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02:2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進入2017年,美聯儲首發“第一彈”,公布了2016年最后一次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的會議紀要。5日凌晨發布的這
進入2017年,美聯儲首發“第一彈”,公布了2016年最后一次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的會議紀要。5日凌晨發布的這份紀要顯示大多數票委支持漸進加息,并著重討論了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治下美聯儲的角色微調。
站在新年的起點,2017年加息怎么加、何時加、加多少,加了會對各類資產產生多大影響,成為市場最關心的話題。讀懂這份聯儲紀要,整年“劇情”或許可以窺見一斑。
解析三次加息時機
從市場呼聲可以看出,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2017年三次加息究竟會在何時啟動。據彭博數據統計,2017年首次加息要等到6月份,加息概率為73%。加拿大皇家銀行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股票交易主管拉森也指出,6月份最有可能加息。“特朗普1月上臺后將實施哪些具體舉措目前尚不明朗,無論是決策層面還是市場層面,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期。”拉森指出。
美聯儲在觀察,投資者也在觀察。德意志銀行首席證券分析師拉馮納表示:“市場對2017年額外加息的預期太過激動了。我們將持續觀察會議紀要中經濟增長高于預期的樂觀跡象,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美聯儲才能順利啟動加息。”
此前,多名聯儲官員在不同場合暗示2017年很有可能加息兩到三次,2016年12月份美聯儲公布的點陣圖就作出了上述判斷。在去年12月政策會議后發布的季度經濟展望中,決策者對2017年經濟增長和失業率的預期變動很小,對通脹預測則完全不變,這也是加息很重要的支撐因素。
瑞銀集團的經濟學家則認為,美聯儲官員對于潛在財政及其他政策變動都在“觀望”之中,很可能拖延加息進程,2017年僅將加息兩次。會議紀要也顯示,美聯儲在溝通方面的挑戰不斷增加,目前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其中包括強勢美元和海外經濟疲軟。美元指數已經穩穩站上100的關口,不少FOMC委員稱美元進一步走高可能將持續影響通脹,進而影響加息。
相比決策層不置可否的態度,一份貼近市場的數據則更簡單明了。4日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預計,下一次加息時間點在6月份前后,第二次大約在12月份。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則顯示,美聯儲3月加息概率為34.8%,6月加息概率為72.8%,9月加息概率為86.1%。
2017年7月合約隱含利率0.88%,位于75-100基點目標區間內;12月合約隱含利率1.145%,接近100-125基點區間中點。FOMC預測中值顯示,聯邦基金利率2017年底料在1.375%,9月份時預估的是1.125%;對2018年的兩次預估分別是2.125%和1.875%。彭博數據顯示,2017年6月份美聯儲加息的概率大約在71%。這些數據基本“劇透”了市場心中的加息路徑。
最新紀要還特別關注特朗普治下各項政策的走向。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上調利率目標區間主要是考慮到特朗普即將實施大規模刺激計劃。特朗普公開主張,其上任后會將最高聯邦企業所得稅率由目前的35%降至15%,并大幅增加支出。這些無疑會促進經濟增長,刺激通脹上行。分析人士指出,在這些刺激政策下,為防止經濟過熱,美聯儲將不得不加快加息。
知名金融博客零對沖評論稱,耶倫發布會的中心議題就是圍繞特朗普最新財政政策的影響。美聯儲指出,財政政策或給經濟前景帶來上行風險,這可能意味著需要加快加息步伐。
票委換血影響幾何
進入2017年美聯儲變化最大的就是票委大換血:FOMC兩名最為鷹派的委員——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和堪薩斯聯儲主席喬治在2017年都不再是投票委員,而鴿派委員——芝加哥聯儲主席埃文斯將成為今年的投票委員。此外,費城聯儲主席哈克、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卡什卡利也將第一次成為投票委員。哈克和卡普蘭的態度偏向鴿派,而卡什卡利則是中間派。
多家大行指出,2017年FOMC委員部分被更換,更增加了2017年加息三次的不確定性。花旗分析道,在這樣的新格局下,美聯儲今后的決策走向不太可能比FOMC聲明和耶倫的新聞發布會更加鷹派。該行指出,投資者應該更側重研究FOMC投票委員的鴿派變化。
巴克萊則認為,美聯儲有刻意低調之嫌,他們即使表面不談論新一屆政府對美聯儲的決策影響,實則已經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之中。耶倫在公開講話中一再維護美聯儲的“獨立性”,并表示判斷財政政策效應“為時過早”。但一些官員暗示已經將政策變動納入升息預期之中。不過,裕信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真正具影響力的人物其實只有主席耶倫和副主席杜德利。無論票委發生多大變化,還是這兩位重量級人物說了算。根據正副主席的措辭,美聯儲2017年最多加息兩次。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