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6/1221/20161221022717539.jpg)
保險牌照越來越多的受到各路資本青睞,不少上市公司已發布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公告,而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的股東中出現券商的影子,這并不多見。近日,即將回歸A股的中原證券發布港股公告稱,已獲河南省政府批準牽頭設立壽險公司。之后,東吳證券(行情13.25 +2.40%,買入)也發布公告稱,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東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吳人壽)7.725%股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保險牌照集儲蓄、保險、投資等為一體的混業金融特質,可能是被部分券商所覬覦的內在原因,而近年來不斷膨脹的險資體量及其在資本市場勢力的抬頭也被市場所關注。對券商而言,參股險企既有助于其獲得綜合金融的優勢,也有利于其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兩家券商相繼宣布擬投資保險公司
東吳證券近日公告顯示,公司擬以3.43億元向蘇州創元投資收購東吳人壽3.09億股。完成后,東吳證券將持有東吳人壽7.725%股權。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金融控股形態中,以保險、銀行為平臺向下控股、參股證券、基金、期貨牌照的案例較為常見,但證券公司作為投資主體向險資牌照滲透的案例卻并不常見。
對于此次收購,有券商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蘇州國發集團下屬的兩家公司,東吳證券此次收購東吳人壽部分股權,有助于蘇州國資下屬金融企業增進彼此關系,共同為當地金融市場更好地開展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東吳人壽發起人為蘇州國際發展集團、蘇州高新(行情8.78 +0.80%,買入)區經濟發展集團總公司等蘇州主要的國有獨資公司和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蘇州國際發展集團既是東吳證券控股股東,亦是東吳人壽大股東。
無獨有偶,港交所近期公告顯示,中原證券獲得河南省政府同意,擬作為第一大股東牽頭發起設立壽險公司,初步暫定壽險公司的注冊資本為30億元。其中,中原證券擬出資3.6億元,中原證券大股東河南投資集團擬出資2.4億元,完成后兩者預計分別持股12%、8%。
事實上,雖然保險公司發起設立的股東中,券商的影子并不多見,但在近兩年上市公司參與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大潮中,券商股東的身影卻經常出現。今年3月份,錦龍股份(行情24.00 -3.61%,買入)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億元(占20%)與上海華信國際(行情10.49 +0.00%,買入)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設立前海華業養老保險有限公司。錦龍股份是中山證券的控股股東,持有中山證券61.62%的股權,同時持有東莞證券40%的股權。
而在今年4月份,東方財富(行情18.07 +0.11%,買入)也宣布進軍保險業,擬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上海東方財富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投資險企打造綜合金融業務
近年來,由于各路資本熱捧保險牌照,一些民營資本出現了將保險公司視為融資平臺的傾向,保監會擬出臺具體措施加強監管,或抬高保險公司股東準入門檻,對控制類股東提出“資產負債率和財務杠桿率不得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等要求。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保監會或提高保險公司發起人和股東的準入門檻。券商等金融機構由于具備較穩定的收入和較穩定的現金流,相對于民營資本具備更強的實力,一些地方國資愿意選擇與這些金融機構共同發起設立保險公司。因而,部分有實力的券商有望借此機會搭上介入保險的“順風車”。
對于券商而言,此舉還有利于其打造綜合金融業務,分享保險業成長的“蛋糕”。北京某上市券商一位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保險牌照集儲蓄、保險、投資等為一體的混業金融特質,可能是被部分券商所覬覦的內在原因,而近年來不斷膨脹的險資體量及其在資本市場勢力的抬頭也被市場所關注。對券商而言,參股險企既有助于其獲得綜合金融的優勢,也有利于其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