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09:1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空殼私募大清理后的首份月報,去偽存真之下,登記備案私募整體數量驟降,而大型私募數量卻一直延續著增長
昨日,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空殼私募大清理后的首份月報,去偽存真之下,登記備案私募整體數量驟降,而大型私募數量卻一直延續著增長,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根據公示信息,截至2016年7月底,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為16467家,相比6月底的24094家,一下子減少了7627家不合格私募,降幅達31.66%。其中,證券類私募由10747家減少到7609家,股權類私募由11168家減少到7238家,創投機構由1429家減少到1160家,其他類別則從750家減少到460家。可見,證券類和股權類私募的清理都較為厲害,股權類私募的清理比例超過35%。
與此相對應的是從業人員的大幅減少。根據數據顯示,6月底私募基金從業人員達40.25萬人,清理之后僅剩27.58萬人,降幅為31.48%,與私募機構數量的降幅接近。“以前私募通常都是三人就能搭一臺戲,其中還不乏重復注冊或者是純粹的空殼,被清理的大都是只有兩三個人員的小私募,這個情況非常普遍。”一位業內人士反映。
與私募機構數量大幅下降相反的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和管理基金數量都繼續增長。數據顯示,7月底已備案私募基金達36829只,認繳規模7.47萬億元,實繳規模6.11萬億元;而6月底已備案私募基金為32355只,認繳規模6.83萬億元,實繳規模5.58萬億元。
“監管加強對于合法合規的私募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市場需求一直是存在的,資金以后會更多流向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私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上述人士亦表示。從產品發行來看,根據格上理財和好買財富的統計,7月份發行產品數量最多的私募高達13只,有24家私募發行產品數量超過3只,大都是成立時間較長,業績優秀的私募。
與此相印證的是百億私募隊伍持續擴張。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底,按正在管理運行的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50億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00家,管理規模在50~100億元的有138家,管理規模100億元以上的131家。對比6月份的數據,其中增長最為明顯的是100億以上的私募,7月份增加了14家。而20~50億元規模的私募也增加了33家,50~100億元規模的私募增加了4家。
實際上,大中型私募一直呈現平穩的增長態勢,其中百億私募的增長速度最為領先。據記者對于2015年以來私募增長情況的統計,20億以上的私募從2015年1月底的271家增長到2016年7月底的669家,呈現勻速增長態勢。其中,百億以上的私募則從2015年1月底的占比由15.87%上升到2016年7月底的19.58%。
格上理財研究員徐麗表示,隨著私募行業的逐漸規范發展,必然會出現二八分化及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情況,就拿美國來說,對沖基金的管理規模主要還是集中那些巨頭之間。“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選擇都是用腳投票的,好的機構無論在投資能力、風控水平、合規運作,還是業績表現都能勝出,自然得到更多投資者的信賴,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信賴。”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