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5 12:2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5諾亞財富全球資產配置高峰論壇”于7月31日在深圳舉行。盡管當前A股仍處于災后重建期,但活動當天的現場氣氛仍舊如同深圳的陽光一
“2015諾亞財富全球資產配置高峰論壇”于7月31日在深圳舉行。盡管當前A股仍處于災后重建期,但活動當天的現場氣氛仍舊如同深圳的陽光一樣熱烈,據主辦方統計,現場和在線參會人數過萬人。全球排名前三的私募股權(PE)機構黑石集團、KKR、凱雷集團受邀請悉數出席,另外美國家族財富管理知名機構麥金利資本,國際知名資產管理公司橡樹資本、具有80多年歷史的資產管理機構荷寶投資管理集團、瑞士最大的私人銀行UBP等國際資管界的知名業者也應邀來到現場,與國內的廣大投資人分享、交流全球視野下的投資之道。
每經記者 王海慜
在歷練中不斷成長
美國知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曾說,你無法從后視鏡中看到未來。決定投資者命運的,不是分析判斷的智力,而是堅忍不拔的勇氣和毅力。這一番話告訴人們,投資需要向前看和大格局,并勇于克服人性的弱點。
橡樹資本副董事長John Frank在現場分享了過去30年公司的成功經驗,他表示,公司的理念是追求長期穩健的回報,最好的表現是由于避免虧損造成的,很多時候避免虧損比賺快錢更重要。同時,一定要對內涵價值有了解,專注自己的信仰,不要輕信身邊的噪音。“所以我們喜歡投資信貸、債權類的資產,把風險管理置于收益率之前。”回顧A股近期的表現,他認為,會有不少中國投資者認同這一理念,投資的真正難點是如何長期獲得超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他建議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千萬不要只追近兩年業績最好的,因為收益超高的公司往往冒了很大的風險。“其實并不需要飛到很高的地方才能獲得超額的收益,有好的持續的收益就可以了。”
在論壇上,諾亞財富執行董事章嘉玉表示自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投資臺北股市時,曾深刻體會過大起大落(1990年臺股曾在8個月的時間里從12495點暴跌至2485點)帶來的切膚之痛。就當前的A股,她認為,“短期內不會讓大家太興奮,甚至可能更傷心。不過如果用更遠的眼光看這個市場,不是沒有吸引力。”她希望,過去一段時間內在A股市場的波動中受傷的投資者,不要灰心喪志,把這段經歷當作一種歷練,在歷練中學習,相信會有更長遠的啟示。
事實上,全球過去五年已經經歷了三年的牛市,這段時間美國股市已經漲了200%,新興市場已經漲了近100%,唯有A股在這段時間回報基本上是0,直到去年11月份才開始步入牛市。荷寶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那段時間中國貨幣緊縮導致資金成本較高,這一現象從去年11月開始趨勢性扭轉,這是A股走牛的核心邏輯。近期的暴跌源于前所未有的高杠桿,目前市場的問題是缺乏信心。“不過預計今年四季度在經濟面好轉(宏觀政策通常要6~9個月才能反映到實體經濟)、估值趨于合理等的推動下,A股的信心和基本面有望明顯改善。”而近階段,A股還需要一段時間去調整、反思,去解決杠桿的問題。
“必須經歷過痛苦才會有收獲。”美國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常務董事Mark Wils說,A股近期的調整只不過和世界其他市場一樣渡過了一個可怕的階段,就像美股1987年的大跌,不應該覺得很特別,“地球不會毀滅,明天太陽還會升起”。而對于中國和日本政府正在進行的積極改革,他持樂觀的態度,假以時日相關成效一定會展現在經濟上。
KKR作為全球知名私募股權機構,曾在2013年投資了 估計,未來3~5年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后,相當于15%~25%的中國GDP的資產,即超過10萬億人民幣將進行海外資產配置。
汪靜波表示,在經歷過巨大風險之后,相信國內投資者會開始認識到如何做好資產配置的重要性,特別是資產配置全球化不再是時髦的概念,其對有效分散投資風險,獲取長期、穩健收益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而這也是中國投資人走向成熟所應經歷的過程。
擅長量化投資的麥金利資本首席投資官Robert Gilam認為,看待通過大量分散投資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意義,需要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出發。雖然在上漲時,分散投資的年化收益率可能會略有下降,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回撤幅度,對于屢屢經歷劇烈波動的A股投資者具有實際價值。UBP亞洲資管總經理唐熹明也在論壇上強調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經濟增速較低的環境下,金融市場的波動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把風險、收益和不同市場、不同資產類別的關系做一個深入研究,然后再配置到一個投資組合里將是最有利的。”
展望國內市場將要面臨的機遇和風險,汪靜波指出,未來的機會在新興市場上,例如新型醫療、服務業O2O、文化產業等,只有新產業發展才能帶動中國經濟的增長。“大量新興產業公司都處于創業期,投它有風險,不投就沒有未來的財富。想擁有未來的財富,要敢于做風險投資。”她認為,諾亞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新興產業和傳統的產業資本相結合,“在這方面,通過銀行、政府來配置資源,都不如VC/PE更高效。”
與會的三大國際私募股權機構也大都表示看好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會。“雖然美國、歐洲近年的GDP增速不如中國,但從私募股權投資角度來看,凱雷過去十多年在美國的績效要高于亞洲,這表明GDP增速較低并不代表不能獲得更高的財務收益。”凱雷董事總經理蘇宇說。
一級市場投資相對二級市場缺乏流動性,想要獲得收益須付出時間和耐心。談及投資之道,汪靜波說,“要珍惜時間的價值,我相信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也是好投資的朋友。投資者假如能夠在價值觀、投資理念、投資紀律方面找到自己的核心點并堅持始終,就一定會獲得成功。”
另外,她還表示,中國當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是人口老齡化。就拿諾亞來講,客戶的平均年齡已經從10年前的45歲上升到現在的55歲。“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市場有很多錢想投資,但會管錢的人很少,愿意管企業的人更少。在人口紅利不斷減少的背景下,資產管理可能會成為每個人最后一份職業。”她相信,“未來行業將面臨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機遇,誕生一些偉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諾亞財富:調整對專業資管機構是機遇
NBD記者:目前公司可為客戶提供哪些海外投資方面的產品?海外投資的風險體現在哪?
汪靜波:現在我們可為客戶提供的海外投資產品很豐富,囊括了包括現金管理、固定收益、歐美房產、海外PE投資在內的全系列。風險在于國內投資者對投資海外的專業知識還較為匱乏,我們要加強對公司理財師和客戶的風險教育,把合適的產品在合適的時間給合適的人。
NBD記者:經過A股這段時間的巨幅調整,公司的投資理念是否經歷了一些轉變?
汪靜波:做財富管理其實很怕單邊上漲的市場,如果人人都是股神,專業的財富管理機構就難有市場。總體來看,我們對當下的投資組合比較滿意,第一我們沒有任何一個組合放杠桿,第二我們在選擇私募基金管理人時,非常注重是否堅持價值投資理念,這輪調整會讓我們更深刻理解資產管理行業的內涵,并挑選出那些真正能經受挑戰的資產管理人。
NBD記者:請問如何看待時下熱門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汪靜波:金融的本質是服務,互聯網金融無法替代傳統金融,比如在諾亞看來,和客戶面對面的交流就十分有價值,坦誠、交心的溝通對雙方都是一個彼此認同、彼此學習的過程,否則客戶就無法了解公司的價值,而公司也無法真正體會客戶的需求,想客戶之所想。同時,我也認為互聯網金融其實蘊含著較大的風險,諸如沒有任何基礎資產、出現了風險對資產不隔離等都是風險點。
NBD記者:請問諾亞對影視行業的投資有何長期的規劃和介入標準?
汪靜波:公司參與影視行業是通過選擇這個行業做得最好的基金管理人,而不是自己選擇影片。做電影的風險很大,投資對象的專業性、研發能力是我們看中的特質。經過對管理人的一番審慎篩選,最近,我們還要聯合成立一個大型電影投資基金。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