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10:5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記者吳曉婧○編輯于勇 保本基金即將迎來史上最嚴新規,種種約束之下,多家基金公司將無法再發行新的保本基金。即便是
保本基金即將迎來史上最嚴“新規”,種種約束之下,多家基金公司將無法再發行新的保本基金。即便是成功發行了保本基金,也將面臨投資運作初期安全墊難以構建且收益率大幅回調的境遇。
但目前資產荒愈演愈烈,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顯著下降,對于保本基金這類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依舊有極為強烈的配置需求。記者獲悉,部分基金公司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將保本基金慣用的CPPI策略運用于混合型基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投資者的配置需求。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基金公司或將爭相效仿推出此類產品。
保本基金“額度”告急
從證監會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來看,目前還有42只保本基金上報待批。其中,南方基金、安信基金、融通基金、新華基金等基金公司均上報了3只保本基金。此外,中銀基金、招商基金、銀河基金、鵬華基金、建信基金、匯添富以及易方達等基金公司均上報了2只保本基金。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若按照新規要求統計,在大型基金公司中,目前僅有少數幾家基金公司還有保本基金的“額度”。
據悉,監管新規中明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保本基金,合同約定的保本金額乘以相應風險系數后的總金額,不得超過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的5倍”。上述限制比原規定的30倍規模大幅縮水。
據Choice數據統計,目前已經有多達12家基金公司存續保本基金規模超過了100億元,其中,有兩家基金公司的旗下保本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了300億元。而大中型基金公司去年底凈資產規模普遍不到20億元,這意味著如果按照“不得超過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的5倍”這一規則進行計算,大型基金公司普遍已經沒有了保本基金的“額度”。而由于“新規”之下保本基金的發行門檻變高,部分還未布局保本基金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發行保本基金也存在難度。
業內人士判斷,很多公司未來一、兩年都不太可能新增保本基金,但發行運用CPPI的混合型基金將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配置需求。
積極進行產品創新
8月15日,泰達宏利定宏基金進入發行期,這一看似平常的混合型基金,卻引起了業內一位資深的基金研究者的關注。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王群航對記者說,這只基金的獨特之處就在于采取了CPPI策略,這一策略此前在保本基金中廣泛運用。
所謂CPPI策略,即基金的收益由權益類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兩部分構成,其中大部分基金資產投資于較低風險的固定收益組合,將預期收益按一定比例放大后再投資于股票,以謀求更高的整體收益。該策略通過動態調整權益類資產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在力求權益類資產可能的損失額不超過安全墊的基礎上,實現基金資產最大限度的增值。
此外,上述基金的權益類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高于50%,而固定收益類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50%。而從此前保本基金的資產配置比例來看,在資產配置方面,股票等風險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高于40%,債券等穩健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60%。
在王群航看來,這意味著泰達宏利新發行的這只基金,在風險收益特征上與保本基金接近,且不會受到保本基金“新規”諸多投資方面的限制,他預計,未來多家基金公司或將爭相效仿推出此類產品。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