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0 14:04 |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一提的是,澎立生物在IPO前,就已獲得明星資本的青睞,公司估值最高曾達到超32億元。不過,在IPO時,澎立生物估值出現縮水,此次交易公司最新的估值情況值得關注。此外...
未實現科創板上市的澎立生物醫藥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澎立生物”)仍執著于資本市場,選擇繞道被科創板公司奧浦邁(688293)并購來實現曲線上市。目前,奧浦邁重組預案已出爐,公司將于2月10日起復牌。
值得一提的是,澎立生物在IPO前,就已獲得明星資本的青睞,公司估值最高曾達到超32億元。不過,在IPO時,澎立生物估值出現縮水,此次交易公司最新的估值情況值得關注。此外,在重組預案中,奧浦邁披露了澎立生物的最新業績情況。2023年,澎立生物業績出現小幅下滑。2024年1—11月,澎立生物凈利較2023年全年尚有一定差距。
截圖來自于奧浦邁公告
擬被奧浦邁全資控股
停牌超半個月,奧浦邁于近日披露了重組預案,公司股票也將于2月10日起復牌。奧浦邁此次重組標的,正是此前科創板撤單企業澎立生物。
奧浦邁公告顯示,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向PL HK、嘉興匯拓、紅杉恒辰、上海景數、谷笙投資等共31名交易對方購買澎立生物10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澎立生物曾有一段科創板IPO的經歷。上交所官網顯示,澎立生物科創板IPO于2023年3月27日獲得受理,同年4月18日進入問詢階段。經歷一輪問詢后,澎立生物最終作出了撤單的決定,公司科創板IPO于2024年2月5日終止。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IPO撤單企業來說,被上市公司并購,公司戰略投資的股東可以選擇有效退出,并且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溢價。而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收購一家經營成熟的公司不僅可以完善產業鏈,同時并表后可以擴大公司的股本和估值。
從雙方主營業務來看,此次交易具有協同性。奧浦邁是一家專門從事細胞培養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型企業,是創新藥工藝開發和生產環節的重要參與者。澎立生物則聚焦于創新藥臨床前CRO技術服務,尤其在臨床前藥理藥效評價及藥代動力學研究方面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是創新藥早期研發環節的重要參與者。
奧浦邁表示,通過本次交易,公司與標的公司將把創新藥研究開發與工藝生產良好結合,形成業務和客戶協同、海外戰略布局協同、運營管理體系協同等顯著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
IPO時估值縮水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申報時,澎立生物估值曾出現縮水。
澎立生物招股書顯示,公司擬募集資金不超6.01億元,擬投向金橋臨床前研發服務產業基地項目、創新研發平臺項目、張江臨床前服務產業基地技術改造提升項目、補充流動資金4個項目。澎立生物曾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2493.62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49974.48萬股。若簡單以此估算,澎立生物當時發行對應的估值約為24.04億元。
在IPO前,澎立生物經歷了九輪增資。2019年首次增資時,增資價格為4.93元/注冊資本,對應公司投后估值為2.2億元;隨后幾年間,澎立生物估值大幅提升,新增股東不乏明星資本,包括紅杉恒辰、高瓴祈睿等。
2022年3月,澎立生物進行了第八次增資,增資股東包括江西濟麟、紅杉恒辰、上海敬篤、青島乾道,此時的增資價格高達42.96元/注冊資本,對應公司投后估值為32.2億元。
這也意味著,如彼時澎立生物成功發行,且未出現超募情況,公司發行估值與2022年增資時相比將出現縮水。這也使得市場對澎立生物的最新估值情況尤為關注。
截至奧浦邁重組預案簽署日,本次交易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澎立生物最新的預估值及交易價格尚未確定。
不過奧浦邁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因收購成本大于標的公司相應股權對應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預計將形成商譽。
針對此次重組的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向澎立生物、奧浦邁方面發去采訪函,不過截至發稿均未收到回復。
業績出現下滑
在奧浦邁披露的重組預案中,能看到澎立生物最新的業績情況。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3年,澎立生物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6億元、3.1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717.09萬元、5688.47萬元,2023年出現小幅下滑。2024年1—11月,澎立生物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2.74億元,凈利潤約為3530.69萬元,較2023年全年業績尚有一定差距。
實際上,近年來,澎立生物所屬的CRO行業正面臨激烈的競爭,多家行業內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預計將出現下滑。
奧浦邁也在重組預案中提示風險稱,盡管長期來看CRO行業具有廣闊發展前景,但一方面,2023—2024年CRO行業受投融資熱度減弱、醫藥市場增速不及預期等多方因素影響,另一方面,生物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受多重因素影響,如未來行業政策或監管制度發生不利變化、資本市場對醫藥創新的支持熱度下降、研發成功率或回報率進一步降低,或者出現其他不利因素導致下游研發支出增速放緩或萎縮,將可能導致CRO行業需求下降,并進而對標的公司經營和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CRO行業競爭加劇,導致市場份額爭奪更為激烈,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壓縮。此外,CRO行業還面臨著人才短缺、資金鏈緊張等問題,這些都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奧浦邁也面臨著業績下滑的窘境。公司在停牌期間公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奧浦邁預計2024年度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為2033.22萬元左右,同比減少62.37%左右,將出現上市后業績連年下滑的情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