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10:1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報告期內(2020年度到2022年),鼎鎂科技營收分別為127,638.81萬元、181,215.67萬元、187,321.07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2,931.96萬元、20,998.49萬元、19,656.50萬元。與行業可...
《電鰻財經》文/林妍
7月6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委員會2023 年第 61 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公告顯示鼎鎂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鎂科技”)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該公司首發上市申請未獲通過。《電鰻財經》注意到,鼎鎂科技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情況、薪酬在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間分配的依據是否充分等問題在上會當天被重點關注。此次,鼎鎂科技擬公開發行數量不超過1.2億股,擬投資項目的投資總額約為14.06億元,擬投入募資約12.86億元。其中,8.84億元用于輕量化新材料生產、研發建設項目,2.53億元用于鋁合金輕量化新材料生產線技改項目,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7月15日,上交所發布公告,決定對鼎鎂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請予以終止審核。
應收賬難收回存貨占比高
據6月29日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上會稿),隨著公司銷售規模不斷擴大,應收賬款余額有所增長。報告期內(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33,476.69 萬元、34,535.60 萬元和 30,109.3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23%、19.06%和16.07%。
雖然公司稱主要客戶信譽度較高,回款記錄良好,應收賬款質量較好,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重穩定,賬齡在 1 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余額占比在 99%以上。但是,如果未來公司主要客戶的財務狀況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可能會導致公司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對公司的資金周轉和經營發展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此外,隨著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存貨規模也整體呈現出上升趨勢。各報告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1,576.55 萬元、29,154.94萬元和25,712.73
萬元,占資產總額比例分別為 14.90%、17.49%和 13.85%。
存貨規模的擴大對公司的存貨管理和資金周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下游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或者公司未能有效進行存貨管理,可能會導致存貨發生跌價損失,從而對公司當期資產狀況與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營收規模小但銷售管理費用率高
報告期內(2020年度到2022年),鼎鎂科技營收分別為127,638.81萬元、181,215.67萬元、187,321.07 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2,931.96萬元、20,998.49萬元、19,656.50萬元。與行業可比公司相比,營收規模還相對較小。報告期內,同行業可比公司營收平均值為225,377.44萬元、367,451.56萬元、464,987.06 萬元,鼎鎂科技與之相比要低不少。
尤為注意的是,鼎鎂科技銷售額近三分之一來自海外,報告期內,其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銷售(含港澳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26.72%、29.00%、31.54%,主要為中國臺灣和歐洲地區,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按照此趨勢,未來海外銷售額極有可能進一步增長,但當前國際局勢并不樂觀,且變幻莫測,在海外銷售額增加的同時,鼎鎂科技的營收風險無疑也在增加。
從鋁材產量來看,鼎鎂科技為4.29萬噸,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和勝股份6.70萬噸、鑫鉑股份18.04萬噸、亞太科技24.44萬噸。
雖然營收規模相對較小,但鼎鎂科技比較“舍得”在銷售、管理上投入。報告期內,其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均較高,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62%、1.36%、1.37%,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0.78%、0.61%、0.41%);其管理費用率4.51%、4.69%、4.56%,同樣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3.23%、3.05%、2.90%)。
或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的鼎鎂科技的首發反饋意見,反饋意見主要包括及其他問題等共計40個問題。
招股書顯示,鼎鎂科技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高于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銷售費用中售后質量補償款逐年減少,管理費用中職工薪酬逐年上升,其中主要受管理人員人數增加、計提績效獎金和用工補償費用等因素影響;2020年度相比2019年度研發費用增加1849.16萬元,主要原因系2020年發行人新增15個研發項目,研發投入增加所致。針對上述情況,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要求說明售后質量補償款的具體影響因素和支付條件、對應客戶及銷售金額,補償款支出與銷售規模的匹配性。同時結合各期具體的研發項目及進展,補充披露研發領料數量及單位成本情況,直接投入費用逐期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研發投入與項目進度是否配比,是否存在研發費用資本化的情況。鼎鎂科技回復稱:公司合作研發事項的合作目標明確,研發模式合理,費用承擔與研發成果權力歸屬的約定清晰、完善,不存在爭議或潛在糾紛之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在報告期內分別為 5.92%、4.12% 和 3.64%,下滑明顯。并且2022年研發費用率已經低于行業平均值4.1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