心”,相信,更接地氣的寬容政策呼之欲出!
????????在座的各位嘉賓,云上的朋友們,您可曾知曉,有多大比例的科創板公司未能實現全產業鏈?又有多少科創板公司被產業鏈的上下游絆住腳?在當前A股乘風破浪刷新高點時,有多少企業對自己的股價還不滿意?北京擁有巨大的虹吸效應,又有多少科創企業打算“進京”拓展業務?企業解決人才之困需要什么政策支持?解決住房、落戶,還是子女教育?
????????在人才引進調研上,我們來對比這兩張圖片:左邊是科創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涉及的詞頻分析;右邊是科創企業解決人才之困的詞頻分析。
????????這兩張圖片告訴我們:“人才”是突破技術瓶頸的第一關鍵因素,其次是“研發”和“力度”,再就是“政府”和“資金”;“人才”是科創板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人才引進關鍵是“政策”和“落戶”,還有“子女”“就學”,加大優秀人才落戶政策和子女教育等政策的扶持,是解決“人才”問題的核心。
????????其他問題的答案都在報告的后半部分,在這里,我不一一呈現了,還請大家走進報告中一觀究竟。
????????親愛的朋友們,資本市場助力科研成果轉化、科創企業攻堅新技術,資金鏈、產業完善,以及人才引進、業務拓展、營商環境改進等等,都不能一蹴而就。同樣,我們對科創板公司的關注、服務與調研,也不會淺嘗輒止。今天,我們在這里發布《2020科創領軍者77問》這一報告,明年,后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證券日報會與科創領軍者們一路同行,不斷壯大“科創板朋友圈”,定期發布科創企業體檢報告,期待著您的期待,關注著您的關注。
????????風起東方,百舸(gě)爭流。最后,我衷心祝愿科創板企業充分展現示范效應、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大幅提升對接資本市場的力度與廣度,助力中國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在科創領軍者的帶領下,科創企業前浪激揚,后浪蓬勃,一起匯成科技創新的巨浪,涌向中國夢的“星辰大海”。
????????謝謝大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