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9 08:3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國際投機資本因此再度炒作中國資本外流壓力驟增,試圖使人民幣匯率擊穿67整數關口
截至9月28日19時,境內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CNY))徘徊在6.6720附近, 離岸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CNH)則位于6.6861附近。
“中國央行在10月份人民幣正式加入SDR前夕,再度遏制了國際投機資本新一輪沽空人民幣潮涌。”一家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9月初,部分國際對沖基金原本打算趁9月美元加息預期升溫之際,將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擊穿6.70心理防線,引發更大的人民幣沽空潮。
但9月初,香港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月以來的最高值23.68%,市場分析認為,此舉可能與央行的主動干預有關。國際投機資本難以承受突如其來的沽空人民幣的高融資成本,不得不知難而退。
“這僅僅是央行一系列組合拳的一個步驟。”一家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認為,從8月運行結售匯逆差環比下降70%,到放寬人民幣合格投資者(RQFII機構)投資額度審批流程,央行正針對人民幣加入SDR之后的流動性變化加強監管。
當前金融市場普遍認為,10月1日人民幣加入SDR后,中國央行維持人民幣匯率平穩波動的力度將有所放緩,屆時人民幣或將面臨新一輪貶值壓力。
“中國央行更希望人民幣再加入SDR后,能更多呈現雙向波動走勢,吸引更多國際投資機構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巴克萊資本分析師Michael Gapen指出。
在多位經濟學家看來,由于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步升溫,人民幣即便加入SDR,也未必能改變人民幣看跌預期。中國央行要扭轉這一市場預期,必須雙管齊下:短期而言,需對人民幣匯率波動設定一個明確的波動區間,一旦匯率觸及區間底部即采取干預措施,讓市場看到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決心;中長期而言,中國經濟通過貨幣、財政、結構性改革等措施促進經濟增長。
加入SDR前夕的匯率保衛戰
9月19日,香港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月以來最高值23.68%。多為業內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是中國央行提前抽走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抬高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以此穩定人民幣匯率。
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分析,此舉的確收到不錯的效果,對沖基金通常會借入大量離岸人民幣頭寸進行拋售,以此沽空人民幣套利,其收益來源,主要是人民幣貶值收益減去融資成本的價差。若香港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突然飆漲,對沖基金就必須為借入的人民幣頭寸融資成本升高,導致套利收益大幅收窄,甚至無利可圖。
“過去一周時間,境內外人民幣匯差基本保持在200個基點以內,缺乏以匯差套利交易沽空人民幣的機會。”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9月7日,中國央行數據顯示,8月末外匯儲備為31851.7億美元,創下201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
國際投機資本因此再度炒作中國資本外流壓力驟增,試圖使人民幣匯率擊穿6.7整數關口。
“這段時間,有的對沖基金增加了人民幣沽空力度。”上述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透露。
然而,9月19日外管局數據顯示,8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大降70%,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對沖基金沽空人民幣的動作戛然而止。
“央行已采取應對措施遏制外匯儲備降速,此前沽空人民幣的基礎不在。”上述外匯交易說。
為了減緩外匯儲備流失速度,國內大型銀行采取了一系列資本管制措施,包括部分中資銀行內部執行結售匯逆差額度逐月減少、單月結匯額需高于售匯額等。
9月27日,有媒體報道稱,銀行透露將下發通知規定個人客戶不得以“分拆交易”等方式規避個人結售匯的年度總額管理。但央行沒有公開發布這個消息。
加入SDR后的博弈新動向
盡管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加入SDR前夕成功遏制了一輪沽空人民幣浪潮,央行與國際投機資本間的博弈并未終結。
“在加入SDR后,人民幣貶值壓力更高。”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近期發布報告指出。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后,中國央行穩定匯率的力度或將減弱,可能形成沽空人民幣套利的操作窗口;另一方面,國際投機資本能以更低融資成本拆入大量離岸人民幣,作為沽空籌碼。
不過,中國央行對此提早采取了應對措施。
9月5日,中國央行和外匯局調整了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的監管措施,將對單家人民幣合格投資者(RQFII機構)投資額度實行備案或審批管理,旨在放寬RQFII機構的額度管理。
此舉一方面通過擴大境外離岸市場人民幣回流投資境內金融市場的規模,提高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配置人民幣的比例;另一方面,央行多了一項調控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規模的措施,若大量離岸人民幣通過RQFII機構回流境內,勢必抬高離岸市場人民幣的融資成本。
“相比此前央行的被動應對,近期更多采取先發制人的做法。”上述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指出。人民幣加入SDR后,其在國際市場的流通使用范圍擴大,匯率管理難度增加,先發制人的應對措施可確保人民幣匯率逐步從貶多漲少轉向雙向波動,最終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