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發行將進入注冊制時代。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實施注冊制的相關草案的決定。草案明確,在決定施行之日起兩年內,授權對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度。待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后,有關部門將制定相關規則,在公開征求意見后實施,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記者為此專訪了南方基金總裁助理兼權益投資總監史博。
記者:為何需要推出注冊制?
史博:關于注冊制改革,市場預期已久、意義重大。首先,這是證監會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重要體現。注冊制以及相應配套的懲罰機制和可操作的退市制度,是對市場實實在在的利好,有利于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的優勝劣汰、有利于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其次,資本市場的屬性決定了其需要源源不斷的“活水”,從這一點而言,注冊制的現實意義重大。此外,無論從轉型升級的角度看,還是從創業創新的路徑看,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作用,而注冊制獲批無疑將成為鼓勵“雙創”的重大舉措。
記者:注冊制的推出有何意義?
史博:注冊制的推出將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加大對信息披露問題的監管和查處力度,完善股東訴訟賠償機制,最終將不斷優化投資者結構,建立買者自負的投資文化。
注冊制的推出是監管思路的重大變化。監管機構的職能從價值判斷轉變為維持秩序,通過制度來保證發行人不進行欺詐。從事前監管轉向良好的事中和事后監管,解決發行人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注冊制的推出可以培育負責成熟的投資人。投資人擁有了判斷公司價值的權利,同時自己承擔投資風險,買者自負,權責對等。對那些沒有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的公司,最終一定會被投資者所拋棄。
注冊制的推出可以培養一流金融中介機構。注冊制對券商提出了更高要求,考驗其定價、風控和銷售能力,同時延伸發行人的再融資、并購業務等后續金融需求,推動券商全產業鏈轉型。
注冊制的推出可以完善已有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完善之后,將會促進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是資源配置效率提升。
注冊制的推出可以為創新創業提供資本市場支持。降低企業上市門檻,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將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增強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一個成功的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通過完善的制度設計,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從而孕育和支持偉大企業的市場。回顧我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最終使得大量國有企業得以上市;中小板、創業板使得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借力資本市場不斷成長。現在我們國家經濟正在轉型升級,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局面,更需要一個高效的資本市場提供資金支持。注冊制的推出,將會有效的解決創新創業企業的資金來源,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做出實質貢獻。
記者:注冊制的推出對市場有何影響?
史博:證監會表示仍然會繼續按照現行規定,做好新股發行審核工作。注冊制會遵循平穩過渡原則,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堅持改革力度、節奏和市場接受程度的統一,以防新股大幅擴容造成市場非理性波動。注冊制的推出是大勢所趨,但不會一蹴而就。只有給予了相關參與者充分的緩沖期,使監管機構、上市公司、券商、會計師事務所、投資者充分做好準備,才能確保市場環境平穩有序。
從已經實施注冊制的發達國家經驗看,注冊制不是任何人想發股票就發的。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IPO量可以大一些,市場調整期也能把閥門關小一點,即發行的節奏是可控的。
換個角度看,注冊制也需要報送材料、補充材料,不是說不對相關材料進行審視,而是更強調事中事后的監管。總之,注冊制改革僅僅是第一步,伴隨未來一系列制度的優化,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必將逐步提升,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回歸或登陸我國的資本市場,更多的投資者會分享到優質公司的成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