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是保險行業整體繼續快速發展的一年,也是保險投資備受關注和爭議的一年。
當保險行業總資產接近15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突破13萬億元,保險資金當下已成為各方無法忽視的重要資金力量,保險資金進場或退場都會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和猜想。
不過,險資投資收益率在逐步下滑。如何在越來越多的保費收入和越來越少的優質投資標的中取得平衡,成為考驗險企運營者的重要難題。
今年更加熱鬧的是險資舉牌重現江湖。從人人歡迎的“長線資金”,到“快進快出”的短線炒作者和野蠻人,再到一度要被徹查的“妖精”,保險資金在這一年里被賦予了許多角色,也數次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留下許多需要行業與市場共同思考的問題。
證券時報記者 曾炎鑫
13萬億險資
今年收益率可超5%
隨著保險行業總資產快速攀升,險資運用余額規模也在今年成功突破13萬億元。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保險行業資金運用余額達到13.1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35%;其中債券是最大配置品種,配置資金達4.3萬億元,占比32.81%。
在A股股票配置方面,盡管監管已經屢次放寬持股比例上限,但保險資金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用足過限額,14%的持股比例已經是近年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險資持股比例從1月底的13.61%逐步上升,4月份達到14.17%后開始回落,不過7月份以來又開始逐步爬升,在10月份創下年內最高點14.42%。
截至11月底,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達到1.89萬億元,持倉占比為14.37%,較今年年初上升0.76個百分點。
隨著優質高收益資產越發稀缺,想要重演過往動輒7%的收益已經不可能,那13萬億元險資今年的收益情況如何?盡管全年數據尚未出爐,但根據一份業內前10月投資收益統計數據來看,保險資金全年有望獲得5%以上的收益率。
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保險行業實現投資收益5377.19億元,總收益率達4.37%,年化后總投資收益率達5.24%。就投資品種來看,今年給保險業貢獻投資收益最高的分別是債券、長期股權投資和銀行存款,一向備受關注的權益類投資收益貢獻占比反而較低。
具體而言,債券為保險業貢獻29.79%的投資收益,收益金額達1601.75億元,是險資投資收益的最大來源;其次是長期股權投資,共貢獻16.96%的投資收益,收益金額達到912.17億元;同時,銀行存款貢獻了15%的投資收益率,收益金額達806.31億元。相較之下,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貢獻較低,占比分別為4.75%和6.4%,投資收益規模分別為255.49億元和344.33億元。
從收益率來看,長期股權投資在險資投資品種中收益率最高,今年前10月年化總投資收益率達到10.97%;同時收益率較高的品種還包括其他類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收益率分別達到9.41%和7.12%。此外,險資在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率分別只有3.7%和4.64%。
險資分布:
重倉金融地產和醫藥
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險資愈發成為投資者無法忽視的重要機構資金。在近年險資舉牌大戲連番上映后,越來越多投資者希望通過分析險資動作來尋找投資機會。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以三季報數據為準,保險公司共出現在68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股東名單中,持有721.19億股,涉及市值達1.04萬億元,持股主要集中在銀行、房地地產、非銀金融和醫藥板塊等四大板塊。
在剔除國壽集團對中國人壽持股和平安集團對中國平安持股后,截至今年9月底,保險資金的第一重倉板塊依然是銀行板塊,險資共計持有銀行股253.65億股,持股市值達到2610.36億元;跟在銀行板塊之后的是房地產行業,共被險資持股53.51億股,持股市值達到749.14億元;同為金融行業的非銀金融也被持有市值435.88億元。此外,險資對醫藥生物的持股數量達到9.51億股,持股市值達到299.3億元。
個股方面,兩市被險資持股市值最高的4只個股均為銀行股。其中,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共被富德生命人壽三個賬戶合計持有44.72億股,持有的市值達到737.37億元,成為兩市被險資持股最高的個股。
險資持股市值很高的銀行股還包括民生銀行(600016,股吧)、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601166,股吧),被險資持股的市值分別達到525.41億元、486.83億元和483.8億元。其中,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均被安邦保險持股,興業銀行則是被人保財險、人保壽險、天安財險和天安壽險等4家公司持股。
就險資持股占比來看,金地集團(600383,股吧)、南玻A、金融街(000402,股吧)、農產品(000061,股吧)、中炬高新(600872,股吧)、天海投資(600751,股吧)和浦發銀行等7只個股均已經被險資高度持股,險資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超過20%,其中金地集團的險資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達到了53.55%。
就增減持股數來看,險資在第三季度對電子板塊的加倉力度最大,增持股數達到1863.58萬股,其中三安光電(600703,股吧)被中國人壽增持了1694.32萬股。同時, 農林牧漁、鋼鐵和采掘板塊也被險資增持股數較高,分別達到1677.74萬股、1548.99萬股和1539.04萬股。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在三季度對銀行、建筑材料、化工和電氣設備等板塊進行了減持,其中對銀行板塊的減持股數高達4.67億股,主要是由于華夏人壽的一款萬能險產品對中國銀行減持了3.13億股,以及中國再保險集團對光大銀行(601818,股吧)減持了7320萬股。
舉牌次數驟減
一年僅有7次舉牌
相較保險資金在債市的低調投資,險資在A股上的動作更受市場關注,而近年興起的“舉牌式”投資,則讓保險資金賺取最大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新的市場爭議與分歧。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險資舉牌無論在次數還是力度上都已大大降低。隨著相關政策和規則的完善,未來保險舉牌或將從“四面開花”逐步演變為“少而精”。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共有6只個股7次被險資舉牌,以目前的股價計算,這部分舉牌式投資的個股市值合計達到384.44億元,其中出手力度最大的是安邦保險對中國建筑的兩次舉牌,合計持有市值268.2億元。此外,陽光保險對伊利股份(600887,股吧)的一次舉牌,涉及市值也達到52.43億元。
相較之下,2015年兩市共發生了31起險資舉牌,涉及股票市值高達1257億元。
平安證券日前發布研報稱,今年年末部分保險公司的違規行為使得監管層強化對險資舉牌的監管,敦促險資成為長期資金提供者和善意的財務投資者,預計在低利率、優質資產荒的背景下,明年險資舉牌仍會持續,但將更加規范。
此外,盡管今年沒有使用險資進行舉牌投資,但恒大人壽的“準舉牌”和“快進快出”操作注定要給市場參與者留下深刻印象。據統計,恒大人壽至少曾在梅雁吉祥(600868,股吧)、棟梁新材(002082,股吧)、國民技術(300077,股吧)、中元股份、積成電子(002339,股吧)和金洲管道(002443,股吧)等6只個股上進行過短線操作,雖然在交易所介入后恒大人壽和恒大集團已先后購回,但對保險資金形象的影響短期內或難以消除。
為什么險資舉牌近兩年會密集出現?國信證券(002736,股吧)日前發布的研報表示,一方面是由于“資產荒”增大資產驅動型險企的投資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萬能險保費收入加大了險企的投資壓力。
國信證券還表示,萬能險區別于其他險種的最明顯特征即是結算利率,也即保險公司需要支付給保戶的具有剛性兌付性質的資金成本。由于萬能險的高現價特征,保戶的持有期間一般較短,更多以投資理財的目的持有。
數據顯示,2013年期間,以萬能險為代表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占行業規模保費的比例還只有22.9%,但今年上半年已經提升到了35.5%。上半年,僅“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便新增8103億元,超過2014年全年的增量,加大了險企投資壓力。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