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0 05:5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傳說中的量價齊升有木有。面對這個期待已久的反彈,市場早已把持不住了,紛紛喊話,新三板的“嬰兒底”到了,反轉信號已經出現了
9月份,做市指數周K線三連陽,區間漲幅1.66%,最大漲幅2.11%,終結了月線五連陰。9月日均成交額33293.34萬元,8月僅為21030.29萬元,增加了58.31%。
傳說中的量價齊升有木有。面對這個期待已久的反彈,市場早已把持不住了,紛紛喊話,新三板的“嬰兒底”到了,反轉信號已經出現了。
那么9月這一波上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讀懂君通過數據分析告訴你。
1、量價齊升背后:指數擴容與扶貧概念炒作
為什么9月份成交額忽然放大呢?兩個最大的原因,一是三板做市指數擴容,二是扶貧概念股的炒作。
先看做市指數擴容。9月7日,股轉系統剛發布調整三板成指(899001)與三板做市(899002)指數樣本股的公告,三板做市樣本股由744家增加至822家,從2016年9月12日起生效。做市成分股數量增加10%,交易額自然會提升。
9月9日是個關鍵的時間點。9月9日證監會發布了IPO扶貧政策,一舉點燃了扶貧概念股的炒作熱情。成交額顯著放大,到了下一個交易日9月12日,單日成交額就達到5.61億元的峰值。
異常增加的成交額幾乎都是這兩項政策帶來的。9月12日,三板做市指數822只成分股的總成交額為56089.97萬元,而9月9日為51130.99萬元,9月12日比9月9日增加4958.98萬元。而就在9月12日,三板做市成分股中的7只扶貧概念股成交額高達13059.10萬元,比其在9月9日的成交額增加12754.69萬元。
如果沒有這7只扶貧概念股,9月12日的成交額甚至要比9月9日萎縮很多。剔除這7只扶貧概念股,另外815只股票在9月12日的成交額相比9月9日下降了7795.71萬元(下降15.34%),并沒有所謂量價齊升。這7只扶貧概念股分別是宏源藥業、根力多、中天羊業、公準股份、凌志股份、施美藥業、幫豪種業。
現在很清楚了,所謂的量價齊升可能只是個幻覺,成交量的增加只是少數扶貧概念股的炒作以及做市指數樣本股擴容帶來的結果。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2、反彈還是反轉?更像是反彈
已經收官的紅九月,到底意味著反彈還是反轉?這是每一個三板投資者都想知道的問題。
A股市場上有個判斷反彈與反轉的指標。反彈的實質是存量資金博弈,只有部分公司(某個行業、板塊、概念等)在上漲,上漲過后還會延續原本的跌勢。而反轉意味著有增量資金進場,市場表現應該是所有股票的普遍性上漲。
做市公司是三板市場的風向標。我們從上漲的做市公司占比及成交額情況,看看當前的市場表現究竟是反彈還是反轉。
結果很遺憾,我們看到的都是反彈的特征。
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2016年8月以前做市的公司共有1593家,這1593家公司在2016年8、9月,上漲公司占比僅為26.55%、34.78%。而 2015年以前做市的123家公司在2015年1-2月的上漲占比達到81.15%、68.03%。很明顯,目前還只是少部分公司和熱點概念在上漲。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再看成交額。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2015年1、2月,做市時間在2015年以前的123家公司的月平均成交額為1017.26萬元、1411.55萬元。而在2016年8、9月,做市時間在2016年8月以前的1593家公司的月平均成交額僅僅只有389.16萬元、467.18萬元。能夠看出,成交低迷,跟2015年1、2月這一輪牛市啟動前的市場情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當前新三板做市的僵尸股在增加。做市時間在2016年8月以前的1593家公司中,截止2016年8、9月,分別有206家、226家僵尸股,9月份的僵尸股比8月份增加20家。這些股票在2016年8、9月的23個、20個交易日中,沒有停牌,也沒有產生任何交易,它們完全被資金遺忘了。
一方面是少數公司因為政策刺激而上漲,另一方面是僵尸股的增加。這就是當前市場的真實寫照。截至目前,還沒有增量資金實質性入場的跡象,熱點的持續性還有待觀察。九月的這一波上漲更可能是做市指數擴容與IPO扶貧政策催生的反彈行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