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1 09:0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年報顯示,和元生物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療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提供基因治療載體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務,以及為基因藥物的研發提供IND-CMC藥...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股票剛解禁,和元生物就遭遇了股東們的減持。該公司在上市當年就出現業績“變臉”,凈利潤出現大幅下降,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出現虧損。面對下游需求減弱以及競爭對手的“合圍”,和元生物未來將如何突圍?
業績“變臉”股東紛紛減持
5月30日晚間,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元生物,688238.SH)發布公告,近日該公司收到股東倚鋒九期發來的《關于股份減持進展的告知函》,截至2023年5月29日,倚鋒九期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為409萬股,占減持計劃實施前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8298%。
今年3月30日,和元生物發布公告,因自身運營管理需求,該公司股東倚鋒九期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8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1.6596%。
截至此次減持計劃實施前,和元生物的股東倚鋒九期持有公司股份818萬股,占減持計劃實施前公司總股本的1.6596%,其一致行動人倚鋒十期持有公司股份1862萬股,占減持計劃實施前公司總股本的3.7746%,以上合計持有公司股份2680萬股,占減持計劃實施前公司總股本的5.4342%。
和元生物于2022年3月登陸科創板,其股份于今年3月23日解禁。《電鰻財經》注意到,除了上述股東外,該公司的另一股東華睿盛銀及其一致行動人也于3月30日計劃在未來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148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3%。
截至上述減持前,華睿盛銀、諸暨富華、華睿胡慶余堂、華睿火炬、華睿嘉銀、華睿新銳為一致行動人,合稱“華睿盛銀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和元生物股份3387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6.8671%。
年報顯示,和元生物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療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于為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提供基因治療載體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CRO服務,以及為基因藥物的研發提供IND-CMC藥學研究、臨床樣品GMP生產等CDMO服務。
2022年,和元生物的收入來自生物醫藥,其中,23%的收入來自基因治療CRO業務,75%的收入來自基因治療CDMO業務,2%的收入來自生物制劑、試劑及其他。
在上市之前,和元生物連續兩年保持業績大幅增長。從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486萬元、2667萬元和4099萬元,同期增速分別為-32.06%、176.49%和53.69%。
然而,在上市當年,和元生物就出現了業績“變臉”,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億元,同比上升了14.26%;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903萬元和3080萬元,同期增速分別為-28.07%和-24.87%。
對于業績“變臉”,和元生物解釋稱,2022年度,由于全國疫情特別是上海地區疫情的暴發性及間斷式影響,以及宏觀經濟市場環境低迷,報告期內公司在市場業務拓展、產能擴建、項目交付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營業收入和利潤短期內出現一定波動。其中,第二季度因上海實行嚴格的疫情管控政策,物流不暢、封閉管理等應急狀況較大影響了CRO業務增長,同時致使企業防疫成本大幅增加;第四季度隨著疫情管控趨嚴后的全面放開,業務開展受阻明顯,后期人員出現大面積集中感染,導致較多CDMO項目交付延遲,同時臨港產業基地由于投產在即增加大量儲備人員,導致運營成本大幅增長,使CDMO業務毛利有所下降。
下游需求減弱 還遇競爭對手“合圍”
2023年第一季度,和元生物業績仍處于衰退中,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079萬,同比下降了57.89%;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174萬元和-3297萬元。
事實上,和元生物的業績下降與下游細胞基因療法(CGT)行業的需求減弱有直接關系。據行業媒體深藍觀報道指出,2022年細胞基因療法(CGT)領域投融資金額降低26%,事件數量降低約49%,醫藥行業大環境的景氣度極大影響了CGT行業玩家的融資;同時,有CGT業內的Biotech創始人也提到,CGT Biotech的融資環境較前兩年冷了下來,機構出手變得更加謹慎。
行業頭部企業藥明康德旗下的藥明生基作為CGT CDMO在全球占據超過6-7%的市場份額,其發展情況對行業參與者具備很強的參考意義。
藥明生基的經營數據顯示,2022年,該公司代表CGT CTDMO的Wu Xi ATU營收為13.08億元,同比增長27.44%,但其盈利能力數據不佳,毛利率為-6.68%,同比下降4.65%,且遠低于其他業務線25%-40%的毛利率。
除了因下游遇冷而導致需求減弱外,和元生物還遇到眾多強勁對手的競爭。從資源儲備、人才培養以及業務規模上,該公司面臨藥明生物、金斯瑞生物、博騰股份等制藥CRO/CDMO公司的競爭。這些頭部公司持續擴大在基金治療CRO/CDMO的投入,和元生物想要突圍,不止是要通過上市來補足資本實力,更需要全方位的提升自身。
從2018年至2020年,和元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2026.77萬元、2379.86萬元和2198.26萬元,絕對金額仍較小。2021年和2022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362萬元和3483萬元,同期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3%和11.96%。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