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新三板市場交投冷淡。與之相伴隨的是,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正在尋求IPO。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2月24日,2016年以來已經有45家新三板企業開始了IPO的上市輔導。
一位接近江蘇證監局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局里平均每天都會受理一家新三板企業的IPO輔導備案材料。
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新三板交易不活躍、估值較低、注冊制推出預期等都是促使它們轉投IPO的原因。“新三板為我們發展提供了機會,但現在它已經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不同的平臺對公司發展起到不同的作用。”一位正在接受IPO輔導的新三板企業董秘解釋原因稱。
在國信證券(15.11, -0.24, -1.56%)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看來,新三板企業紛紛轉投IPO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核心問題在于新三板的發展與企業的需求會存在差異,差異帶來企業選擇的多樣性是很正常的行為。新三板的發展還需要不斷完善。”魯先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轉道IPO情緒濃
2015年12月23日,新三板企業康澤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正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輔導,將在券商協助下,有條不紊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期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這已是2016年以來,第45家進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階段的新三板企業,占去年總數的83%。而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多位從事新三板業務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轉投IPO的新三板企業將會越來越多。
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全年共有54家新三板企業接受了上市輔導,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去年下半年接受IPO上市輔導的新三板企業達到了51家。
“通過掛牌新三板我們實現了快速融資,公司獲得了發展。但主板市場的流動性是我們期望的,新三板的流動性短期看不到太大的增長。”一家正在接受IPO輔導的新三板企業董秘告訴記者,即將實行的分層制度可能會提高流動性,但新三板門檻不降低,投資者的群體還是相對固定的,投資者數量的增長遠遠趕不上掛牌公司數量的增長速度。
根據中國證監會信息披露,截至2月18日,滬深兩市IPO排隊企業近1000家。“IPO的上市過程是漫長的,證監會受理我們才會停牌。即便最后上市不成功,我們還是可以回到新三板。我們應該在創新層內,但是按照目前來看,我們短時間內IPO的決策不會改變,除非新三板有重大利好,可以給公司帶來突破性的發展。”上述新三板董秘表示。
該董秘進一步告訴記者,掛牌新三板給公司帶來了諸多好處,但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還是要上IPO。因為平臺不一樣,對公司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新三板市場仍待完善
事實上,新三板也即將迎來大發展。今年5月,分層制度即將正式實行。有業內人士預期,創新層的企業流動性與估值將媲美創業板。
“分層制度到底最后會演變成什么樣子都是未知,轉板制度等不確定性太大。新主席剛上來,政策是什么樣大家也不知道。”上海一家券商的資深投行人士告訴記者,而市盈率低與流動性不足仍是新三板的最大詬病。
春節以來,新三板交投活躍度進一步西江。2月23日,新三板成交金額5.35億元,較前一日下降12.52%;成交數量0.94億股,下降39.36%;成交筆數12733筆,下降9.97%。上周(2.14-2.19)新三板市場成交數量4.68億股,環比下降了27.67%;成交金額21.80億元,環比下降35.20%;成交均價與成交筆數也分別環比下降了10.42%、22.03%。
根據上海證券統計,對應2014年的業績來看,協議轉讓企業、做市轉讓企業、創業板企業和中小板企業以整體法計算的PE分別為46.65倍、40.87倍、92.74倍和61.19倍,新三板企業的PE估值水平低于創業板和中小板企業。
此外,注冊制也讓新三板企業存在美好預期。“注冊制推出,審核速度與理念都變了,IPO審核注重的將是信息披露,審核速度可能會加快。若如此,前期接受輔導的可能會收益很大。”上述資深投行人士表示。
不過,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認為,新三板企業轉投IPO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新三板市場的服務仍需不斷完善。
“一些企業經過掛牌新三板獲得了發展,運作規范,具備了其他市場的條件。但坦率地講,目前新三板在滿足掛牌公司發展需求上還是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企業的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就會有進一步的需求,這是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魯先德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魯先德進一步表示,市場的發展與完善需要過程。在這期間,個別企業會存在服務上的超前,即市場的發展未必滿足企業需求。這種情況下,去尋找與企業發展更匹配的市場是很正常的。
“每個公司都有不同的訴求,每家不同發展階段需求不一樣,所以導致了不同的選擇。以后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即使分層制度推出也會有,但可能在數量上會有所減少。”魯先德告訴記者。
一家正在接受IPO輔導的董秘也向記者表示,隨著企業的發展,新三板已經不適合了。轉投IPO也是根據自身的需求變化,去尋找與公司最匹配的市場。(編輯 李新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