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 08:5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互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2日,《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15—2020年)》(公示稿)(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后,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外來人口落戶究竟是怎樣的模式
解讀1: 本科以上學歷 可隨時申請落戶
《規劃》中提出,濟南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不得采取要求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取消購房和積分落戶后,外來人員或是農村人口轉移市民化如何實現呢?濟南將探索一種怎樣的落戶模式?
新型城鎮化,最重要的是實現人的城鎮化。在推進市民化的過程中,落戶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省城城鎮化有關專家說,2016年初,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大城市要廢止購房、積分落戶的門檻。濟南恰好屬于大城市序列,濟南市根據國家要求對落戶作出調整。具體來看,從今年到2020年,全市外來務工人員年均落戶市民化16.4萬人,全市農村地區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年均落戶市民化3萬人。據悉,過去濟南市每年外來務工人員落戶4萬人左右,也就是說,規劃年均落戶人數是過去的4倍,這個數字是很大的。為了實現如此多的外來人口“市民化”,降低門檻是非常必要的。
具體來看,外來人口分為一般的外來務工者和高級技術人才。以普通外來務工者為例,像已經進城生活、工作多年的存量外來人口,如果在城市有固定的住所和穩定的工作,可以優先落戶。像是剛進城時間不長的外來務工者,要在以上人群之后再落。本科以上學歷及留學歸國人員等人群可以隨時申請落戶。
根據規劃,濟南新中心城的規模在原來中心城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濟南新區的核心區部分,范圍進一步擴大,中心城的人口數量也相應增加。城市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如果進城落戶人數跟不上,那么真正的城鎮化就無法實現。據悉我省已經提出要求,各地要制定出人口市民化的相關規劃,濟南市公安部門也將針對城鎮化規劃的具體要求,制定出落戶的具體細則。
如何吸引外來人口或是農村人口進城落戶,就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有關人士說,產業支撐能力體現經濟活力,并持續創造就業機會,這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條件和根本動力。為了實現人的城鎮化,《規劃》也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有關要求:中心城集聚發展服務業,衛星城和小城鎮重點發展工業,強化梯度集聚。縣域經濟要以園區為主要載體,抓好中小企業集群發展,促進特色產業向主導產業轉化,提升縣域經濟實力。
解讀2: 齊河納入衛星城 不受行政區劃制約
齊河和章丘、濟陽、商河、平陰一起,被列入衛星城的范圍中。齊河并不在濟南的行政區劃范圍內,納入到濟南的衛星城范圍,為何會有這樣的定位?這是否意味著未來相關城市行政區劃的調整?
衛星城也成為《規劃》中的一大關鍵詞。規劃公示稿中給出了一張2020年濟南都市區城鎮規模等級結構表,齊河和章丘、濟陽、商河、平陰一起,被列入衛星城的范圍中。
“衛星城有著明確的定位,它們是中心城市功能在郊區的擴展節點,與中心城有著密切聯系。”有關專家說,齊河非常符合衛星城的功能定位,從城市距離來看,齊河離濟南主城的距離跟長清離濟南主城的距離是差不多的,齊河屬于濟南西北方向的近郊位置,有著明顯的區位優勢。《規劃》首次引入衛星城,不局限于行政區劃的管轄和約束,主要是從大的都市區概念出發來確定的。“濟南大都市區”也是此次《規劃》中的一大亮點,這也是這個概念的首次亮相。
濟南大都市區是什么意思呢?有關人士說,濟南大都市區,是指一個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區(大城市)以及與其有著密切社會經濟聯系的、具有一體化傾向的鄰接地區的組合。簡單來說,就是人口密度、經濟密度都較高的經濟區域,有較大的城市作為支撐,有密切經濟聯系的地域作為組合。由此看來,齊河跟濟南的關系正好符合這樣的定位,這也是本著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做的規劃,定位成衛星城,在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等方面都可以帶動齊河的發展。
《規劃》提出的濟南大都市區以濟南中心城區為核心,由都市中心區、都市拓展區、都市一體化發展區組成。齊河、商河、平陰都屬于都市擴展區。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對行政區劃提出了改革要求:要適應新型城鎮化的需要。”有關人士說,濟南的行政區劃范圍具有擴大的潛力和空間,未來增加2至3個區縣是非常必要的,將來行政區劃如何調整,目前還沒有定論。
解讀3: 聯合市行政組織不變 資源收益共享
“聯合市”作為《規劃》中的一個新鮮詞成為關注的熱點。具體來看,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內合作發展“園區共建,財政分享”的“聯合市”模式。“聯合市”是什么概念?對濟南的發展有何帶動影響?
對此,相關專家說,通俗點來說,就是距離比較近的兩個城市,雖然在行政區劃上是兩個獨立的城市,但是經濟社會聯系比較密切,這樣的兩個城市可以形成“戰略聯盟”,它是一個象征性概念,在行政組織上沒有實質變化,但在經濟合作和環境建設方面可以開展能落地的實際合作。
“這是一種多元化的合作,也是‘分享經濟’在城市空間上的探索。”有關人士說,濟南市域的土地面積比較小,可以與周邊其他地級市、縣合作,實現資源優勢的互補。以齊河和濟南兩個地方為例,現在齊河的很多招商引資項目都開始打“濟南牌”了。以制造業為例來看,一個項目在齊河建園,可以享受濟南相關的優惠政策等,這樣就能推進雙方的協調發展等,有關項目的收益比如稅收、財政收益等,兩個地方也可以共享。
“這是一種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合作,突破了行政管轄區域的約束,也是一種創新的機制。”有關人士說,以目前的濟萊協作區為例,雙方目前在交通、基礎設施、教育等多方面有了合作的基礎,二者也可以建立“聯合市”的合作模式,共同發展。此外,從泰安、德州的地域優勢來看,也可以探索與濟南“聯合市”的合作模式。
由此看來,《規劃》提出“聯合市”體現先導性,目前濟南針對“聯合市”還沒有具體的合作名單,這需要相關城市的共同認可和推動,未來還需要相關的探索。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