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3 04:0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伴君十六載,別離終有時。面對著寶能系的連番舉牌,面對著恒大的異軍突起,在多路資本的激烈博弈下,自2000年以來陪伴萬科一
伴君十六載,別離終有時。面對著寶能系的連番舉牌,面對著恒大的異軍突起,在多路資本的激烈博弈下,自2000年以來陪伴萬科一路成長、壯大的華潤,最終拿出了“退一步”的勇氣,與萬科揮手作別。
萬科昨日午間突發的一紙公告顯示,華潤股份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潤貿易正在籌劃涉及所持萬科股份的重大事項。“華潤對萬科的兩大持股主體都在公告之列,可見其籌劃的應是對外出讓股權事宜?!币晃婚L期關注萬科股權之爭的分析人士就此表示。
而萬科今日公告最終確認,華潤擬將所持萬科15.31%股權整體轉讓給深圳地鐵集團,交易價格為22元/股,合計轉讓價格高達371.7億元。暫不論減持退出的幕后動因為何,但華潤此舉無疑將會對萬科股權之爭產生深遠的影響。
退出:無奈的決定?
客觀而言,華潤本次轉讓股權退出萬科,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自2000年坐上萬科第一大股東之位后,華潤給予王石、郁亮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充分的信任,并默默支持萬科發展壯大,兩者所確立的大股東與管理層的關系,更被看做是國內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典范。
作為萬科的掌門人,王石在2015年12月公開表態“不歡迎寶能系成為第一大股東”時,也再次給予華潤高度的評價,稱華潤在萬科的發展當中,無論是在萬科股權結構的穩定、業務管理還是國際化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寶能系的連番舉牌、各路資本的輪番介入,最終打破了華潤與萬科多年以來形成的默契和平衡。有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之所以說華潤此番退出萬科在意料之外,原因在于華潤此前一直謀求重新奪回萬科的大股東之位,孰料如今竟轉買為賣,突然退出。
的確,早在2015年8月寶能系首次超過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時,華潤方面便快速作出回應,以增持的方式奪回了大股東之位,以此表明自身態度。在此之后,華潤與萬科管理層雖然在引入深圳地鐵集團的交易方案上出現較大分歧,但華潤始終希望能夠尋找合適時機增持萬科股權。一個典型例證是,華潤所派駐萬科的三位董事去年6月在對萬科資產收購方案投出反對票時,曾表示“萬科并無必要發行新股,如需要發行新股,也應考慮現有股東參與的權利”,可見華潤當時確有參與該次增發進而擴大自身持股比例的意向。
另據記者了解,由于華潤的國資背景,其并不能像寶能、恒大等“不差錢”的民營資本通過二級市場追高買入萬科股票,基于此,華潤一度還曾考慮接手匯金、證金所持有的萬科股權,無奈最終還是因價格問題而未能成行,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其欲重返萬科第一大股東寶座的意愿。
而從此前的謀求增持到如今的執意退出,華潤的態度為何在短短數月之內發生了方向性的轉變?根據之前的媒體報道,在萬科股權事件中,作為華潤集團的直接管理單位,國資委已接替了華潤集團處理此事。而這是否是本次減持的誘因之一,尚不得而知。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以之前萬科的股權格局,寶能、華潤、恒大、安邦對萬科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5.4%、15.31%、14.07%、6.18%,華潤在萬科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逐漸被削弱,已無法主導和掌控事件的走向,加之萬科當前股價也處于相對高位,套現退出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前景:股權之爭將落幕?
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針對早前“深圳地鐵集團通過資產注入入主萬科”的交易方案,華潤去年曾明確表示反對,如今數月過去,雙方為何能重回談判桌并達成了股權交易?
據記者了解,盡管華潤此前曾明確反對萬科的資產收購方案(收購深圳地鐵集團旗下資產),但華潤與深圳國資之間并無太大的矛盾和分歧,雙方去年甚至還在相關收購方案出臺后進行過一些溝通,試圖商討出可實現雙贏的運作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上月中旬,萬科剛剛宣布終止向深圳地鐵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交易方案,主要理由即是公司部分主要股東對本次交易方案存在不同意見,經過多次協商仍無法達成一致。如今,深圳地鐵集團最終接下華潤持股,這是否意味著上述資產收購方案有了再次實施的基礎?
仔細揣摩之前萬科各方股東的態度觀點,由于引入深圳地鐵集團的收購方案是萬科管理層力推的,可見由萬科管理層及其掌控的相關資管計劃未來還會堅定支持深圳地鐵集團;同樣,因恒大與深圳國資目前也有緊密合作(恒大地產借殼深深房),未來預計其也將站在深圳地鐵集團一邊;加之安邦保險此前已明確表態支持萬科管理層,由此粗略預計,深圳地鐵集團及其“盟友”的合計持股比例已超過了寶能系(此前明確反對深圳地鐵集團資產注入)。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如果深圳地鐵集團有意通過注入資產的方式來繼續擴大自身持股比例,則可能要涉及股份發行,那么必須經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包括股東代理人)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且深圳國資方面還需回避表決。由此來看,若萬科日后重新將上述資產收購方案提交股東大會,其能否獲得放行似乎還要看寶能系的臉色。
“今時不同往日,盡管寶能(大本營在深圳)之前明確反對資產收購方案,但彼時主要面對的是萬科管理層,假如對手換成了深圳國資,其結果可能會不一樣。”有熟悉萬科股權之爭的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監管層對險資加大監管力度,寶能系如今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逐步退出萬科股權之爭對寶能而言應是一個較為明智的決定。
綜上可知,無論未來是否會繼續推進資產注入計劃,以數百億資金接下華潤持股的深圳國資,確已成為扭轉當前萬科股東紛爭局面的關鍵一方。這場A股市場迄今為止最精彩的、由多方資本參演的商戰大片,或許已近落幕時刻。
熱門
相關新聞