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5/1007/20151007042655374.png)
新三板掛牌量屢創新高,但其成交量萎靡的狀態卻一直在持續。一些三板公司要價太高,可投資的項目寥寥,原來做PE、港股的新三板投資基金經理轉而回歸自己的老本行。
定增“難度”增大
今年以來,新三板7個月掛牌的企業增加了將近1500家,超過滬深兩市過去十年的增量。僅7月份就增加了415家,數量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截至7月3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已達3052家,超過主板和創業板的2799家。
新三板企業扎堆增發,部分企業頻繁增發。今年3月份掛牌的中科招商已經在醞釀第四次增發。還有樓蘭股份,自掛牌以來已經完成11次增發,目前正在醞釀今年的第七次增發。
從點位來看,三板做市指數從4月14日的2673點最高點跌至7月初最低點1103點,跌幅高達58.73%。導致不少在相對高點參與定向增發的新三板企業紛紛跌破定增價。
最新的數據顯示,新三板定增的量依舊很大,但據記者采訪,近期新三板公司發起的定增相較以前難度增大,大家參與的熱情遠不及以前。
北京一位新三板經理告訴記者,“一級市場的數據有延遲,現在定增是4、5月份交的錢,比如硅谷天堂的60多億定增款是現在的數據,但是5月份定增款就到位了,現在參與新三板公司定增很難。”
新三板備受一些機構投資經理“冷落”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三板公司要價太高。
北京某基金專戶負責新三板的投資經理表示,不少新三板公司的老板期望的估值太高,胡亂要價,雙方期望的差距太大,沒法談。“之前有一個行業龍頭公司定增,堅持200倍PE,遠超過市場價定增水平。我們當時沒投,最后他們的定增也沒成功。倘若新三板公司接受合理的估值,相信市場還會恢復。”
投資經理回歸老本行
股價的下跌以及成交量的不斷下降挑戰著機構投資人的信心,新三板公司要求的高估值也使得投資經理們望而卻步。不少三板公司要價太高,可投資的項目寥寥,原來做PE、港股的投資基金經理轉而回歸自己的老本行。
北京一位曾經的信托經理變身新三板基金經理之后,做了不少新三板的項目,不過隨著新三板市場的冷卻,這位投資經理又瞅準港股的機會,他認為現在投資港股正當時;今年不少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歸大陸,他迅速嗅到了里面賺錢的機會。
該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市場套利,哪里賺錢去哪里。新三板是個新事物,當時市場火熱的時候,我們轉過來投資新三板,我認識不少新三板基金經理之前做PE、做定增、做并購、做港股,現在又做回老本行做其他項目。
這位新三板經理管理著4只新三板基金,規模加起來將近8億元。
“我們簽訂完一個協議之后,才會募集資金。之前參與的定增都沒有賣。因為我們選企業不錯,而且剛拿到資金,發展前景好,每年的利潤增長也不錯,真正的好三板公司是會被上市公司收購的。”上述投資經理表示,現在主要關注港股投資機會,參與新三板市場的定增項目暫時放緩,有真正不錯的項目也會繼續跟。
“危機背后也蘊藏著巨大的機會,處于行業高速發展期的公司在市場低迷時仍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前提是性價比要好,即價格低,成長性又高的公司。”上述新三板專戶投資經理表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